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北美极寒天气发威,几乎百年一遇的暴风雪、冰暴、狂风席卷而来,加拿大主要大城市多伦多、蒙特利尔等经受极大考验,人民生产生活交通都受到影响,几乎大半个加拿大变成了大冰窖!五大湖及沿岸地区成为冰雪的世界......

近日可能大家也切身感受到,魁北克地区最低体感温度已达-30℃,而隔壁邻居省份安大略一度达到-40℃!这样的凌冽寒风,皮肤暴露在空气中,就有可能被冻得结霜!此前,加拿大环境部也曾在天气预警中提到,冬季低温需要预防冻伤。

目前,最近的极寒低温加这场冷风暴已经影响了交通、教育等多个方面,例如部分航班取消、公交改革路线、学校停课等等。

极寒与气候变化有关系吗?

之前大家都说全球气候变暖了,现在怎么还会有如此极端寒冷的天气呢?

(著名的尼加拉瓜大瀑布结冰)

NASA(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在曾经发表的文章中表示,寒冷的天气、甚至是延续时间较长的寒冷天气——可能是全球变暖被夸大的证据。

而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在推特上反驳说:“首先冬季风暴不能证明全球变暖没有发生”。此外该局研究员BarbaraMayes指出,全球气候变暖,也并不意味地球再也不会冷了。

CBS报道中提到,全球气候变暖是毋庸置疑的,过去的4年时地球有记录以来最温暖的4年。

全球气候变暖的证据有很多,包括极地冰层减少、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花期和花粉季节延长、以及湖泊、溪流和海洋温度的上升等等都是额外指标。

从年起,有3万亿吨南极冰盖的冰雪融化

北极附近地区变暖的速度是全球其他地区的两倍多,这种“北极放大效应”在冬季也尤其明显。当暖空气侵入北极圈时,削弱了极地的漩涡,将冷空气团向南转移到了欧洲、亚洲和北美等地……

举个简单的例子来说,大家是否还记得年席卷全中国的特大寒潮?

尽管极低的气温打破了纪录,但总体看年冬天的气温其实是偏暖的。

气候变化的影响总是彼此影响,有时会使得大气波动更加剧烈,有时会影响到平流层大气环流情况,而这些不同寻常的环流,往往让这种短暂而又极度寒冷天气发生得越来越频繁。

芝加哥河结冰

极端天气频发,全球气候要乱套?

不仅仅是这次突如其来的极寒天气,当原本的气候规律被打破,气候变得像是一位经常乱发脾气不讲理的孩子,偏离平均态越来越远,振动越来越大。

暴风、暴雪、暴雨、干旱、热浪等异常天气席卷全球,无论你身在哪里,逃到哪里似乎都无法躲藏。

还记得去年蒙特利尔的夏天吗?本来是最美的季节,但对于一些不幸的居民,变成了一个噩梦......

还记得年11月,那场毁灭性的加州大火吗?

美丽加州沦为人间炼狱,的确这只是一起意外引起的山火,但地球生态系统的关联总是十分密切。

来自耶鲁大学ForestryEnvironmentalStudies组织的报告,验证了气候变化对本次山火造成的影响,加州秋冬季节迎来内陆强风时,干燥的植被就成了一触即发的易繎物,强风构成野火快速蔓延的现成条件。气候变化的因素往往在不经意间就成了扩大威胁的帮凶。

同样在年,英国干旱48天缺雨程度罕见、希腊以及瑞典干旱严重造成山火、日本酷热连着水灾、澳洲严寒后又来狂风暴雨。

BBC中文网

而现在,我们在北美经受着极端低温和狂风,地球对面的澳大利亚却在被高温炙烤,部分地区温度创造历史新高,甚至突破了50度!

这股热浪随后到达新西兰,新西兰多地出现高温,卫生和气象部门还发出预警表示新西兰已经达到“危险”级别,可能进入全国紧急状态。

年新西兰保持了84年夏季最热记录已经被打破......

全球气候变暖到底会带来什么?

气候变暖最显著的表现就是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

新西兰南阿尔卑斯山的冰量已经锐减了18.4立方公里。冰川面积相比40年前,已经缩小了三分之一,并且冰川融化的速度还在持续加快。

年弗朗兹·约瑟夫冰川

拍摄者ThomasPringle

年2月

弗朗兹·约瑟夫冰川

全球气候变暖严重影响了动物们的生存环境。

年4月,新西兰北部东海岸的海滩上发现了成百上千的小蓝企鹅的尸体。小企鹅根本没有足够的能量去寻找食物以及对抗恶劣的天气。

新西兰RadioNZ

年8月,北极圈部分地区温度高达32℃,北极熊在快要融化的浮冰上找不到食物,要么饿死,要么淹死……

几年前,环境摄影师JennyRoss在北极地区的斯瓦尔巴群岛无意间拍下的画面令人不忍直视。全球变暖,海冰融化,为了填饱肚子,本来不吃同类的北极熊,不得不同类相残,甚至对幼崽也“痛下杀手”。

人类对气候变化要负多大责任

此前联合国 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研究了超过篇科学文献,由全球专家联合得出了结论:“人类必须把全球变暖程度,控制在1.5℃以内。否则,到年,地球将发生气候大灾难。”

在各种灾难面前,可能幸运的我们能够有幸躲避这些事件的发生。但是如果目前还是不能控制气候变暖的进程,那么全球变暖将无法逆转。因为1.5℃的限额,人类已经用完了1℃……

年8月1日,美国《纽约时报》发表了特殊的一期杂志,封面全黑,只有一行白字:30年前,我们原本可以拯救这个星球。

文中刊登了这家杂志有史以来最长的3万字文章《失去地球:我们几乎阻止气候变暖的那十年》,回顾了年代美国学界警告气候变化, 府却袖手旁观的历程。

地球不需要人类拯救,人类需要拯救自己

人们一直在呼吁“拯救地球”、“救救地球母亲”。但我们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丁仲礼也说过:“地球不需要人类拯救,人类需要拯救的是自己。”

地球已存在了44~46亿年,人类只是寄居在地球上的无数物种之一。地球还是那个地球,人类只能拯救自己。

电影《后天》里的场景也许就是一个警示:温室效应造成地球气候异变,冰山融化、全球海啸、地震肆虐,地球进入第二冰河期……

在末日危机前,大家在思考,眼下环保组织倡导的低碳行动其实不仅仅是一句口号而已,更确切地说,它是你自救的最好方式。

著名的气候科学家詹姆斯·汉森教授发表的论文指出,避免全球暖化达危险水平的唯一途径是实现“负排放”,也就是说,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必须减量。

那么面对气候变化,我们个人究竟能做些什么呢?

1、尽量少开车乘坐公共交通

2、节约使用能源

3、减少食物的浪费

4、减少不必要的消费多回收利用

也许在我们的有生之年不会看到人类的终结,但是我们要多为人类后代着想,负起对未来的责任。

(文章由爱蒙城小编综合整理自网络)

推荐阅读

国内海关新

新移民必读

儿童福利金

退税诈骗

PEQ

学法语实用网站

驾车扣分一览表

搬家必读

食品安全

魁省绝美旅游胜地

苹果园

赏枫叶

必去小镇

脱衣舞吧

龙虾

cheesecak

中式汉堡

本地韩餐

Brunch

日式拉面

DT5刀美食

本地老餐厅

顶级餐厅

顶级牛排

蒙城新餐厅

吐槽法语

吐槽加国零食

吐槽康大教授

吐槽麦吉尔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ozhoulongxiaa.com/azlxjz/57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