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我国小龙虾产业继续保持良好发展势头,全产业链和集群化发展水平不断提高。”随着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中国水产学会副站长于秀娟发布《中国小龙虾产业发展报告()》综合篇,第五届中国(国际)小龙虾产业大会于7月9日在江西省永修县拉开帷幕。

  此次大会以“打造稻虾生态田园·赋能乡村产业振兴”为主题,由农业农村部渔业渔政管理局、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中国水产学会等单位指导,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和永修县具体承办的此次盛会,来自全国23个省市渔业主管部门、科研院所、技术推广系统、相关协会和小龙虾产业的代表齐聚永修,共谋小龙虾产业的创新发展。

  《中国小龙虾产业发展报告()》综合篇显示,年我国小龙虾总产值达亿元,同比增长22%,超过年水平。其中一产约亿元,同比增长10%,二产约亿元,同比下降23%,三产约亿元,同比增长36%;小龙虾养殖面积万亩,产量.36万吨,养殖方式以稻虾种养为主,兼具池塘养殖、藕田养殖、大水面增养殖等方式;全国小龙虾养殖的23个省份中,湖北、安徽、湖南、江苏、江西养殖占据绝对主导地位;全国有34个县(市、区)小龙虾养殖产量超2万吨;年全国小龙虾规模以上加工企业达到家,加工产品分为初级加工产品和以加工副产物为原料生产的精深加工产品,目前仍以初级加工为主。

  “年我国小龙虾产业取得可喜成绩,在保障菜篮子产品稳定供给和促进渔业增效渔民增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农业农村部渔业渔政管理局一级巡视员李书民在活动致辞中指出,在小龙虾产业近年来快速发展的同时,产业也面临着种养模式亟待创新、种业发展相对滞后、加工业问题突出、部分地区全产业链体系不健全等问题,希望与会的专家学者、业界同仁能够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共商产业发展的大计,走出一条全产业链融合、高质量绿色发展的小龙虾产业兴旺之路。

  农业农村部国家虾蟹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中山大学教授何建国在大会发言时提出,当前,我国小龙虾在养殖环节存在上市时间太集中,导致全年供给不平衡、小规格龙虾比例上升、小龙虾病害多等突出问题,他建议养殖企业和养殖户要思考如何延长小龙虾上市时间,利用不同的地理气候条件来长远布局,实现小龙虾一年四季不间断供应。不仅要不断创新养殖模式减少小龙虾病害损失,还要加快小龙虾良种化的继续攻关,解决小龙虾深层次的种业问题。

  “小龙虾产业的快速发展离不开产业科技的有力支撑。”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副院长韩刚针对当前小龙虾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表示,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也围绕小龙虾养殖模式创新、品种选育、病害防治、质量安全控制等开展系统研究,在小龙虾品系构建与品种选育、稻虾综合种养模式、饲料营养与品质调控、品质鉴定与分等分级、加工与贮藏保鲜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科研进展,获得了一批成果。

  《中国小龙虾产业发展报告()》从产业发展的角度提出建议:一是创新种养模式,创新“稻虾+N”等模式,丰富稻虾种养内涵,探索反季节种养模式。二是夯实种业基础,加快小龙虾种质资源保护利用体系、商业化育种体系建设;开展小龙虾秋苗繁育、温室大棚繁育、春季抱卵虾生产研究,适应错峰上市需要。三是补齐加工业短板,企业通过技改升级推动小龙虾加工业向机械化、自动化、现代化转型和小龙虾加工副产物综合利用;建立完善小龙虾加工标准体系,推动小龙虾加工业标准化发展。四是推进集群化和全产业链发展,发展“龙头企业+各类经营主体”经营模式,打造区域公共品牌;布局产地初加工和精深加工,延长产业链、优化供应链、提升价值链。

  展销会上,主办方邀请了全国小龙虾一二三产的龙头企业和知名企业,及永修县特色农产品、重点小龙虾企业参加展示,60余家参展商参展。

(责任编辑:景远)

来源:中国经济网乡村振兴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ozhoulongxiaa.com/azlxfb/142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