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好的白癜风医院是哪家 htt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全中国兴起的吃小龙虾热潮始于上世纪90年代,发源地恐怕是南京。

老南京向来有吃小龙虾的习惯,端午“五红”中,除了红苋菜、烤鸭、咸鸭蛋、红烧鳝段,少不了一盘红烧龙虾。

蒜泥、十三香、麻辣、清水、酒糟……如今吃小龙虾,口味繁杂,但南京人多是红烧,且不喜个头庞大的大虾,而是指头长的青壳小虾。

20多年前,我头次回苏北老家,我爷爷辈的祖屋,我父亲的出生地,淮安洪泽仁和镇,以及我奶奶的老家*集镇。

尽管此地离小龙虾的知名产地盱眙不远,但奇怪的是乡里人并不待见小龙虾。

我的舅爷指着老屋后面的田埂说:“田埂旁的沟沟坎坎里,这东西多的是,我们不吃,全是壳子,吃起来费事。”

沟沟坎坎里确实可见不少小龙虾,乡里人说这是日本人带到中国来的,长在水沟里,不干净。

农村好吃的真多。

我头一次在镇上的小饭馆里,吃到了一盘猪肝炒西瓜皮,鲜嫩无比,从此再没吃过这道菜。

还有“草排”,舅爷从家里端了一碗猪油渣,到烧饼铺现做。油渣碾碎加进面里,现炕现吃,这点心也是再没吃过。

早上起来,豆浆油条还有讲究,我祖父家里是开豆腐店的,洪泽人早上吃油条,都是用豆腐店现做的热乎乎的千张来裹,软和喷香,没有腥味,换到今天谁都会说“难以想象”。

临走那天早上,恰逢镇上赶集,一个摊子前摆了一大盆小龙虾,问怎么卖,对方说:“一块钱一斤。”我们把那一盆都买了,装了一蛇皮口袋。

小龙虾价格一路飙升,品种也出现了个头特大的红壳虾,懂吃的人不会买它,壳厚且硬,肉并不多。

做红烧龙虾我还是有点心得,大量葱姜蒜,加料酒、几个干辣椒,一把花椒,再就是酱油之外再加点醋和糖,出锅前再切几个青椒进去。

有一次我做了一盆红烧、一盆麻辣,喊六七个好友吃饭,两盆端上桌后,之前桌前叽叽喳喳的谈笑声忽然没有了。

一看,几个人正埋头剥虾,没人说话。

良久,吃完龙虾后,有个男士感慨说:“如果家里也有个人做这些菜,我何必天天去外面吃?”

我舅爷家的4个儿子个个能干,早早告别务农,做粮油生意、开药房,都在镇上盖了新房。老屋摇摇欲坠,就剩舅爷一人不肯离开,执意住着。

过了几年,我再次陪父亲回老家,老屋前的舅爷,指着外墙上一个纺锤型扁平铁器问我;“还晓得是什么?”

我哪里知道?豁牙瘪嘴,面孔黝黑的老人笑着说:“这是补墙上裂缝的,屋子不行了。”

站在院子里,我闻到一股透鲜的味道,低头一看,是一个陶土坛子,里面有半坛子酱油,舅爷说:“没事干做的酱油,没做好,不要了。”

摆在露天日晒雨淋的,我张张嘴,没说话,心里嘀咕,“这做坏了的酱油,比南京超市里卖的不知好多少倍。”

老家的乡村有翠绿的田野、一望无际的大湖,沟坎里的小龙虾干净得很,并没有黑漆漆的淤泥。湖里的鱼有银亮亮的鱼鳞,豆腐千张没有腥味,连西瓜皮炒猪肝都鲜嫩嫩的……

但是乡里人并不在意这些。

几个能干的表舅做生意赚了不少钱,其中一个大舅有一次特地来南京看我们,嘿嘿笑着报告好消息,他们筹了钱,在郊区六合化工园旁边的小区里,买了套房子。

化工园旁——我没吱声。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ozhoulongxiaa.com/azlxyz/59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