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全册教案 1我们生活在一个地球村 1-1可爱的地球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从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获得成功的事例中,感知国家的强大与科学技术发展的水平息息相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探索宇宙的无限向往,从而激发学生探究科学奥秘的积极性。 2.培养学生对材料收集、整理、分析、归纳的能力。在活动中逐步养成相互合作的习惯和能力。 3.通过收集材料,展开主题活动,使学生能从中发现并体会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一个艰苦和漫长的过程。 重点难点: 让学生从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获得成功的事例中,感知国家的强大与科学技术发展的水平息息相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探索宇宙的无限向往,从而激发学生探究科学奥秘的积极性。 教学准备: 1.在课前收集有关神州五号飞船首次载人飞行的相关报道和资料。 2.让学生收集能证明地球是球体的有关材料。 3.地球的图片,地球仪。 教学过程: 一、导入——看看说说,认识地球 1.出示杨利伟的图片资料。学生交流课前收集的关于神州五号飞船首次载人飞行的有关报道和资料。 2.从卫星上看,地球是什么样子的? 3.看书上插图,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上的天地对话——“我看到咱们美丽的家了”。 4.提出疑问:杨利伟从神州五号飞船上看到的地球是什么形状的?组织小组讨论,得出地球形状的初步结论。 二、探究学习——地球的形状与面貌 1.我们现在都知道地球是一个球体,那么古代人类如何了解地球是一个巨大球体的呢?时至今日,我们能在自然界找到那些可以证明地球是球体的证据呢? 2.学生交流。 3.对比实验:模拟“海边看船”。 小组讨论,得出结论:地球是一个球体。 4.出示地球仪:地球仪与地球真实的原貌有哪些主要的不同? 学生观察总结,教师补充。 引导学生说说地球仪的主要构成。 学生发言后,简介地球仪上的地轴、经线、纬线、赤道、北极、南极。 5.地球表面真实的原貌是怎样的呢? 读加加林的描述,讨论。6.小组比赛:在地球仪上找大洲大洋。 三、知识拓展——复习与巩固 活动:《科学畅想,遨游太空》 分若干小组,每小组模拟乘坐一架飞船,飞船名称由各组自定。要求将本课学习的只是进行串联,模拟宇宙飞行,说说看到的情况。必须反映的内容是:地球形状特点,宇宙中的星球。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认识地球的形状特点,了解地球表面大洲大洋的基本知识。 2.学生对材料收集、整理、分析、归纳的能力。在活动中逐步养成相互合作的习惯和能力。 3通过收集材料,展开主题活动,使学生能从中发现并体会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一个艰苦和漫长的过程。 重点难点: 让学生认识地球的形状特点,了解地球表面大洲大洋的基本知识。 教学准备: 1.地球仪。 2.世界地图。 3.让学生调查,调查家中餐桌上的食品分类与来源。 教学过程: 一、导入——看看说说,认识大洋大洲 1.复习地球仪知识,以及海洋与陆地面积比例示意图,在地球仪上辨别世界的大洲大洋。 2.大洋大洲概念比较。 通过读图,知道什么是大洋,什么是大洲。 3.出示东西半球图,指导学生从东西半球图,区分陆地和海洋,认识七大洲、四大洋。在地图上确定七大洲四大洋的位置,同时认识七大洲和四大洋中的最大和最小。 各小组借助地球仪和世界地图,找出各大洋大洲的位置。 4.读“七大洲名称的由来”,加深对大洲大洋知识的理解。 通过地图的判读,从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的不同角度了解世界各大洲大洋的分布,然后对东西半球间,南北半球间陆地面积大小进行比较,得出:东半球陆地面积大,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 二、探究学习——神奇的陆地与海洋 1.先出示一组不同的地形图片,了解世界上地形主要可以分为高原、平原、盆地、山地、丘陵五种。 2.分小组讨论: (1)说说我所知道的平原、高原、盆地、山地和丘陵。 (2)说说我所知道的陆地动植物资源。 (3)说说我所知道的有关地形的世界之最,如最大的平原,最大的高原,最大的盆地,最高的山脉等。 3.汇报:我家餐桌上的食物调查。 说说经常出现在人们餐桌上的食品,然后将这些食品进行划分。 4.说说对未来开发海洋的想法。 小结:海洋是人类当今和未来开发的重要领域,是人类开发利用地球资源的重要场所。 三、知识拓展——复习与巩固 美文欣赏——可爱的地球 说一说我们居住的“家”:从不同角度夸夸我们生活的地球,提出保护地球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针对爱护地球行动,提一条倡议。 第3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对地球形状特点、麦哲伦环球航行等事例的学习,培养学生不畏艰难、勇于探索的意志品格,深化爱国主义情感。 2.帮助学生了解人类一些不文明的行为对环境造成的危害,引导学生树立地球村的理念,体会“人类只有一个地球”的含义,唤起人类热爱地球、保护家园的意识,培养学生热爱地球,保护环境的自觉性。 3.理解学习地球的相关知识,是为了今后建设更美好的人类家园。 重点难点: 帮助学生了解人类一些不文明的行为对环境造成的危害,引导学生树立地球村的理念,体会“人类只有一个地球”的含义,唤起人类热爱地球、保护家园的意识,培养学生热爱地球,保护环境的自觉性。 教学准备: 1.搜集有关麦哲伦环球航行的相关资料。 2.郑和下西洋的资料。 3.歌颂地球的诗歌。 教学过程: 一、导入——看看说说,麦哲伦环球航行 1.同学们知道世界上第一个实现环球航行的人是哪一位吗? 板书“麦哲伦”,导入新课。 2.根据课前预习和课前搜集的资料,学生交流:我所了解的麦哲伦。 3.根据教材提供的麦哲伦环球航行示意图,说说麦哲伦环球航行线路,主要是从哪个大洲出发,经过哪些大洋大洲,最后到达哪里。 4.讨论:麦哲伦实现环球航行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5.活动:我是小小环球航行家。 以小组为单位,按照麦哲伦航海路线示意图,结合对所经过地区自然风貌或风土人情的大概了解进行情况介绍。 二、探究学习——形形色色的环球旅行 1.交流环球航行的有关素材。 2.教师介绍:现代麦哲伦。 英国28岁的女航海家艾伦 打破世界记录驾帆船71天环游世界。 3.生朗读书上的环球航行故事资料。 三、知识拓展——复习与巩固 1.分小组,各自交流三节课的学习体会,然后,小组合作完成图画创作。 2.小组分角色朗读“地球,我的母亲”。 3.集体阅读“世界地球日”资料。教师介绍近几年地球日的主题。 1-2从世界看中国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了解中国国情概况的基础上,了解中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资源丰富,自然环境丰富多样的特点。通过对不同区域地理特点的了解,加深对我国“地域辽阔,内部差异明显”特点的理解。在这个过程中,激发学生对于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2.帮助学生了解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正确理解区域差异大,人口众多对我国经济建设带来的负面影响。 重点难点: 通过对不同区域地理特点的了解,加深对我国“地域辽阔,内部差异明显”特点的理解。 教学准备: 1.东西半球图、地球仪。 2.中国地形图、中国行 区划地图挂图。 3.录音:《请到天涯海角来》、《*河颂》、《康定情歌》、《青藏高原》。 各地区风光的景观图。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中国长城、故宫、兵马俑、云冈石窟等图片。 2.请两位学生分别扮演迈克和袁小光,相互自我介绍,说明目的,各自介绍自己的国家所在的大洲位置。由迈克提出“中国在哪里”导入新课。 二、教学互动 1.出示世界地图,找出瑞典和中国的地理位置。 小结:从南北半球看,中国在北半球;从东西半球看,中国在东半球;从世界大洲大洋的位置看,中国在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 2.迈克提出新问题:中国与他的国家谁大? 指导看图:中国陆地面积与欧洲面积的比较图。 学习阅读方格统计图,分小组计算面积数,得出结论:中国的面积很大,与整个欧洲的面积相差无几。 3.学生分小组朗读中国小档案。 以小组为单位,各自介绍“我所知道的中国档案资料”。 读图练习:在中国行 区图上找出中国的首都、主要岛屿台湾岛和海南岛,认识中国濒临的海洋。 三、小导游活动 根据中国地形图,设计几条迈克的旅游路线,选择其中一条。 1.将旅游路线按东北地区、海南岛、*土高原和华北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的顺序设计。 2.确定在各个地区想了解什么,让学生各抒己见。 (1)播放《东北人都是活雷锋》,学习东北地区内容。 了解:吉林雾凇、长白山天池、朝鲜族。 (2)播放歌曲《请到天涯海角来》,转入海南岛的学习。出示椰子林、橡胶林的图片,介绍海南岛特有的热带海洋风光。 (3)播放《*河颂》,揭示:*河流域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四、总结 播放《康定情歌》,指名朗诵“溜溜的跑马山”。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认识到中国是世界地球村的普通一员,左邻右舍的关系是涉及地区和谐、世界和平的一个重要因素。正确认识邻国关系是理解“世界中的中国”的关键。在学习中进一步提高学生阅读地图的能力,提高利用地图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在地图阅读、资料收集、分类整理、系统分析的过程中,学生能学会如何查询资料,如何有效的进行信息提炼,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本领,也强化了团队合作的精神。在学习过程中,进一步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并让这种情感有机地融入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 重点难点: 让学生认识到中国是世界地球村的普通一员,左邻右舍的关系是涉及地区和谐、世界和平的一个重要因素。 教学准备: 1.中国行 区地图,地球仪。 2.收集邻国和隔海相望的国家的景观图片、民族服饰图片等。 3.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讲故事《鉴真和尚东渡日本》。 2.看中国行 区地图,找出日本的位置,导入新课。 二、教学互动 1.中国的邻居有多少?中国的邻居可分哪几类? (1)指导学生按顺序在地图上把14个邻国一一找出来。 (2)让学生在地图上找出我国的主要海上邻国,并说说它们分别与我国相隔哪些海洋。 2.根据自己的课外知识,向同学们介绍其中自己比较熟悉的邻国与它们的首都。 看世界地图,比一比,日本和美国距我国的距离哪个更远。 3.什么是比例尺?阅读“小百科”。 4.自古到今,人们交往的方式有何变化? 提出观点:有人说,世界变小了,你同意这个观点吗? 5.介绍中国的睦邻友好“三邻” 策和我国和平外交的五项基本原则。 三、布置作业。 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以世界和平、世界人民大团结为主题的创作画。 1-3我们互通有无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了解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我国和世界的经济互动,为中国经济实力的快速提升而自豪。 2.帮助学生了解我国经济和世界经济之间的互动关系,了解经济全球化的概念,在生活中能够主动关心身边发生的经济活动。 3.通过资料收集、讨论、专题调研等活动,让学生认识到中国走向世界的同时,进口货也走进国门,经济交流是双向的。初步培养学生经济全球化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资料收集、讨论、专题调研等活动,让学生认识到中国走向世界的同时,进口货也走进国门,经济交流是双向的。初步培养学生经济全球化的意识。 教学准备: 1.查找关于我国出口商品信息的信息资料。 2.调查身边的进口货,记下产品名称和产地等相关信息。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如果留心的话,会发现我们身边有很多东西上标有“中国制造”的字样,它表明这件东西是我们中国制造出来的。现在国外许多地方可以看到这样的产品,我国出口商品的情况是怎样的呢? 二、学习“中国制造走向世界” 1.主题新闻发布会:学生展示所收集的关于我国出口商品信息资料。 教师讲解图表的有关知识,请学生借鉴课本第16页的表格,试着画一个与我国出口商品状况有关的图表。 2.阅读《圣诞老人中国造》。 讨论:圣诞老人中国造代表了怎样的现实?你对中国制造走向世界这一现实有什么看法? 3.指名朗读《我在美国逛超市》。 同桌交流:你对*奇逛美国超市的经历有什么感想? 讨论:*奇发现姨妈过去从美国回来时总是大包小包地往国内带东西,现在却是在国内买很多东西,大包小包地往美国带。你能帮他解释一下其中的奥秘吗? 三、学习“我们身边的进口货” 1.学生整理课前的调查结果,填写调查报告,调查报告主要包括物品名称、品牌、产地和调查方式。 2.比较讨论:你在调查中有没有发现有些商品的不同组成部分产自不同的国家? 3.了解“外来词”。 阅读课本中的《咖啡——汉语中的外来词》。 你还能够找出几个汉语中的外来词吗? 讨论:汉语中有这么多的外来词,汉语有渗透到一些别的国家和地区,这一现象说明了什么? (明确:中外文化交流十分密切) 四、作业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对世界与中国经济互通有无的重要行的认识,培养学生既不盲目自大又不盲目崇洋,对外来事物持包容的正确态度。 2.引导学生儿童白癜风早期图片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正规吗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ozhoulongxiaa.com/azlxyz/2923.html
- 上一篇文章: 墨尔本最详尽攻略了解一下
- 下一篇文章: 9月1118日10月9日澳大利亚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