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会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阶段性成效显著
近年来,四会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 的十九大精神,紧紧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落实中央、省、肇庆市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决策部署,对标三年取得重大进展硬任务,统筹推进四会市乡村振兴工作,已取得阶段性成效。 以生态宜居为关键,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一是全域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深入学习借鉴浙江“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全市条自然村基本完成了“三清三拆三整治”环境整治任务。 △罗源镇铁坑村荣获“广东十大美丽乡村”称号。 △石狗镇程村 二是加强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建立健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保洁机制,完善农村管护制度。结合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检查验收工作,市四套班子牵头,组织市直各单位到挂点联系镇(街道)开展村庄清洁行动,以“县级创建示范镇、乡镇创建示范村”工作要求,实现全帮带、上下联动的工作格局,做到逐村排查过关,有效巩固提升整治成果。 三是扎实推进“厕所革命”。已完成户厕改造户,卫生户厕普及率已达%。累计新建成公厕座。扎实推进旅游厕所建设,完成6座A级旅游厕所建设。 四是大力推动“美丽田园”建设。学习中山市港口镇经验做法,印发《四会市美丽田园建设实施方案》等文件,按照“三统一”建设指引,全域开展棚房整治,着力打造四会特色的田园风光。截止目前,已整治余间,整治面积8万余平方米,有效提升沿线景观水平。 五是大力推进“百企帮千村”行动。引导社会资本结对帮扶村庄建设,明确落实帮扶建设资金。 肇庆市飞南乡村振兴公益基金会成立至今帮扶捐款共计余万元,款项用于资助新农村建设、四会市慈善会扶贫济困活动、罗源镇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等项目,有力支持乡村振兴工作。 六是打造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示范。四会市多次召开专题工作会议深入讨论研究,到镇街踩点实地考察调研,创新建设思路,已完成“一廊两片”规划设计。优化项目审批流程,提升审批效率,加快项目建设,已取得阶段性成效。同时,已筛选启动主干道沿线新一批93条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促进精品线沿线美丽乡村连线成片。 △汕湛高速生态发展廊已基本完成汕湛高速(四会段)沿线绿化提升等建设任务。 △南部古邑文化展示片四会古邑道(城中-石狗)已完成主线X线沥青路面铺设、标识标志设置等升级提升工程。 △城中彭泽民故居片区已完成大部分项目建设。 △贞山禅意宝林 △北部生态农旅体验片桔子小镇生态圈 △江谷湾里水乡农业观光示范带 以产业兴旺为重点,培优特色农业产业一是大力培育特色农业产业发展。深入实施现代农业“”工程,沙糖桔、花卉、水产、畜牧等农业产业化发展稳步推进,共有农业龙头企业24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其中肇庆市级示范社12家,认定家庭农场65家。大力推进“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建设。 △石狗镇程村村兰花、*田镇*田村柑桔、江谷镇竹寨村三角梅等“一村一品”项目已基本完成建设。 △*田镇燕崀村入选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名单,扎实推进沙糖桔农业产业园建设。其中,沙糖桔产业扶贫示范基地、千亩沙糖桔产业融合示范建设项目以及千亩高标准高效益桔园建设项目已完成建设并投入运营。产业园区联农带农效应明显凸现,带动农户累计户。 △通过完善桔子小镇周边基础设施,实现企业效益和社会效益双赢,每年村民可通过土地流转获得收入,并解决周边多名农民就业问题。 二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年新引进温氏集团、海大集团、森泉养殖、康的畜牧等农业企业8家,将发挥龙头效应,进一步带动全市农业产业发展。 三是推动乡村旅游、休闲观光农业等新业态加速发展。依托四会自然生态和历史人文资源,大力发展乡村旅游。 △绥江沿线自驾休闲游线路被评为“广东省乡村旅游精品路线”。 △江谷镇上榜“全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镇名单”。 △江谷镇老泗塘村入选“第二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单”。 △石狗镇兰花企业积极入驻天猫、淘宝、快手等电商平台,建立直播平台,实现线上线下营销并进,促进兰花产业做大做强。 以文化振兴为保障,弘扬新时代文明乡风一是打造乡风文明示范村。充分发掘和弘扬四会深厚的古邑文化底蕴,以品牌彰显村庄特色。通过彰显“一村一特色”,打造独有的乡风文明建设品牌。 △城中街道白沙村以彭泽民故居为载体,打造爱国主义文化古村。 △贞山街道扶利村以古法造纸为载体,打造古法造纸主题文化古村。 △石狗镇程村发扬兰花·君子精神,打造兰花·君子文化村。 △龙甫镇龙头村以“书香龙头,廉洁万家”为宗旨,打造廉文化古村落。 △地豆镇水车村围绕“上善若水”,打造新乡贤文化村。 二是改善乡村公共文化服务。完成25个省级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示范点、8个省文体广场示范点、9个省文化站提升工程建设。东城街道文化站等3个文化站被评为省特级文化站,其余10个镇(街)文化站被评定为省一级文化站。完成全市行 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的达标建设任务,实现了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的全覆盖建设。 △四会市大沙镇安平村委会上隆村文体广场 三是举办丰富多彩活动普及文明教育。开展道德讲堂、家训家风、移风易俗宣传、禁*禁*宣传和送戏下乡等活动,形成全民参与乡风文明建设,争做乡村文明人的良好氛围。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1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点4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所13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个。 以治理有效为基础,推动乡村和谐发展一是深入实施农村基层 建“头雁”工程。认真贯彻落实肇庆市关于深入实施村(社区) 组织“头雁”工程18条具体措施,全面推行村 组织书记通过法定程序担任村民委员会主任和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合作经济组织负责人,全市有个村实现了“三个一肩挑”,占92.92%,余下8个未“一肩挑”的村人选已到位,近期按程序完成调整。 从实从细抓好 组织带头人队伍提升,组织对全市村(社区) 组织书记集中备案,落实跟踪培养管理。建立常态化培训机制,组织在岗村(社区) 组织书记到肇庆市委 校参加培训;继续开展学历教育,31名村(社区)干部通过大专学历教育培训获得大专文凭。石狗镇程村村 总支书记被评为全省“双百”优秀书记。 二是开展软弱涣散村集中排查整顿。在“六对接六查找”动态排查整顿的基础上,以主题教育专项整治为契机,由市领导带队对所有村(社区)认真开展“拉网式”全面排查,对排查出来的软弱涣散村 组织落实市、镇 委书记挂点指导,明确挂点领导“四清楚”“四必到”职责,实行“一村一策”整顿。目前,全市共精准排查整顿软弱涣散村 组织18个,已摘帽11个,已完成整顿转化准备验收的有7个。 三是推进基层 员学习教育全覆盖。进一步规范13个镇(街道) 校建设,开展对各级 组织书记、 务干部、农村 员等对象的教育培训活动,实现 员教育培训全覆盖。 今年以来,各镇(街道) 校开展 员培训班85期,累计培训人次;全市各村 支部组织远程教育集中学习累计次。 四是开展乡村治理试点示范。以石狗镇为试点,以兰花产业为牵引建设社会治理共同体,通过建立健全“基层 建+兰花产业协会+综合治理”相结合的社会治理新模式,着力破解基层社会治理难题,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 以生活富裕为根本,激发农村发展动力一是加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组织各镇(街道)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民)参加四会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项目学习,邀请华南农业大学专家等传授种养技术,为培养一批农村致富带头人。联合华南农业大学、省农业科学院等高等科研院所的科技力量,组建稳定的四会市沙糖桔特色产业研发与应用人才队伍,开展产学研联合研究。持续开展技术培训班,为四会市农村培育一批柑桔栽培、农产品加工、销售技术人才。多名高校毕业生、专业人才回乡创业,江谷镇澳洲淡水龙虾等高端水产品养殖规模不断壮大,已形成本地特色产业品牌。 二是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四会作为国家和省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县(市),全市个村(居)和个村民小组基本完成产权制度改革工作。年4月,四会成功入选“第二批全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经验交流典型单位名单”。 三是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精准施策,扎实推进脱贫攻坚工作,落实“1+N”扶贫配套 策,脱贫攻坚成效显著。 全市建档立卡贫困户总共户人(动态管理),其中,有劳动能力户人,无劳动能力户人。对全市无劳动力的低保、五保贫困户按相关 策完善兜底保障;对有劳动力贫困户已全部落实就业扶持、产业扶贫等具体帮扶措施,截至年,全市建档立卡贫困户均按“八有标准”实现脱贫,年全市贫困户脱贫成效得到巩固提升,无出现返贫现象,全部达到出列标准。 接下来, 四会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摆在突出位置, 强化发展意识和责任担当, 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全面提升农村人居环境, 发展特色农业, 推进四会实现全面振兴! 资料来源:四会市委乡村振兴办、四会发布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ozhoulongxiaa.com/azlxyz/7489.html
- 上一篇文章: 史上最惨代购妹子原来就是她回程航班
- 下一篇文章: 广州海鲜研究报告出炉各种超IN吃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