W

inshang

引言

新冠疫情阴霾下,叠加着超级网红的“成长烦恼”,文和友终于不再抗拒资本,直面IPO。

来源

CEO品牌观察(ID:new_shop_)

作者

米娅

堂食闭店一个多月,超级文和友发出一张红色海报。海报上有17个小吃店招,最后八个字是“各自等餐,莫扯卵谈”。

海报“出街”第二天,3月2日,超级文和友长沙海信店终于开市了。位于3楼的永远街重新活了过来。只不过,“限打包外带”,且最招牌的龙虾馆没开。

“(外卖)总营收远低于平日。”没有了小龙虾、堂食,文和友少了平日的热闹。这一切,CEO冯彬都看在眼里,但没有同行们那般担心现金流“撑不住”。

毕竟,文和友本来就“不缺钱”,况且一个月前刚拿下了加华资本近亿元独家投资。而餐饮圈“钉子户”文和友,终于看上了资本。消息一出,哗然一片。

文和友CEO冯彬

过往10年,主动上门找文和友的投资机构有上百家。其中,有相对主流的高瓴、天图、IDG,也有财力相对雄厚的新华联、复兴、远洋,以及每周都要上门一次的达晨创投等。

“从钱的角度说,文和友永远不需要融资。”最重要的是,找不到真正合拍的资本。这是冯彬的理由,也是文和友的倔强。

新冠疫情阴霾下,叠加着超级网红的“成长烦恼”,文和友终于不再抗拒资本,直面IPO。

此刻,再谈起“如果不能陪我到七八十岁,要资本干嘛?”这个问题,冯彬已然有了新答案。

图片来源:微博用户

野孩子1y

年,文和友营收首次超1亿元

曾经,冯彬、文和友离资本,都很遥远。

10年前,冯彬23岁,是个程序员。有一天,一个做城管的朋友说,他的“地盘”上来了个小伙子,“挺有想法的,要不要介绍认识一下”。搓一顿夜宵,冯彬算是认识了文宾,两人同岁。

文宾在长沙坡子街上,开了个串串油炸小摊。启动资金五千元,两千买了一辆推车,两千买了炸串串的材料,剩下的钱请人吃饭当“学费”,还整了一叫块“犀利排骨”的招牌。

三个月后,文宾的摊子每天卖三千元。当时,夜宵摊普遍日均收入不过三五百元。代价是每天只睡3小时,“做梦都在做串串”。

第二年,文宾与人合伙开了一家仅10平米的文和友老长沙油炸社。没想到,“从街头排到街尾”。

年,冯彬放下了自己创办的公司,入伙文和友。转身餐饮,“很累很辛苦”,但所有决策都能立刻得市场和消费者的反馈,“非常爽”。能不能打在消费者痛点上,立马就能知道。

这一年,文和友已经开进金线街、太平街、人民路、河边头,七八家店,营收第一次过亿。其中,龙虾馆是头牌,臭豆腐、炸香肠、油炸社分别独立成店。

“杜甫江阁有一家小龙虾馆,一年要干万。油炸社多万,臭豆腐几百万。”刨去5%租金、12%人力、35%食材等大头固定开支,粗略算毛利至少有万元。

文宾对小龙虾的制作如数家珍。最初,他亲自下厨,研究正宗的老长沙口味虾,“要选屁股大、肉紧、腹部干净的虾,干净的虾不用怎么洗,邋遢的虾怎么洗都洗不干净,用香味十足的菜籽油,炸15秒……”

“龙虾要做得好吃,肉质决定了60%,处理和烹制占40%。龙虾不健壮、不新鲜,再好的烹制都白搭。”

冯彬记得很清楚,同年文和友重新定位为“文化公司”,而非“餐饮公司”。此时文和友也只是从草根路边摊,蜕变成“地方性知名品牌”。真正使其成为“超级网红”的,是超级文和友的诞生。

年,跨7层楼、㎡的文和友超级龙虾馆在长沙海信广场开业,次年扩大至㎡,一年能卖掉吨小龙虾。去吃文和友,是长沙青年男女的日常,是外地游客的必打卡任务。

冯彬透露,一般周末会放七千个号,假日甚至能冲上2万,日均翻台率能达到8.5,全国翻台率最高。

去年11月1日,超级文和友获得德国红点最佳设计奖。“这家餐厅的室内设计巧妙地再现了一个古老的亚洲城市。每个细节,包括损坏的电缆和无法使用的空调,都被精心重塑。”

从车水马龙的市中心走进超级文和友,可以乘坐缆车,仿佛“穿越”到过去。在竖向米高的空间里,错落还原一条老长沙七八十年代的生活街区。里面住着多户人家,原本已消失的永远街被“复活”放在3楼,街上有20多家长沙当红新老小吃商铺。

文和友老长沙龙虾馆位于“心脏”,充当核心流量引擎、超级主力店,给次主力店和非主力店引流。

顾客排队的空档,可将客流分发到不同楼层的场景中。拳皇街机、迪斯科舞厅、桌球、照像馆、理发店、泡脚城、录像厅、钓虾池,相声艺术馆、美术馆,甚至长沙民政局还在这里办了一个婚姻登记处……

4f社区婚姻登记处

超级文和友,让资本看到了餐饮跨界创新的可能性。加华资本宋向前接受CEO品牌观察采访时表示,文和友不是单纯的餐饮企业,而是“文化餐饮”、“中国餐饮迪士尼”。

它“走进了烟火深处”,把城市生活方式、城市记忆、地域风情美食还原并呈现在老百姓面前,形成餐饮、社交、娱乐、旅游等多标签综合场景。

刷新餐饮形态,获得巨大流量。文和友始终处在社交传播、媒体聚光灯下,资本热度也节节攀升。但最初它对资本却有着近乎“本能”的抗拒。

02“从钱的角度来说,文和友永远不需要融资”

“文和友做得很不错啊,要不要发展资金?要不要引荐投资人?”

冯彬加入文和友的年,经常接到餐饮同行、政府机构的朋友打来这样的电话。

“最初我们一直比较拒绝这件事情,不想有任何外部投资。”当时冯彬和文宾对资本的认知还很懵懂,但态度坚决而谨慎。最直接的原因是,一年营收1亿元,“真的不缺钱”。

那时候“互联网+餐饮”概念大热、资本躁动。宋向前回忆,那时候网红“横扫”餐饮业,都靠故事和情怀,“是时代做出的选择。”

黄太吉煎饼最夺眼球,雕爷牛腩、西少爷肉夹馍、叫个鸭子、伏牛堂(后改名霸蛮)被“封为”北京互联网四大餐饮品牌,卖米粉的人人湘推黑科技无人餐厅……

“一定会出问题,因为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ozhoulongxiaa.com/azlxjz/145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