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在水中长,虾在稻下游,这是赤凤镇水口村一幅美丽的乡村生态田园画卷。近日,在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的协助下,该村积极打造稻花虾特色综合种养示范点,推动撂荒土地流转活化,实现“一亩双收、粮渔双赢”,铺就绿色生态致富路。

在水口村的“稻虾综合种养”示范项目现场,一株株秧苗翠绿勃发、长势喜人,水田四周是开挖的一条条浅水沟,两万只生龙活虎的澳洲淡水龙虾苗被投放其中。

虾苗的投放,开启了“稻虾共养”实践的第一步。珠江水产研究所的研究员告诉记者,此次投放的虾苗,是根据水口村当地的养殖条件和饮食习惯而选用的,具有个体大、出肉率高、生长快、养殖周期短、市值稳定等特点,大大增加了项目的可行性。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研究员王广*:

水稻生长需要养分,这个虾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粪便可以作为水稻的肥料,同时水稻在生长的过程中吸收了水体的营养物质,净化了水体,更利于虾的生长,发挥了水稻和虾这种互利共生的关系。

赤凤镇水口村以淡水为主,结合我们这么多年的实践经验,认为这个品种在这里比较适合。另外,这个虾的产值,始终是比较稳定的,大概一斤接近60块钱。

种养方式升级带来的是产量提升,收入倍增。今年7月底,这20亩撂荒农田在水稻丰收之时,也将收获成虾,并通过“村集体+企业+农户+帮扶单位”的合作经营模式,真正实现“一田双收”。

赤凤镇水口村 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少彪:

珠江所那边提供技术,村集体是提供土地,公司进行经营,到时候养殖包括管理由公司进行。销售是珠江所那边包销,而且刚刚虾苗的老板过来说这边销售是没有问题的,他们可以直接帮我们联系销售。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研究员王广*:

通过这个稻虾综合种养,比单一种水稻效益提高了不少,据我们这两年的实验,一亩的话,效益增加大概到元。

赤凤镇表示,稻虾综合种养项目的实施,将在撂荒土地复耕复垦复合利用、特色产业打造、村民增收等方面提供良好示范。下一步,将结合水口村已有的民宿资源和文旅发展规划,整合打造“渔耕田趣”农旅体验园,促进该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赤凤镇 委书记林少杰:

赤凤所有的撂荒土地近亩,现在都已经都是复垦了,正有序地推进复耕当中。我们根据镇水利设施和基础设施这两方面特征,加大这两方面建设,把全镇的粮食生产保起来。再通过项目推进,比如今天这个稻花虾养殖,提高农民收入,也推动乡村振兴能够上一个更好的台阶。

*原创文章,版权归潮安发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潮安发布”编辑部

编审:李仲昕

责编:曾俊锋

编辑:林萱琪

来源:潮安区融媒体中心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ozhoulongxiaa.com/azlxjz/107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