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由年3月开始接触澳龙,那么今年就正式跟着一枚说澳龙大好前程的老*由一线城市出发去农村发展。这个老*老是要我叫他师父哈哈我就是不叫可以的话叫老爸可能更好。

起初就是2个人加了些聊天群然后估计澳龙现时技术还没成熟吧,老*很快就找到同道中人见面洽谈合作育苗,那时候是他先出发的而我是3月19日才正式到达合作基地。

附上些照

当时我压根不知道什么*他叫我做什么就做什么后来才知道在分公母(有些没接触过的不懂怎么分公母,最简单是看钳吧,有红色的膜就是公,没钳的就看BB)慢慢...慢慢就了解到澳洲淡水龙虾(澳龙)一些养殖的特性一些基本养殖慨念

方法:(土塘/水泥池)

土塘好处:建设成本低

土塘坏处:较难管理,难预算成活率

有些指标大慨是这样

土塘

苗数:-尾/亩

苗的规格:公分/2-3公分/3-5公分/5-7公分

成活率:55%-65%

养殖至成品周期:4-6个月

虾色:绿身或黑身,黑底或白底(不同水质不同泥质都会有不同)

水泥池

苗数:20-30尾/方

苗的规格:公分/2-3公分/3-5公分/5-7公分

成活率:70%-80%

养殖至成品周期:4-6个月

虾色:绿身或蓝身,白底(大多数蓝色)

02

问:成品大概有多重呀?

答:这个是按需求来定的,不能墨守成规假如主攻小龙虾客户,那么他们要求的规格会是7,8,9钱,假如是正式澳龙的饭店客户,那么要的规格会是1.2两–1.5两之间,有些酒楼办宴会的就会要求1.8两以上甚至有的要3两。

所以一定要看你究竟针对什么市场,看过很多养殖户开始时只想养没想怎么卖其实我认为是不合理的起码自己要目标清晰究竟卖给谁再考虑去养。不然到头来被中间人压到价格亏本才不得不出售这样的话就会很打击自信心。

03

承上启下,可惜的是这个场地最后因为当地的场主突然向我们提出拆伙的要求而且算是莫需有的原因(当中的来龙去脉就忽略)最后经历了2个月的走走停停地游历两个省份也参观过很多规模百亩的苗场及养殖场,发现其实大部份都是改建。

最终我们找到志同道合的伙伴亦听取了我们合作的意见,就这样我们6月就正式合作规划建场。而我也正式第一次接触这样的项目,刚好以前都有接触工程上的项目所以图纸及CAD又有一点皮毛,做其他行业又接触过PS,AI,等等的软件在规划时有一定程度的帮忙。

以下是一些過往施工時及现时的一些照片及出图的图纸

规画即是未动工前规定计划,尽可能将未动工前的事都想好设计好再做,我个人感觉现时农业的水平比起其他行业大落后,毕竟人材都往其他行业走,那么我见得最多的就是一边做,做错了再改的这种人。受老*信任,自身亦希望做到先思考再行动。就算做错了起码我已经尽力想过只是人太笨没想得彻底。

规划初期一些思考问题大家不仿参考

A施工時間表(這很重要,包括次序由那些開始先做)

1.用地面积VS水面面积(如果做到效率最多大化)

2.给水排水(这是基本应该提前考虑毕竟很多是埋在地下)

3.强电(包括电箱的布局,多少的插座,可容纳多少瓦数的电器)

4.供氧(管道的大小,侧走,天花走反正各施各法,各庙各菩萨)

5.地面(水泥池要考虑的是水泥地面,当中包括通道地面及水池的地面。多提一点影响水泥地面的是地下的泥质硬度,愈硬的话面可愈薄)

6.地面2(当中很多人没有注意的是排水渠高底位及地面及池面的倾斜度,有倾斜度的话可保证水可流干这点很重要切记)

7.温棚(假如养殖用途可选择薄膜,假如是育苗用途那么我的建议是使用双层保温面板)

8.贮水池(其实土塘及水泥池都会涉及到需要贮水的问题,贮水池的作用就是假如水源出了任何事故能迅速知道而不排入池中,可见贮水池是很重要的。

最後假如大家有兴趣建水泥池高密度养殖的话,请紧记必须浸池,水泥中的水泥碱是秒杀生物的。

这些都是我碰过墙或基本思考而得出经验。下一次我将会讲解規劃最終的檢討及这个基地的投入产出值將以文字及表格的形式讲解收益。

04

这一个表格是按士塘的投入产出计算,大家可以用以作参考,苗价暂时仍然是影响成本的主要关键。

05

因为一直在核准最终我觉得比较合理的土塘投入产出的预算表不断审核数据完整性花了好几天终于好了更新了指标新增了品项。毕竟做任何商业项目都离不开预算。希望可以给大家一个参考。

那么说回水泥池养殖澳龙!高密度工厂化养殖不是不可能而且产出是高的但目前最影响的是基建成本,假如没办法用简易方式做出池或没法做出水泥池养出来的虾卖贵一点理由,那么回报的确不会比士塘的来的高。除非建池是另有目的,例如育苗留种,越冬高价卖,或作示范又例如打造新养殖模式像鱼菜共生那样。但如果只追求直接回报的话,水泥池好管理这点是没错的只是何谓正确管理?我认为管理的最终目的是让成本减到最少,但建池养殖恰恰却......

慢慢我的分享也会把水泥池养殖的一些个人经验分享。8月开始正式接触养殖户并对于养殖技术环节进行深糙黑虾/青虾/死虾/天敌/改底/设备/塘的建设规划图续一分享。

06

年1月,透过网络认识了一位80后的养殖者(简称小林)前来我们基地参观慢慢了解到他自建了养殖基地,可能是初养的原因结果他在年就遇到一个挺值得的教训。希望在这为初养的朋友提供一些意见,他的经历或许在你们创业时也用得着。

小林跟我一样由城市回乡村创业的朋友,跟我年龄也相若。我问他为什么会接触到澳龙,他说是他岳父的朋友因为一些 府扶持 策在他老家那边建了澳龙的养殖基地所以慢慢他就了解到养殖澳龙的机会。

年中旬他开始在当地寻找土地并开始建设场地占地10多亩,水面面积约7亩,小林是个体创业者,当时他建场的费用用了约三十万元当中包括(房子,挖塘,进出水系统,围网等等)。当时他认识了一名在广州花都工作的台湾的技术员,至年11月,不幸地这名台湾人在11月份把苗卖给他,12月便全部阵亡然而这名台湾人并没有作出良好处理方案。

受小林的邀请,我跟老*在工作时间许可情况下便到他的基地参观并了解实际情况。并尝试为他提出基地改良及养殖方案。

a)卫星定位图

b)共4口塘分别的大小如图

水质,土质,周边环境

a)水源在基地的几百米是国家级一级水源

b)旁边为稻田

c)农业保护用地

d)pH7.8

e)圩泥

f)水面高度1.3m

g)莲虾(莲藕)共生

h)水源在塘的高位

i)塘边为斜塘边

3.设备

a)柴油抽水

b)每个塘。都围有高50左右的防逃网

c)每塘配有一台喷水式増氧机

大致上我了解的整个基地的模样就差不多是这样。那么我还是一如既往既然事情已发生就检讨再重新出发就好了。

其实在整个认识小林的过程,我认为他确实是一名可发展的人,先排除技术问题。由年到现在我估计我参观的基地及苗场没有三十都有二十个了,而小林的基地是我见过头三名内比较整齐整洁的基地。这位朋友给我第一印象就是很规范的感觉。

基地检讨:

1.投苗时间

a)无论是受人误导或自行决定也好,事实是年11月下了苗。而11月的天气最低的温度是14度最高温度是26度,所以11月下苗以后存活的机率确实比较低。

b)冬季养殖那怕是已经有足够规格的虾,假如水体温度低于21度就不会怎么吃料那即是说就算不阵亡那么整个养殖周期就会被拖长,按过往天气推测真正成长月份要到3月中旬才有足够条件生长。除非弄了冬棚。

2.场地选择

a)小林租了他的基地其实并不是太适合,其中有几个条件不太满足

i.场地处于高位水源在低位,这样就不能善用高低差位进行进水,假如每次都抽水那么成本就增加了。

ii.土质属于淤泥软基,澳龙种群比较喜爱沙泥底,而底质太软一来清塘抓虾会比较难操作。淤泥底会增加病体机率,而且日积月累容易造成塘底发臭。

3.设备的采购

a)主要针对是增氧的设备,澳龙属底栖生物虽说对于含氧量要求不高有5mg/L就足够但如果用喷水底的增氧设备个人认为没增加多少帮助。

b)基地没有大功率的供电,导致抽水泵也需用柴油发电,大大增加了成本。

4.下苗前的准备

a)养殖水产,养水是首要,小林当时并没有妥善完善水体的建设例如水草及肥水之类的前期准备。

b)至于整个改良方案下一回便会列出当中包括资金,养殖周期,基建改良等等的规划。

5.土塘的设计不足

阿明当初规划是口字形的设计挖沟,中间种莲子作莲虾共生。当时他是想莲子也作为虾的躲藏及休憩的地方。后来问到莲地至水面的深度时他说是70公分,而沟里至水面是有约有2米。

虽然在整个设计确实是养殖没多大问题,但是既然是事后孔明当然也提出一些改善方案吧。一直听老*说下苗标准在–尾/亩之间,水深最少也要有1.5米,那掉过来说就是70公分就不应算在水面积了。虽说莲虾有另一目的但设计时应该也考虑考虑能达成目的就行,其余应为高亩产提供条件。那即是说无论稻虾莲虾要么就是缩小种植面积,要么就是算入1.5米养殖水面范围。听说莲藕种能做到。而躲藏物及水草是提升成活率的关键犹其是水草。沟里什么都没有即是给予澳龙们一个天大开片良机。

检讨结果:无论稻虾或莲虾,产出主体还是虾。

6.增氧设备

阿明采用的供氧设备是传统养鱼用的水车式增氧机,每天晚上会开几小时,下雨阴天也会间歇性开。我会比较主张用鼓风机式+气盘的增氧设备。这是因为水车式增氧机其实其原理并不是把空气中的氧气打进水车,而是利用水车式流动养水底跟水面的水进行流动交换,氧气的提供主要来自池中的藻类。至于澳龙是底栖类虾种所以其最主要的是水底的含氧量,使用鼓风机式+气盘就可以为底下水体提供氧气。

检讨结果:假若初养应完善,经验师傅可忽略。

7.保健品

阿明在整个养殖过程并没有下过多少保健营养液。例如微量元素的,增加免疫的都没有加。只听他说只加了一些由一家公司以6元1斤的价格卖给他连卷标都除去的益生菌,我嗅起来像是乳酸菌类的营养液吧。随着温度的变化其实更应注意虾的习惯例如脱壳例如应激等等及时添加对虾有帮助的保健品。

8.检讨结果:土塘不是天生和天养,想象自己成螯虾,充够补品快活儿。

总结:所有养殖能成功的朋友真的不是天生就什么都会,能够不断找出问题,不断更新知识才是最重要。多多参观及学习别人的养法。成功也来的比较容易。

END

来源:澳洲淡水龙虾吧作者:澳龙的石头

猜你喜欢(戳标题阅读▼)

惊!国际虾市场变化莫测,今年虾价格会暴涨吗?

注意!16号台风“琵琶”或将生成?!可能直奔我国东南沿海!中秋假期将...

虾如何卖高价?这里有多条建议...

加养虾群,请添加

合作电话/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ozhoulongxiaa.com/azlxyz/61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