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岩龙虾畸形的市场和失控的*
白癜风治疗需要多久能治好 http://disease.39.net/bjzkbdfyy/171015/5762961.html 很多世界上顶级的海鲜,都有“不堪回首”的过往,就比如被日本人吃上天的蓝鳍金枪鱼。在-年代,北美的休闲钓客们钟情于前往加拿大新斯科舍南岸的白点小屋(专供休闲垂钓“渔家乐”),住上一段时间,去捕捉当地盛产的黑鲔鱼,也就是如今大名鼎鼎的蓝鳍金枪鱼。 北美人垂钓主要还是为了获得征服自然,与巨物搏斗的快感,而那些当时体重普遍在-公斤的大型蓝鳍金枪鱼也确实没有让他们失望,但这些巨物当时的结局却非常不“体面”,因为价格低廉,每磅鱼肉的价格仅为三四美分,基本被用来作为宠物的口粮。再到后来罐头技术的发展,才让北美金枪鱼渔业有了一定的发展。 图片来源见水印之后事情的走向大家都知道了,因为二战后,日本国内对水产品需求巨大,他们一边自己发展远洋渔业,一边从其他国家进口,而蓝鳍金枪鱼也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被出口到日本,慢慢在日本人的餐桌上绽放出耀眼的光芒。到后来,一条高级的蓝鳍能在日本当地的水产拍卖上拍出10万美金的高价,然后,会在餐厅以翻一倍的价格出售。如今,全世界每年有超过80%的蓝鳍金枪鱼流入日本市场。 在顶级海鲜中,澳大利亚龙虾,确切地说是澳大利亚西部的岩龙虾,跟蓝鳍金枪鱼有着相似的命运,只不过“拯救”它的不是日本,而是中国。就像金枪鱼有很多品种一样,龙虾也是如此,在澳大利亚周边海域,就有不下九种龙虾,但就如同蓝鳍金枪鱼是最顶级的金枪鱼品种一样,澳大利亚的岩龙虾,才是龙虾界的顶级存在。 在澳大利亚西部和南部沿海地区,渔民用虾笼捕捞龙虾的传统由来已久,时至今日,虽然当地渔民所使用的虾笼变化不大,但龙虾的价格早已飙升到让前人无法想象的高度。在上世纪初,岩龙虾比蓝鳍好不到哪里去,也就是在罐头技术发展起来以后,当地的岩龙虾才被制 虾尾罐头出口到北美地区,这个价格自然也就可想而知了。 直到年代,看到消费能力日渐高涨的日本有着不错的海鲜市场,澳大利亚就想办法把龙虾卖到了日本,可能是因为消费习惯和本身也产龙虾的原因,澳大利亚的岩龙虾在日本一直不温不火。年1-11月,日本虽然早已是全球澳洲岩龙虾的第二大进口国,但却只进口了价值万澳币(万美元)的活龙虾。随着年代,中国开始推进改革开放,澳大利亚岩龙虾才迎来了曙光。 这种还没有煮熟就呈现暗红色的龙虾,确实比中国国内的龙虾更符合国人的传统审美,再加上中国野生龙虾根本无法满足国内市场,澳大利亚岩龙虾在中国一线城市慢慢变成了高端餐饮的头牌,酒店如果没有澳龙都不好意思在前面加个大字。而且随着食用龙虾的风潮日渐兴盛,龙虾渐渐成了国内的各种宴请的标配。一道大规格的正宗澳大利亚岩龙虾都抵得上一桌常规的宴席,以至于现在国内结婚喜宴,没有一道龙虾就觉得哪里不对。澳龙吃不起,反而给了后来的波士顿龙虾创造了有利的入场条件。 根据国际贸易中心(ITC)统计数据,年1-11月,99%澳大利亚出口的岩龙虾销往中国内地和香港,创收6.75亿澳币(4.56亿美元),其中大约三分之一的贸易业务发生在一月份和二月份,也就是农历春节前后,出口额2.33亿澳币。不知是有意还是巧合,澳大利亚的岩龙虾配额更新时间在1-2月份,正好是中国农历春节,也是岩龙虾消费量最大的时候。 澳大利亚岩龙虾澳大利亚岩龙虾实行配额捕捞制,每个有龙虾出产的沿海州都会获得一定的捕捞配额,比如传统的龙虾重镇——塔斯马尼亚州今年的捕捞配额就有吨。大部分配额都走商业拍卖,少部分卖给当地的渔民。每年额度更新临近中国新年,渔民一般会将一年的大部分额度都用在这个时候,因为市场需求大,价格美丽。 从本世纪开始,澳大利亚岩龙虾的出口目的地就已经非常明确了——中国。在中澳自贸协定将龙虾关税清零前,大部分龙虾会先去一趟越南,因为澳大利亚跟越南的自贸协定要早一点,所以,很多澳洲龙虾会通过中越边境贸易再进入中国市场。 年,澳大利亚出口的岩龙虾共计7,吨,其中,越南(6,吨)、中国香港(吨)和中国内地(吨)的进口合计总量占据澳大利亚出口总量的99%。而出口越南的这部分龙虾中,据说有95%最终进入了中国国内市场。这种局面在年1月1日,中国对澳洲龙虾关税清零后才慢慢终结。 澳大利亚的海产从业者都知道,对于中国市场的重度依赖,是一种畸形的状态,非常危险,一旦中国市场出现任何风吹草动,都会引发剧烈的震动。但他们也非常清楚,龙虾只有卖到中国去,才能卖出最好的价格,所以,他们“别无选择”,只能为了中国这一个唯一的买家而开足马力一路狂奔。为了能更好地服务中国市场,一些大型水产企业在当地陆续投资兴建了鲜活龙虾出口中转站。 其中最大的一个在年建立。该基地总投资2,万澳币(万美元),覆盖面积超过0平方米,暂养系统的海水容量高达万升,可容纳多达80吨的鲜活岩龙虾。这套系统还配备了全套电子监测设备,可提供1,吨冷却海水。澳大利亚农业部门还提供了万澳元的低息贷款。对于轻资产低负债的海产贸易行业来说,这种操作算是相当激进的。在澳大利亚,很多家庭(渔民)都有投资入股当地的海产企业,目的自然是希望能够从红火的中澳海鲜贸易中分一杯羹。 澳大利亚活龙虾出口中转站在年以前,澳大利亚海产业的发展虽然有小波折,但总体上还是可以称得上是顺风顺水,渔民和企业都赚到了不少银子,但今年的疫情,却带来了一只黑天鹅。 突发的疫情,直接影响到了今年中国的春节市场,相比于市场分散的三文鱼,澳大利亚的龙虾真正迎来了一次闷头暴击,市场完全中断。渔民看着刚刚在一月份恢复的捕捞额度,却无法放开手脚,赚取一年之中最可观的利润,这种感觉前所未有的郁闷。很多下手快的渔民已经捕捞了一定数量的龙虾上来,一直养在水池里也不是个事儿,就干脆在码头上摆摊卖起了龙虾。 在澳大利亚龙虾重镇塔斯马尼亚的华人,今年的春节都添置了一道硬菜,可能是清蒸澳龙,也可能是芝士焗澳龙,或者是蒜香澳龙,而且价格比往年便宜了一半以上。很多人都驱车前往码头,争相问渔民购买新鲜的澳洲岩龙虾,打对折再加满5送1,在澳大利亚的小伙伴把之前几年舍不得吃的龙虾都给吃回来了。 龙虾65澳元/公斤,满5送1对于当地的渔民来说,摆摊卖的价格才勉强覆盖购买配额的成本,这还不算人工和油钱,可不卖又能怎样呢?养在水池里还不如放回海里。在当时,最明智的做法就是停止出海捕捞龙虾,因为捕一只,亏一只。对于很多大企业来说,遇到这样的情况真的是压力山大了,往年这个时候,是现金流最充沛的时候,如今却断粮了。市场不明朗,只能给渔民和工人们放假,减轻运营压力,别无他法,只能硬着头皮死扛了。 好在中国疫情控制得当,在今年上半年将国内疫情给压住了,这对澳大利亚海产业来说,可是个好消息。但疫情在全球范围内开始扩散的消息,又给龙虾贸易带来了新的问题——航空运力不足,直接导致龙虾不能顺利送到中国,客运大面积暂停,想走货运,却难以承受高昂的成本。而且因为疫情,中国方面的报价也不理想,以前的价格可不是中国说了算的,真的一波未平一大波又起。 图:PeterGudella/Shutterstock有困难找 府!澳大利亚 府在最快的时间里推出了一个国家出面带货的方案——整合澳大利亚国内优质出口产品,打包包机送往中国,运费国家承担。这是个好方法没错,也做成了了几笔买卖,但却并非长久之计。因为随后就出现了说好的航班临时又被国家征用的情况,因为国家也紧缺抗击疫情的物资,这就很尴尬了。 澳大利亚的水产企业不得不见缝插针,自谋出路。浸淫中国市场这么多年,深知国人的消费痛点,这不到了今年中国大学录取通知书发放的时间,感觉可以做一波庆祝孩子考上理想大学的宴请生意,有水产商就联系到厦门航空公司,希望能够为龙虾专门开设一条专线,不知道最终有没有成。 在疫情之下,澳大利亚的龙虾业是一点脾气也没有,只能在动荡中求生存。因为他们只能寄希望于中国市场。出价最高的中国市场,让龙虾配额的价格也随之水涨船高,而在如今的世界上,找不出第二个能够支付相同或者差不多价格的市场来,让那些吃惯了肉的渔民和企业,改喝汤,真的是很难接受的事实。 年之前的十年,可以说是以岩龙虾为代表的澳大利亚海产业的*金十年,拜中国稳定繁荣的发展所赐,澳大利亚的海产业成功分享到了中国经济发展的红利。但正如龙虾从业者所担心的那样,对中国市场的绝对依赖,反而让这门生意,成了一个*局。今年的疫情,让原本十拿九稳的*局,第一次变得扑朔迷离。 乐观的当局者始终坚信,中国的高端消费市场不会因为疫情的影响而消失,待疫情过去,市场就会重现。但也有不那么乐观的当局者,认为中国内部正在发生无法察觉的变化,也许在饮食习惯方面,也许是在消费习惯方面,此次疫情事件,反而是这种变化的催化剂。龙虾的市场也许会回来,只是可能需要5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当然,这个谁也说不准,毕竟,很多正在发生的事情,都出乎我们的意料之外,却又在情理之中。(完) 喜欢本文点个赞再走吧!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ozhoulongxiaa.com/azlxyz/11812.html
- 上一篇文章: 澳大利亚美食地图,吃过这26道最地道的美
- 下一篇文章: 澳大利亚出口遇阻,中国人春节可能不买澳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