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诊疗体系 http://www.niupixuanzl.net/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期末复习知识点

第一单元知识小结一、字词盘点1.字(1)难读的字耘(yún) 稚(zhì) 漪(yī) 倭(wō) 逛(guàng)篝(gōu)旖(yǐ) 旎(nǐ) 顷(qǐng) 玷(diàn)秉(bǐng) 眷(juàn)(2)难写的字昼:中间部分是“日”,不要错写成“目”,注意不要丢掉最下面的一横。耘:左半边是“耒”,不要错写成“丰”。晓:右半边是“尧”,注意不要多加一点。拔:右半边是“犮”,不要错写成“发”。割:左半边中间部分是“丰”,不要少写一横。承:中间共有三横,不要多写或少写。逛:半包围结构,不要将“犭”错写为部首。(3)多音字2.词(1)必须掌握的词蝴蝶 蜻蜓 蚂蚱 樱桃 榆树 锄头 承认水瓢 阴凉 冷艳 幽芳 郑重 宝贵 眷恋圆滚滚 明晃晃 孤零零 山高月小 三潭印月不可胜数 顶天立地 恍然大悟 乐此不疲清光四溢 相映成趣 离乡背井 美妙绝伦茂林修竹 绿水环流 良辰美景 能书善画颇负盛名 万里长城 风欺雪压 低头折节(2)近义词四时~四季 童孙~儿童 信口~随口漂亮~美丽 瞎闹~胡闹 闪烁~闪耀存心~故意 随意~任意 圆滚滚~圆溜溜不可胜数~不计其数 大概~大致乐此不疲~乐在其中 盼望~渴望 威风~威严徘徊~踌躇 气派~气势 澄澈~清澈闪耀~闪烁 幽芳~幽香 玷污~侮辱稀罕~稀奇 郑重~慎重 秉性~性格眷恋~依恋(3)反义词昼?夜 晓?晚 寒?暖 新鲜?陈腐承认?否认 自由?禁锢 黑暗?光明阴凉?燥热 不可胜数?屈指可数广阔?狭窄 夸大?缩小 平凡?出众冰凉?火热 爱惜?糟蹋 训斥?赞扬清白?污浊 秀气?粗笨 衰老?年轻(4)词语归类①量词一个大花园 一朵花 一个小毛球 一个果园一棵樱桃树 一顶大草帽 一个*瓜 一只大蜻蜓一朵倭瓜花 一个绿蚂蚱 一条腿 一只白蝴蝶一个月亮 一轮明月 一颗泪珠 一幅墨梅图一枝画梅 一只金鸡 一块手绢 一颗心②修饰词圆而粗的柱子 风光旖旎的莱蒙湖无边无垠的非洲大沙漠 碧波万顷的大海巍峨雄奇的高山 心爱的小月亮冰凉的泪珠 慈祥的外祖父 最宝贵的画雪白的细亚麻布 血色的梅花 眷恋祖国的心长长地叹一口气 早早地起了床 郑重地递给③动词摘*瓜 追蜻蜓 捉蚂蚱 点起篝火 刮去污迹④特殊词语ABB式词语:胖乎乎 圆滚滚 明晃晃 毛嘟嘟 蓝悠悠 孤零零 凉飕飕类似的词语:响当当 气冲冲 乱哄哄 空荡荡AABB式词语:马马虎虎 整整齐齐类似的词语:忙忙碌碌 平平安安 干干净净ABAC式词语:顺风顺水类似的词语:百发百中 自由自在 人来人往描写景色的词语:山高月小 三潭印月 顶天立地烟波浩渺 晶莹澄澈 风光旖旎 无边无垠 碧波万顷 巍峨雄奇 美妙绝伦 茂林修竹 绿水环流 一碧数顷 荷香远溢 宿鸟幽鸣类似的词语:鸟语花香 山清水秀 万紫千红 湖光山色 姹紫嫣红 百花齐放 春暖花开 草长莺飞风和日丽 春意盎然二、佳句积累1.比喻句太阳一出来,榆树的叶子就发光了,它们闪烁得和沙滩上的蚌壳一样。这句话将榆树的叶子比喻成蚌壳,形象地写出了叶子在阳光照耀下发出光亮的样子。2.排比句在风光旖旎的瑞士莱蒙湖上,在无边无垠的非洲大沙漠中,在碧波万顷的大海中,在巍峨雄奇的高山上,我都看到过月亮。这句话连用四个“在”字,写出了作者在世界各地都见到过月亮,突出了他乡所见月亮之多。3.拟人、排比句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在天上逛似的。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睡醒”“逛”“说话”等词语将“花”“鸟”“虫子”等拟人化了,使所写之物更加形象、亲切,并且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充分说明园中的一切都是鲜活的,作者的心情也是快乐、自由的。4.描写优美的句子每逢望夜,一轮当空,月光闪耀于碧波之上,上下空蒙,一碧数顷,而且荷香远溢,宿鸟幽鸣,真不能不说是赏月胜地。这句话形象地描写了朗润园的美丽月景。既有视觉描写(月光闪耀、碧波、空蒙、一碧数顷),又有嗅觉描写(荷香),还有听觉描写(宿鸟幽鸣),向我们展示了一幅美妙的“荷塘月色图”。5.含义深刻的句子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开花。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她是最有品格、最有灵*、最有骨气的!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外祖父竭力地赞美梅花的精神,赞美梅花高贵的品质和顽强的生命力。通过外祖父对梅花品格、秉性、骨气的热情讴歌,说明梅花是祖国的象征、是民族精神的象征。6.转述句我看祖父还在笑,就说:“你不信,我到屋里拿来给你看。”(改为转述句)我看祖父还在笑,就说,他不信,我到屋里拿来给他看。考试点睛:“用自己的话转述别人说的话”是考试中的一个常考考点,经常通过以下形式考查:(1)将原句改为转述句。(2)判断直述句和转述句的说法是否一致。三、考试热点1.《古诗三首》常以解释词语、句子的形式考查对古诗内容的理解。2.《祖父的园子》第16、17自然段常作为课内阅读出现。3.《月是故乡明》常以选择、判断的形式考查对作者情感的理解。4.《梅花*》第13自然段常以填空、选择的形式考查对梅花品质的理解。四、“1+X”阅读推荐篇目:萧红《呼兰河传》推荐理由:这部小说描写了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东北小镇呼兰(哈尔滨市呼兰区)的种种人和事,真实而生动地再现了当地老百姓平凡、落后的生活现状和得过且过、平庸、愚昧的精神状态。这部小说语言洗练,毫无刻意雕饰的痕迹。口语化的语言、简短的句子,再加上运用了一部分当地的俗语,增强了语言的描摹功能,很有表现力,使得描写的人物、事件、景物非常生动而形象,读者很容易就进入小说的境界,有身临其境之感。阅读方法:阅读前要了解小说的写作背景。创作这部小说时,正是抗日战争最艰苦的阶段,这使远在香港的萧红更加怀念自己的故乡和童年。于是,萧红以自己的家乡和童年生活为原型,创作了这部小说。可采用默读的方法,边读边想,厘清人物关系,了解人物特点,边读边勾画,还可以摘抄妙词佳句,或随手写下自己的感想等。第二单元知识小结一、字词盘点1.字(1)难读的字弩(nǔ) 丞(chéng) 迸(bèng) 踉(liàng)跄(qiàng)蹿(cuān) 抡(lūn) 簌(sù) 挈(qiè)镌(juān)碣(jié) 讳(huì) 纨(wán) 晦(huì)姊(zǐ) 鬟(huán)(2)难写的字“忌”:上面是“己”,不要写成“已”。“曹”:上半部分是一个整体,不是草字头。“插”:注意右下部的写法,里边是两横不是一横。“恰”:右部是“合”,不是“台”。“酥”:不要忘记左部“酉”里面的一横。(3)多音字2.词(1)必须掌握的词妒忌 曹* 都督 委托 惩罚 遮挡 私自水寨 擂鼓 呐喊 插满 筷子 饥渴 恰好官府 榜文 谋财 诡计 拖着 坠下 胸膛两截 拳头 喘气 酥软 顺风顺水 自有妙用神机妙算 半夜三更 踉踉跄跄 抓耳挠腮喜不自胜 天造地设 荒郊野外 安身之处(2)近义词才干~才能 妒忌~嫉妒 推却~推辞紧急~紧迫 惩罚~惩处 迟延~拖延疑惑~怀疑 吩咐~命令 晌午~中午吓唬~恐吓 诡计~阴谋 耻笑~嘲笑光滑~平滑 开辟~开拓 迸裂~裂开炎热~酷热 呼唤~召唤 安身~安家宽阔~宽广 齐整~整齐 小器~小气忌讳~避讳 晦气~倒霉 赶令~命令兴头~高兴 横竖~反正 精致~精美寂寞~孤独 玲珑~精巧 促狭~刁钻姊妹~姐妹(3)反义词推却?答应 惩罚?奖赏 齐全?短缺疑惑?相信 秘密?公开 支援?攻击恶意?善意 耻笑?尊重 敞开?关闭光滑?粗糙 酥软?僵硬 炎热?寒冷欢喜?难过 宽阔?狭窄 顽劣?乖巧齐整?凌乱 小器?大方 精致?粗糙欢喜?悲伤(4)词语归类①量词十万支箭 一千多个草把子 一家酒店 一面旗三只碗 一双筷子 一盘熟菜 二斤熟牛肉一片好心 一轮红日 一阵狂风 一行楷书大字一把西洋小银剪子②修饰词紧紧地揪住 铁锤般大小的拳头 打折的哨棒铁棒似的虎尾 明明朗朗的一架桥梁天造地设的家当③动词立下*令状 故意延迟 擂鼓呐喊 抡起哨棒迸出鲜血 饮涧泉 拖男挈女 采山花 觅树果呼弟唤兄 搬高凳 捆剪子股 拨籰子④特殊词语:AABB式词语:踉踉跄跄 明明朗朗 飘飘飖飖类似的词语:清清楚楚 欢欢喜喜 工工整整ABAC式词语:顺风顺水类似的词语:百发百中 自由自在 人来人往形容人有智慧的词语:神机妙算类似的词语:足智多谋 料事如神 聪明绝顶含有人体器官的词语:抓耳挠腮类似的词语:交头接耳 口是心非 拳打脚踢二、佳句积累1.语言描写(1)周瑜大吃一惊,长叹道:“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这句话不仅照应了文章的开头,进一步说明诸葛亮卓越的*事才能,还反衬出周瑜输得心服口服,发自内心地佩服诸葛亮。(2)石猴端坐上面道:“列位呵,‘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你们才说有本事进得来,出得去,不伤身体者,就拜他为王。我如今进来又出去,出去又进来,寻了这一个洞天与列位安眠稳睡,各享成家之福,何不拜我为王?”这句话写石猴要求大家兑现先前的承诺。这表明了石猴不仅胆大、敢于冒险,而且在大家狂欢之时,他还能保持着难得的冷静和清醒,的确是有资格、有能力做猴王的。2.动作描写武松把半截哨棒丟在一边,两只手就势把大虫顶花皮揪住,按下地去。那只大虫想要挣扎,武松使尽气力按定,哪里肯放半点儿松!武松把脚往大虫面门上眼睛里只顾乱踢。那只大虫咆哮起来,不住地扒身底下的泥,扒起了两堆*泥,成了一个土坑。武松把那只大虫一直按下*泥坑里去。那只大虫叫武松弄得没有一些气力了。武松用左手紧紧地揪住大虫的顶花皮,空出右手来,提起铁锤般大小的拳头,使尽平生气力只顾打。这段话将武松赤手空拳对付老虎的经过描写得很详细,着力反映武松靠的全是拳脚功夫,所以抓住“揪、按、踢、打”几个动作来描写。生动地突显了他打虎的英勇气势,刻画出他勇武过人的高大形象。3.比喻句(1)一万多名弓弩手一齐朝江中放箭,箭好像下雨一样。“箭”像“下雨”,说明曹*射出的箭的数量很多。(2)把这铁棒似的虎尾倒竖起来,只一剪。把“虎尾”比作“铁棒”,可见虎尾一剪的威力很大。考试点睛:理解古代文学中的句子是考试中的一个常考考点。常见的考查形式有:(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2)理解句子的含义。三、考试热点1.《草船借箭》第7~9自然段在段落赏析中时常出现,有时也作为课内阅读出现。2.《景阳冈》第5,6自然段常作为课内阅读出现。3.《猴王出世》第1、2自然段常作为课内阅读出现,其中重点词句的理解常以填空的形式出现。4.《红楼春趣》学习本课人物描写,以习作题出现。四、“1+X”阅读推荐篇目:吴承恩《大战红孩儿》推荐理由:《大战红孩儿》是吴承恩的《西游记》里的章节。红孩儿想吃唐僧肉,变作小孩儿喊救命,把唐僧抓到了火云洞。悟空得知红孩儿是自己五百年前结拜的兄长牛魔王之子,想要借此关系向他讨还师父。红孩儿不信悟空所说,从口鼻中喷出三昧真火烧退悟空、八戒。龙王弟兄被悟空请来向红孩儿喷水,可红孩儿喷的是三昧真火,雨水浇不灭,反使悟空熏了一身的烟火。八戒去请观音,被红孩儿假变的观音骗进了洞,悟空又变作牛魔王,被红孩儿问出了破绽,纵筋斗云径投南海,请观音收服了红孩儿。这一章节运用一波三折的写作方法,想象奇特,富有生活气息,人物个性鲜明。阅读方法:这一章节故事情节跌宕,非常经典。我们阅读时可以默读,和父母、伙伴交流对孙悟空、猪八戒、唐僧、红孩儿等人物的认识,也可以观看视频,获得更多启发。第四单元知识小结一、字词盘点1.字(1)难读的字仞(rèn)踌(chóu)躇(chú)黯(àn)筹(chóu)矜(jīn)镯(zhuó)褂(guà)吭(kēng)眷(juàn)拟(nǐ)坞(wù)(2)难写的字“仞”:右部“刀”的左边不要忘了加点。“龄”:右部是“令”,不是“今”。“祥”:左部是“礻”,不是“衤”。“炼”:右部第三笔是横折钩,不要写成“东”。(3)多音字2.词(1)必须掌握的词重庆 诊所 年龄 土匪 绷带 惊疑 审视麻醉剂 施行 崭新 由衷 伤势 清醒 颤抖慈祥 荣幸 拟定 锻炼 眷恋 奔赴 搞特殊签字 慰问 繁忙 下意识 一针见血 汗珠滚滚一声不吭 青筋暴起 汗如雨下 肃然起敬久仰久仰 情不自禁 若有所思 血肉之躯一点一滴 意外之财 舍己为公 自上而下(2)近义词孤~独 遥~远 故人~友人 开设~开办年龄~年纪 惊疑~惊奇 神情~神态从容~沉着 镇定~镇静 柔和~温和担心~担忧 居然~竟然 由衷~衷心 注视~凝视 损失~亏损 情不自禁~不由自主慰问~安慰 悲痛~悲哀 眷恋~留恋繁忙~忙碌 尊重~尊敬 踌躇~迟疑清贫~贫寒 朴素~简朴 奢侈~奢华筹集~募集 激怒~愤怒 凶恶~凶狠威吓~恐吓 企望~盼望 搜寻~寻找失望~绝望 惊异~惊奇 保藏~保存(3)反义词暗?明 朝?夕 新?旧 晓?晚 熟练?生疏镇定?慌乱 柔和?粗暴 拒绝?同意清醒?糊涂 崭新?破旧 相信?怀疑慈祥?凶狠 友好?敌对 繁忙?清闲特殊?普通 尊重?轻视 踌躇?果断情不自禁?无动于衷 清贫?富裕 朴素?奢侈凶恶?和善 不幸?幸运 失望?希望洁白?乌黑(4)词语归类①量词一块钢板 一桩趣事 一只时表 一支自来水笔一个铜板 几套汗褂裤 几双线袜 几件传世宝②修饰词熟练地打开 冷冷地问 平静地回答 由衷地说情不自禁地喃喃 淡淡地说 威吓地吼道惊疑的神情 平静地回答 清醒的大脑新生的息肉 真正的男子汉 会说话的钢板慈祥的神情 最心爱的长子 无限的父爱紧锁的眉头 无限的眷恋 黯然的目光凶恶的眼光 唯一的财产 清贫的生活③动词摘除眼球 影响脑神经 踌躇了一会儿倾注了无限的父爱 企望有新的发现④特殊词语ABAB式词语:久仰久仰类似的词语:失敬失敬 幸会幸会 承让承让 献丑献丑形容人物神态的词语:汗珠滚滚 汗如雨下 若有所思类似的词语:眉开眼笑 神采奕奕 垂头丧气一×不×的词语:一声不吭类似的词语:一丝不苟 一尘不染二、佳句积累1.动作、神态描写病人一声不吭,他双手紧紧抓住身下的白床单,手背青筋暴起,汗如雨下。他越来越使劲,崭新的白床单居然被抓破了。这句话中的动作和神态描写,都表明了刘伯承正在忍受着巨大的痛苦。我们从中体会到刘伯承钢铁般坚强的意志力。2.心理描写当年,地下 的同志们冒着生命危险找到了岸英,把孩子送到他身边。后来岸英去苏联留学,回国后毛泽东又亲自把爱子送到农村锻炼。那一次次的分离,岸英不都平平安安回到自己的身边来了吗?这次怎么会……这里写的是毛泽东回忆岸英和自己的一次次分离及其原因,从中反映出了岸英的成长经历。这一次,儿子真的不能回来了吗?毛泽东感到十分震惊,简直不敢相信也不愿意相信这是真的,表现了毛泽东无比悲痛的心情。考试点睛:人物描写方法是考试中常见的考点。常见的考查形式:(1)写出下列句子中所运用的描写方法;(2)根据所给的描写方法来描写人物形象。3.比喻句你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你堪称*神!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刘伯承比作钢板,因为他有坚强的意志力,是*人的楷模。4.反问句但我说出那几件“传世宝”来,岂不要叫那些富翁们齿冷三天?这句话运用反问的语气,表达了作者对富翁们的蔑视。三、考试热点1.《古诗三首》重点词句常以填空、选择的形式出现。2.《*神》第16~25自然段常作为课内阅读出现。另外,沃克医生的情绪变化也经常考到。3.《青山处处埋忠骨》第6自然段作为课内阅读出现的情况较多。第9自然段经常作为重点句子赏析出现。4.《清贫》第9、10自然段经常作为课内阅读出现。另外,作者的品质作为填空题出现。四、“1+X”阅读推荐篇目:罗广斌杨益言《红岩》推荐理由:《红岩》描写在人民解放*进*大西南的形势下,重庆的国民 当局疯狂镇压共产 领导的地下革命斗争。着重表现了齐晓轩、许云峰、江雪琴等共产 人在狱中所进行的英勇战斗,虽然最后惨遭屠杀,但却充分显示了共产 人视死如归的大无畏英雄气概。《红岩》背景广阔,人物众多,斗争错综复杂,但全书章法井然,结构严谨而富于变化。在人物刻画上,《红岩》也有突出的特色,善于刻画人物心理活动和烘托气氛。全书语言朴实,笔调悲壮。阅读方法:这部作品很感人,读起来引人入胜。我们阅读时可以摘抄自己喜欢和令自己感动的片段,仔细品读,感受共产 人的精神。第六单元知识小结一、字词盘点1.字(1)难读的字吾(wú) 弗(fú) 膑(bìn) 讽(fěng) 蔑(miè)肆(sì) 桅(wéi) 龇(zī) 咧(liě) 唬(hǔ)瞄(miáo)(2)难写的字“矛”:不要写成“予”。“丧”:下部是“”,不要在横下多写一撇。“耀”:“光”的末笔是竖提,“翟”下部是“隹”,共四横。“蔑”:上中下结构,下部是“戍”,不要写成“戊”。“赢”:部件较多,依次是“亡、口、月、贝、凡”。“艘”:左部“舟”为部首时,长横不出头,“叟”上部的短竖要出头。“桅”:“木”做部首时末笔撇变成点。“钩”:右部是“勾”,不要写成“勺”。(3)多音字2.词(1)必须掌握的词夸耀 讥讽 轻蔑 赢了 一艘 航行 放肆帽子桅杆 吓唬 钩住 扭着 船舱 海鸥瞄准龇牙咧嘴 自相矛盾 瞪了一眼垂头丧气胸有成竹 哭笑不得 心惊胆战得意扬扬(2)近义词誉~赞 坚~硬 约定~商定 依次~顺次扫兴~败兴 垂头丧气~没精打采 情形~情况挖苦~嘲讽 胸有成竹~成竹在胸 主意~办法得意扬扬~洋洋自得 夸耀~炫耀 讥讽~讥笑轻蔑~轻视 目瞪口呆~瞠目结舌 调换~改换模仿~仿照 显然~明显 放肆~放恣哭笑不得~啼笑皆非 眼巴巴~眼睁睁吓唬~恐吓 灵巧~伶俐 心惊胆战~心惊肉跳(3)反义词誉?贬 失败?成功 扫兴?尽兴垂头丧气?得意扬扬 胸有成竹?束手无策输?赢 挖苦?称赞 轻蔑?重视风平浪静?波浪滔天 放肆?收敛哭笑不得?泰然处之 灵巧?笨拙心惊胆战?泰然自若 勇敢?怯弱(4)词语归类①量词一次比赛 三场比赛 一匹马 一支枪一只大猴子 一声锣响 二十来个水手第一根横木②修饰词勇敢的水手 桅杆的顶端 疑惑地看着胸有成竹地说 轻蔑地说 得意扬扬地夸耀眼巴巴地望着 觉得很扫兴 吓得大叫了一声笑得很开心 笑得更欢 气得脸都红了③动词喜欢赛马 拍着他的肩膀 瞪了他一眼讥讽田忌 打海鸥 瞄准儿子 追猴子摘下帽子 攀着绳子 抓着桅杆 爬上桅杆钩住绳子 调换顺序④特殊词语:ABB式词语:眼巴巴类似的词语:皱巴巴 胖嘟嘟 懒洋洋ABCC式词语:得意扬扬类似的词语:文质彬彬 生机勃勃 死气沉沉 言之凿凿 气势汹汹描写神态的词语:目瞪口呆 垂头丧气 得意扬扬哭笑不得 龇牙咧嘴类似的词语:眉飞色舞 全神贯注 大惊失色 兴高采烈 神采奕奕含有人体器官的词语:心惊胆战 胸有成竹类似的词语:手舞足蹈 眉开眼笑 膀大腰圆 心花怒放 张口结舌二、佳句积累1.语言描写(1)孙膑招呼田忌过来,拍着他的肩膀,说:“从刚才的情形看,齐威王的马比你的马快不了多少哇……”这是孙膑对田忌赛马失败后说的一段话。透过孙膑的语言,我们得知孙膑在观看比赛时进行了认真观察和用心思考。(2)孙膑还没说完,田忌瞪了他一眼,说:“想不到你也来挖苦我!”这是对田忌的语言描写,写出了田忌比赛失败后的沮丧心情以及对孙膑的误解。朗读这句话时要读出抱怨的语气。2.神态描写(1)齐威王正在得意扬扬地夸耀自己的马,看见田忌和孙膑过来了,便讥讽田忌:“怎么,难道你还不服气?”“得意扬扬”“夸耀”“讥讽”写出了齐威王骄傲自大、得意忘形的样子。朗读这句话时要读出轻蔑的语气。(2)水手们笑得更欢了,孩子却气得脸都红了。“气得脸都红了”写出了孩子的自尊心受到了伤害,十分生气,为后面孩子做出冒险的举动埋下伏笔。(3)这时候,甲板上的水手全都吓呆了。“吓呆了”这是对水手们神态的描写,侧面写出了孩子处境的危险和事态的严重。3.动作描写(1)猴子忽然跳到他面前,摘下他的帽子戴在自己的头上,很快地爬上了桅杆。“跳到”“摘下”“戴”“爬上”写出了猴子动作的敏捷,表现了猴子的机灵与顽皮。(2)孩子气极了,他的手放开了绳子和桅杆,张开胳膊,摇摇晃晃地走上横木去取帽子。生气已经让孩子失去了理智,他为了得到自己的帽子,孤注一掷,把自己置于了危险的境地。4.比喻句扑通一声,孩子像颗炮弹扎进了海里。这句话写出了孩子跳入水中时的动作又快又猛。三、考试热点1.《自相矛盾》常常考查重点词语的理解和用现代汉语来说说文中句子的含义,或是考查课文理解以及寓意。2.《田忌赛马》常常考查关于描写人物语言、神态的句子的分析,以及孙膑安排赛马顺序时的思维方式。3.《跳水》常常以课内阅读的形式出现。考试点睛:厘清文章的故事情节是常见的考点。常见的考查形式:(1)写出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2)概括文章或段落的主要内容。(3)梳理故事线索或推动情节发展、展示人物性格的关键性语句。四、“1+X”阅读推荐篇目:文燕《最佳路径》推荐理由:《最佳路径》讲述的是世界著名建筑大师格罗培斯为设计法国迪斯尼乐园的路径大伤脑筋,后来受到买葡萄的老奶奶“给人自由,任其选择”的做法的启发,产生了“撒下草种,提前开放”的设计策略,最终所形成的路径被评为世界最佳路径。文章语言朴实简明,情节清晰明了。格罗培斯设计路径的过程中体现了他精益求精的工作精神,路径的设计策略中闪耀着他尊重他人、给人自由的人文思想,也让我们体会到了思维方式转变的重要性。阅读方法:这是一篇写事的文章,阅读时可以弄清楚事情的起因、经过与结果。最佳路径的产生过程,让我们感受到了思维方式转变的重要性,也体会到了人性的光辉。第七单元知识小结一、字词盘点1.字(1)难读的字艄(shāo) 祷(dǎo) 毡(zhān) 犊(dú)膘(biāo) 驰(chí) 爵(jué) 噜(lū) 吆(yāo)哞(mōu) 眺(tiào) 熠(yì) 遐(xiá) 黏(nián)滥(làn) 淤(yū) 湛(zhàn)(2)难写的字“艇”:右部是“廷”,不要写成“延”。“翘”:左上部是“”,不要写成“戈”。“祷”:左部是“礻”,不要写成“衤”。“铃”:右部是“令”,不要写成“今”。“踢”:右下部是“勿”,不要写成“匆”。“罐”:右下部“隹”有四横。(3)多音字2.词(1)必须掌握的词小艇 纵横 船艄 翘起 垫子 窗帘 祷告雇定 簇拥 哗笑 码头 仪态 尊严 远眺骏马 飞驰 辽阔 绵羊 板凳 吆喝 铃铛一罐 恢复 牲畜 操纵自如 手忙脚乱辽阔无垠 悠然自得 成千上万 成群结队思绪激荡(2)近义词闻名~著名 交叉~交错 轻快~轻松耸立~矗立 操作~控制 平稳~安稳庄严~庄重 簇拥~蜂拥 沉寂~静寂专注~专心 思考~思索 端庄~庄重赞许~赞赏 悠然自得~泰然自若 微弱~微小成千上万~千千万万 放射~喷射 耀眼~夺目开阔~宽阔 雄浑~雄壮 神秘~诡秘神奇~奇妙 风采~风韵 珍宝~瑰宝贵重~宝贵 情趣~趣味 豪迈~豪放遐想~遐思 锋利~锐利(3)反义词轻快?沉重 灵活?呆板 耸立?倒塌倒退?前进 弯曲?笔直 散开?聚集静寂?喧闹 手忙脚乱?从容不迫 赞许?责怪舒缓?急促 漆黑?明亮 严肃?亲切端庄?轻浮 微弱?强烈 成群结队?形单影只开阔?狭窄 贵重?低贱 白昼?黑夜豪迈?狭隘 锋利?滞钝 延长?缩短肥沃?贫瘠(4)词语归类①量词一座座石桥 一片哗笑 一条条运河 一个人影一片寂静 一罐牛奶 一抹晚霞 几座灯塔一幅画卷 一种幽思 一把刀刃 一条延长线②修饰词新鲜的空气 告别的声音 高大的石头古老的桥梁 碧绿色的低地 深深的野草白色的绵羊 金色的晚霞 沉睡的牲畜漆黑的夜晚 微弱的光芒 无边的遐想金色的田野 耀眼的色调 神秘的风采精湛的技术 金色的夕阳 神奇的境界熠熠发光的珍宝 辽阔无垠的原野平稳地穿过 安闲地欣赏 磨得很平③动词恢复平静 闪烁光芒 做祷告 打开窗帘④特殊词语又×又×式词语:又窄又深类似的词语:又白又胖又高又壮表示看的四字词语:极目远眺类似的词语:左顾右盼东张西望高瞻远瞩凝神注视形容数量多的词语:成千上万 成群结队类似的词语:不计其数不可胜数数以万计数不胜数二、佳句积累1.动态描写(1)不管怎么拥挤,他总能左拐右拐地挤过去。遇到极窄的地方,他总能平稳地穿过,而且速度非常快,还能做急转弯。这是动态描写,“拐、挤、穿”这几个动词刻画出船夫驾驶技术的高超。(2)运河之中,装满奶桶的船只在舒缓平稳地行驶。满载着一罐一罐牛奶的汽车、火车,不停地开往城市。这句话写出了满载牛奶的车、船不停地开往城市的繁忙景象,展现了荷兰牧场的动态之美。2.静态描写(1)高大的石头建筑耸立在河边,古老的桥梁横在水上,大大小小的船都停泊在码头上。静寂笼罩着这座水上城市,古老的威尼斯又沉沉地入睡了。静态描写,写出了威尼斯夜景的静谧,与白天的喧闹形成对比,突出了小艇在城市生活中的重要作用。(2)车船过后,一切又恢复了平静。最后一抹晚霞也渐渐消失了,整个天地都暗了下来。狗不叫了,圈里的牛也不再发出哞哞声,马也忘记了踢马房的挡板。“整个天地”让我们感受到牧场之国的空旷和辽远,这句话写出了牧场之国夜晚的宁静,展现了它的静态美。考试点睛: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是考试中常见的考点。常见的考查形式有:(1)判断下列句子属于动态描写还是静态描写。(2)赏析动态描写或者静态描写的妙处。(3)运用动态描写或静态描写的手法写片段。3.比喻句(1)威尼斯的小艇有二三十英尺长,又窄又深,有点儿像独木舟。船头和船艄向上翘起,像挂在天边的新月;行动轻快灵活,仿佛田沟里的水蛇。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新月”这一喻体形象地写出了小艇的样子,“水蛇”这一喻体写出了小艇的轻巧灵活。(2)牛犊的模样像贵夫人,仪态端庄。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了牛犊的样子。三、考试热点1.《威尼斯的小艇》第2~6自然段在重点段落赏析中时常出现,有时作为课内阅读出现。2.《牧场之国》第2~5自然段作为重点段落赏析时常出现,有时作为课内阅读出现。四、“1+X”阅读推荐篇目:朱自清《欧游杂记》推荐理由:在这部作品中,朱自清先生以优美的文字写下了在欧洲的所见所闻,其阅历的丰富、知识的广博令人惊叹,他对欧洲的文学、艺术如数家珍,娓娓道来,向人们展示了一幅幅生动的图画。威尼斯的运河、庞贝的废墟、罗马的石柱、荷兰的风车、巴黎的铁塔、柏林的街道……在其笔下无不闪动着一种人文的光辉,令人无限神往。阅读方法:这部作品为我们描绘了异域风情,开阔了我们的视野。我们在阅读时,可以先找到与课文同题的文章读一读,体会其不同,然后由一篇文章读到全书。我们还可以摘抄优美的语句,增长自己的见识。第八单元知识小结一、字词盘点1.字(1)难读的字诣(yì) 弦(xián) 窈(yǎo) 窕(tiǎo) 秽(huì)涕(tì) 轧(yà) 憎(zēng) 胚(pēi) 祸(huò)患(huàn) 赋(fù) 痴(chī) 伊(yī) 窘(jiǒng)(2)难写的字“梁”:右上角不要写成“刃”,漏掉最后一点。“纽”:右部是“丑”,中间横画不要出头。“貌”:右上角是“白”,不要多写一横。“仓”:下部是“⺋”,上部“人”要覆盖住下部。“享”:下部是“子”,不要写成“了”。(3)多音字2.词(1)必须掌握的词梁国 家禽 拇指 搔痒 秽物 螺丝 纽扣渺小 享乐 附庸 爱憎 相貌 鼻涕 轧伤左膀右臂 养尊处优 情不自禁 随心所欲绞尽脑汁 不怀好意(2)近义词消受~享受 扶衬~帮扶 姿态~姿势机敏~机灵 堂皇~气派 渺小~微小差异~差别 构造~结构 规律~规则祸患~灾难 惩罚~惩治 迷恋~痴迷澄澈~清澈 轻盈~轻巧 天赋~天分淘气~顽皮 羞愧~惭愧 驱逐~驱赶情不自禁~不由自主 随心所欲~为所欲为绞尽脑汁~费尽心机 (3)反义词感谢?埋怨 团结?分裂 薄弱?雄厚渺小?伟大 机敏?迟钝 养尊处优?含辛茹苦直直落落?弯弯曲曲 惩罚?奖赏 澄澈?浑浊轻盈?笨重 进化?退化 简单?复杂安慰?打击 随心所欲?谨小慎微一本正经?嬉皮笑脸(4)词语归类①量词十根手指 两个关节 一个拳头 一段时间一个月 一条理由②修饰词不同的姿态 强硬的曲线 优美的花瓣讨巧的事 青青的草地 澄澈的湖面奇妙的问题 安静得出奇 涨得通红气得脸色苍白③动词拉胡琴 翻书页 揿电铃 推动笔杆 打电话扳机枪 打算盘 拧螺丝 解纽扣 研脂粉蘸药末 戴戒指 掏掏耳朵 抹抹鼻涕招来祸患 笑塌房顶④特殊词语AABB式词语:直直落落 清清楚楚类似的词语:是是非非 匀匀实实 平平整整明明白白 坦坦荡荡含有反义词的成语:左膀右臂类似的词语:左邻右舍 南征北战 东奔西走 天翻地覆 上行下效含有数字的成语:一本正经类似的词语:三心二意 五湖四海 七上八下 九牛一毛 一心一意二、佳句积累1.排比句(1)例如拉胡琴,总由其他四指按弦,却由他相帮扶住琴身;水要喷出来,叫他死力抵住;血要流出来,叫他拼命按住;重东西翻倒去,叫他用劲扳住;要读书了,叫他翻书页;要进门,叫他揿电铃。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大拇指吃苦耐劳、默默奉献的特点。(2)拿笔的时候,全靠他推动笔杆;遇到危险的事,都要由他去试探或冒险;秽物、*物、烈物,他接触的机会最多;刀伤、烫伤、轧伤、咬伤,他消受的机会最多。写出了食指勤奋卖力,敢于探险、不怕牺牲的性格特点。(3)后来,我甚至学会了滑翔,在街道上空,在白桦树梢头,在青青的草地和澄澈的湖面上盘旋。写出了“我”飞翔的地点有很多,体现了“我”丰富的想象力。2.比喻句他居于中央,左右都有屏障;他身体最高,无名指、食指贴身左右,像关公左右的关平、周仓,左膀右臂,片刻不离。形象地写出了中指的优越地位,点明了他地位最优、相貌最堂皇的原因。3.反问句舞蹈演员的手指不是常作兰花状吗?强调了舞蹈演员的手指常作兰花状,兰花是优美的,所以无名指和小指也是优美的,也点出了两者在艺术表现方面的作用。4.哲理句(1)手指的全体,同人群的全体一样,五根手指如果能一致团结,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主旨句。以手指的全体来比喻人的全体,阐明了“团结就是力量”的主题。(2)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这句话一语双关,一方面写出了科学事业发展过程中的某些实际情况,如哥白尼、布鲁诺等科学家都有过这样的遭遇;另一方面是“我”用幽默与自嘲的方式,表达了对此事的看法,意思是说谁让“我”有这样重大的发现呢?被轰出教室也不足为奇了。考试点睛:赏析句子是考试中常见的考点。常见的考查形式有:(1)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以及表达效果。(2)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妙处。(3)句子所蕴含的深刻哲理。三、考试热点1.《杨氏之子》常以按要求填空和课文赏析的形式出现。2.《手指》常以幽默语句赏析以及课内阅读的形式出现,常考的段落是第2~5自然段。3.习作考查的是漫画的启示,重点考查观察漫画和思考问题的能力,需要重点掌握其写法。四、“1+X”阅读推荐篇目:丰子恺《白鹅》推荐理由:作者用风趣幽默的语言从叫声、步态、吃相三个方面对白鹅进行了具体介绍,让我们看到了一只傲气十足、性格鲜明的白鹅。透过作者的描述,我们感受到白鹅不仅仅是一种动物,更是作者的朋友。整篇文章,字里行间洋溢着对生命的爱,对生命美好的感悟。阅读方法:这是一篇描写动物的文章,语言读来妙趣横生,适合反复朗读,细细品味。建议和爸爸妈妈一块儿来读一读。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期末复习知识点

第一单元观察物体(三)

1、不同角度观察一个物体,看到的面都是两个或三个相邻的面。

2、不可能一次看到长方体或正方体相对的面。

注意点

1)这里所说的正面、左面和上面,都是相对于观察者而言的。

2)站在任意一个位置,最多只能看到长方体的3个面。

3)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4)从一个或两个方向看到的图形是不能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的。

5)同一角度观察不同的立体图形,得到的平面图形可能是相同,也可能是不同的。

6)如果从物体的右面观察,看到的不一定和从左面看到的完全相同。

第二单元因数和倍数

1、整除:被除数、除数和商都是自然数,并且没有余数。

整数与自然数的关系:整数包括自然数。

2、因数、倍数:大数能被小数整除时,大数是小数的倍数,小数是大数的因数。

例:12是6的倍数,6是12的因数。

(1)数a能被b整除,那么a就是b的倍数,b就是a的因数。因数和倍数是相互依存的,不能单独存在。

(2)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其中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

一个数的因数的求法:成对地按顺序找。

(3)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

一个数的倍数的求法:依次乘以自然数。

(4)2、3、5的倍数特征

1)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是2的倍数。

2)一个数各位上的数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3)个位上是0或5的数,是5的倍数。

4)能同时被2、3、5整除(也就是2、3、5的倍数)的最大的两位数是90,最小的三位数是。

同时满足2、3、5的倍数,实际是求2×3×5=30的倍数。

5)如果一个数同时是2和5的倍数,那它的个位上的数字一定是0。

3、完全数:除了它本身以外所有的因数的和等于它本身的数叫做完全数。

如:6的因数有:1、2、3(6除外),刚好1+2+3=6,所以6是完全数,小的完全数有6、28等

4:自然数按能不能被2整除来分:奇数、偶数。

奇数:不能被2整除的数。叫奇数。也就是个位上是1、3、5、7、9的数。

偶数:能被2整除的数叫偶数(0也是偶数),也就是个位上是0、2、4、6、8的数。

最小的奇数是1,最小的偶数是0.

关系:奇数+、-偶数=奇数

奇数+、-奇数=偶数

偶数+、-偶数=偶数。

5、自然数按因数的个数来分:质数、合数、1、0四类.

质数(或素数):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

合数: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至少有三个因数:1、它本身、别的因数)。

1:只有1个因数。“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最小的质数是2,最小的合数是4,连续的两个质数是2、3。

每个合数都可以由几个质数相乘得到,质数相乘一定得合数。

20以内的质数:有8个(2、3、5、7、11、13、17、19)

以内的质数有25个:2、3、5、7、11、13、17、19、23、29、31、37、41、43、47、53、59、61、67、71、73、79、83、89、97

以内找质数、合数的技巧:

看是否是2、3、5、7、11、13…的倍数,是的就是合数,不是的就是质数。

关系:奇数×奇数=奇数

质数×质数=合数

6、最大、最小

A的最小因数是:1;

A的最大因数是:A;

A的最小倍数是:A;

最小的自然数是:0;

最小的奇数是:1;

最小的偶数是:0;

最小的质数是:2;

最小的合数是:4;

7、分解质因数:把一个合数分解成多个质数相乘的形式。

用短除法分解质因数(一个合数写成几个质数相乘的形式)。

比如:30分解质因数是:(30=2×3×5)

8、互质数:公因数只有1的两个数,叫做互质数。

两个质数的互质数:5和7

两个合数的互质数:8和9

一质一合的互质数:7和8

两数互质的特殊情况:

⑴1和任何自然数互质;

⑵相邻两个自然数互质;

⑶两个质数一定互质;

⑷2和所有奇数互质;

⑸质数与比它小的合数互质;

9、公因数、最大公因数

几个数公有的因数叫这些数的公因数。其中最大的那个就叫它们的最大公因数。

用短除法求两个数或三个数的最大公因数(除到互质为止,把所有的除数连乘起来)

几个数的公因数只有1,就说这几个数互质。

如果两数是倍数关系时,那么较小的数就是它们的最大公因数。

如果两数互质时,那么1就是它们的最大公因数。

10、公倍数、最小公倍数

几个数公有的倍数叫这些数的公倍数。其中最小的那个就叫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用短除法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除到互质为止,把所有的除数和商连乘起来)

用短除法求三个数的最小公倍数(除到两两互质为止,把所有的除数和商连乘起来)

如果两数是倍数关系时,那么较大的数就是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如果两数互质时,那么它们的积就是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11、求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方法

用12和16来举例

1、求法一:(列举求同法)

最大公因数的求法:

12的因数有:1、12、2、6、3、4

16的因数有:1、16、2、8、4

最大公因数是4

最小公倍数的求法:

12的倍数有:12、24、36、48、…

16的倍数有:16、32、48、…

最小公倍数是48

2、求法二:(分解质因数法)

12=2×2×3

16=2×2×2×2

最大公因数是:

2×2=4(相同乘)

最小公倍数是:

2×2×3×2×2=48(相同乘×不同乘)

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

1、由6个长方形(特殊情况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叫做长方体。两个面相交的边叫做棱。三条棱相交的点叫做顶点。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

长方体特点:

(1)有6个面,8个顶点,12条棱,相对的面的面积相等,相对的棱的长度相等。

(2)一个长方体最多有6个面是长方形,最少有4个面是长方形,最多有2个面是正方形。

2、由6个完全相同的正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叫做正方体(也叫做立方体)。

正方体特点:

(1)正方体有12条棱,它们的长度都相等。

(2)正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都是正方形,每个面的面积都相等。

(3)正方体可以说是长、宽、高都相等的长方体,它是一种特殊的长方体。

不同点

长方体

都有6个面,12条棱,8个顶点。

6个面都是长方形。

(有可能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

相对的棱的长度都相等

正方体

6个面都是正方形。

12条棱都相等。

3、长方体、正方体有关棱长计算公式:

长方体的棱长总和=(长+宽+高)×4=长×4+宽×4+高×4

L=(a+b+h)×4

长=棱长总和÷4-宽-高

a=L÷4-b-h

宽=棱长总和÷4-长-高

b=L÷4-a-h

高=棱长总和÷4-长-宽

h=L÷4-a-b

正方体的棱长总和=棱长×12

L=a×12

正方体的棱长=棱长总和÷12

a=L÷12

4、长方体或正方体6个面和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

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S=2(ab+ah+bh)

无底(或无盖)

长方体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S=2(ab+ah+bh)-ab

S=2(ah+bh)+ab

无底又无盖长方体表面积=(长×高+宽×高)×2

S=2(ah+bh)

贴墙纸

正方体的表面积=棱长×棱长×6S=a×a×6用字母表示:S=6a2

生活实际:

油箱、罐头盒等都是6个面

游泳池、鱼缸等都只有5个面

水管、烟囱等都只有4个面。

注意1:用刀分开物体时,每分一次增加两个面。(表面积相应增加)

注意2:长方体或正方体的长、宽、高同时扩大几倍,表面积会扩大倍数的平方倍。

(如长、宽、高各扩大2倍,表面积就会扩大到原来的4倍)。

5、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V=abh

长=体积÷宽÷高a=V÷b÷h

宽=体积÷长÷高b=V÷a÷h

高=体积÷长÷宽h=V÷a÷b

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V=a×a×a=a3

读作“a的立方”表示3个a相乘,(即a·a·a)

长方体或正方体底面的面积叫做底面积。

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用字母表示:V=Sh(横截面积相当于底面积,长相当于高)。

注意:一个长方体和一个正方体的棱长总和相等,但体积不一定相等。

6、箱子、油桶、仓库等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通常叫做他们的容积。

固体一般就用体积单位,计量液体的体积,如水、油等。

常用的容积单位有升和毫升也可以写成L和ml。

1升=1立方分米

1毫升=1立方厘米

1升=0毫升

(1L=1dm31ml=1cm3)

长方体或正方体容器容积的计算方法,跟体积的计算方法相同。

但要从容器里面量长、宽、高。(所以,对于同一个物体,体积大于容积。)

注意:长方体或正方体的长、宽、高同时扩大几倍,体积就会扩大倍数的立方倍。

(如长、宽、高各扩大2倍,体积就会扩大到原来的8倍)。

*形状不规则的物体可以用排水法求体积,形状规则的物体可以用公式直接求体积。

排水法的公式:

V物体=V现在-V原来

也可以V物体=S×(h现在-h原来)

V物体=S×h升高

8、    

大单位×进率=小单位

小单位÷进率=大单位

进率:1立方米=0立方分米=0000立方厘米(立方相邻单位进率0)

1立方分米=0立方厘米=1升=0毫升

1立方厘米=1毫升

1平方米=平方分米=00平方厘米

1平方千米=公顷=0000平方米

注意:长方体与正方体关系

把长方体或正方体截成若干个小长方体(或正方体)后,表面积增加了,体积不变。

重量单位进率,时间单位进率,长度单位进率

大单位×进率=小单位

小单位÷进率=大单位

长度单位:

1千米=0米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1分米=毫米

1米=10分米=厘米=0毫米

(相邻单位进率10)

面积单位:

1平方千米=公顷

1平方米=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1公顷=00平方米(平方相邻单位进率)

质量单位:

1吨=0千克

1千克=0克 

人民币:

1元=10角1角=10分1元=分

第四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1、分数的意义:一个物体、一物体等都可以看作一个整体,把这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

2、单位“1”:一个整体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也就是把什么平均分什么就是单位“1”。)

3、分数单位: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一份的数叫做分数单位。如4/5的分数单位是1/5。

4、分数与除法

A÷B=A/B(B≠0,除数不能为0,分母也不能够为0)例如:4÷5=4/5

5、真分数和假分数、带分数

1、真分数: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真分数。真分数1。

2、假分数:分子比分母大或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数叫假分数。假分数≧1

3、带分数:带分数由整数和真分数组成的分数。带分数>1.

4、真分数<1≤假分数

真分数<1<带分数

6、假分数与整数、带分数的互化

(1)假分数化为整数或带分数,用分子÷分母,商作为整数,余数作为分子,如:

(2)整数化为假分数,用整数乘以分母得分子如:

(3)带分数化为假分数,用整数乘以分母加分子,得数就是假分数的分子,分母不变,如:

(4)1等于任何分子和分母相同的分数。如:

7、分数的基本性质:

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以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8、最简分数: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只有公因数1,像这样的分数叫做最简分数。

一个最简分数,如果分母中除了2和5以外,不含其他的质因数,就能够化成有限小数。反之则不可以。

9、约分:把一个分数化成和它相等,但分子和分母都比较小的分数,叫做约分。

如:24/30=4/5

10、通分:把异分母分数分别化成和原来相等的同分母分数,叫做通分。

如:2/5和1/4可以化成8/20和5/20

11、分数和小数的互化

(1)小数化为分数:数小数位数。一位小数,分母是10;两位小数,分母是……

如:

0.3=3/.03=3/0.=3/0

(2)分数化为小数:

方法一:把分数化为分母是10、、0……

如:3/10=0.33/5=6/10=0.6

1/4=25/=0.25

方法二:用分子÷分母

如:3/4=3÷4=0.75

(3)带分数化为小数:

先把整数后的分数化为小数,再加上整数

12、比分数的大小:

分母相同,分子大,分数就大;

分子相同,分母小,分数才大。

分数比较大小的一般方法:同分子比较;通分后比较;化成小数比较。

13、分数化简包括两步:一是约分;二是把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

1/2=0.51/4=0./4=0.75

1/5=0.22/5=0.43/5=0.6

4/5=0.8

1/8=0.1/8=0./8=0./8=0./20=0./25=0.04

14、两个数互质的特殊判断方法:

①1和任何大于1的自然数互质。

②2和任何奇数都是互质数。

③相邻的两个自然数是互质数。

④相邻的两个奇数互质。

⑤不相同的两个质数互质。

⑥当一个数是合数,另一个数是质数时(除了合数是质数的倍数情况下),一般情况下这两个数也都是互质数。

15、求最大公因数的方法:

①倍数关系:最大公因数就是较小数。

②互质关系:最大公因数就是1

③一般关系:从大到小看较小数的因数是否是较大数的因数。

16、分数知识图解:

第五单元图形运动三

图形变换的基本方式是平移、对称和旋转。

1、轴对称: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后两部分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1)学过的轴对称平面图形:长(正)方形、圆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等腰梯形……

等腰三角形有1条对称轴,

等边三角形有3条对称轴,

长方形有2条对称轴,

正方形有4条对称轴,

等腰梯形有1条对称轴,

任意梯形和平行四边形不是轴对称图形。

(2)圆有无数条对称轴。

(3)对称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

(4)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和性质:

①对应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

②对应点的连线与对称轴垂直;

③对称轴两边的图形大小、形状完全相同。

(5)对称图形包括轴对称图形和中心对称图形。平行四边形(除棱形)属于中心对称图形。

2、旋转:在平面内,一个图形绕着一个顶点旋转一定的角度得到另一个图形的变化较做旋转,定点O叫做旋转中心,旋转的角度叫做旋转角,原图形上的一点旋转后成为的另一点成为对应点。

(1)生活中的旋转:电风扇、车轮、纸风车

(2)旋转要明确绕点,角度和方向。

(3)长方形绕中点旋转度与原来重合,正方形绕中点旋转90度与原来重合。等边三角形绕中点旋转度与原来重合。

旋转的性质:

(1)图形的旋转是图形上的每一点在平面上绕某个固定点旋转固定角度的位置移动;

(2)其中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

(3)旋转前后图形的大小和形状没有改变;

(4)两组对应点非别与旋转中心的连线所成的角相等,都等于旋转角;

(5)旋转中心是唯一不动的点。

3、对称和旋转的画法:旋转要注意:顺时针、逆时针、度数

第六单元分数的加减法

1、分数数的加法和减法

(1)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

(2)异分母分数加、减法(通分后再加减)

(3)分数加减混合运算:同整数。

(4)结果要是最简分数

2、带分数加减法:

带分数相加减,整数部分和分数部分分别相加减,再把所得的结果合并起来。

附:具体解释

(一)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1、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只把分子相加减。

2、计算的结果,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

(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1、分母不同,也就是分数单位不同,不能直接相加、减。

2、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异分母分数相加、减,要先通分,再按照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方法进行计算。

(三)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1、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与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相同。

在一个算式中,如果有括号,应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如果只含有同一级运算,应从左到右依次计算。

2、整数加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对分数加法同样适用。

第七单元统计

1、众数: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一个数或几个数,就是这组数据的众数。

众数能够反映一组数据的集中情况。

在一组数据中,众数可能不止一个,也可能没有众数。

2、中位数:

(1)按大小排列;

(2)如果数据的个数是单数,那么最中间的那个数就是中位数;

(3)如果数据的个数是双数,那么最中间的那两个数的平均数就是中位数。

3、平均数的求法:

总数÷总份数=平均数

4、一组数据的一般水平:

(1)当一组数据中没有偏大偏小的数,也没有个别数据多次出现,用平均数表示一般水平。

(2)当一组数据中有偏大或偏小的数时,用中位数来表示一般水平。

(3)当一组数据中有个别数据多次出现,就用众数来表示一般水平。

5、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的联系与区别:

①平均数:

一组数据的总和除以这组数据个数所得到的商叫这组数据的平均数。

容易受极端数据的影响,表示一组数据的平均情况。

②中位数:

将一组数据按大小顺序排列,处在最中间位置的一个数叫做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它不受极端数据的影响,表示一组数据的一般情况。

③众数:

在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叫做这组数据的众数。

它不受极端数据的影响,表示一组数据的集中情况。

5、统计图:我们学过——条形统计图、复式折线统计图。

条形统计图优点:条形统计图能形象地反映出数量的多少。

折线统计图优点:折线统计图不仅能表示出数量的多少,还能反映出数量的变化情况。

注:①画图时注意:

一“点”(描点)、二“连”(连线)、三“标”(标数据)。

②要用不同的线段分别连接两组数据中的数。

6、打

规律——人人不闲着,每人都在传。(技巧:已知人数依次×2)

(1)逐个法:所需时间最多。

(2)分组法:相对节约时间。

(3)同时进行法:最节约时间

第八单元数学广角

用天平找次品规律:

1、把所有物品尽可能平均地分成3份,(如余1则放入到最后一份中;如余2则分别放入到前两份中),保证找出次品而且称的次数一定最少。

2、数目与测试的次数的关系:

2~3个物体,保证能找出次品需要测的次数是1次

4~9个物体,保证能找出次品需要测的次数是2次

10~27个物体,保证能找出次品需要测的次数是3次

28~81个物体,保证能找出次品需要测的次数是4次

82~个物体,保证能找出次品需要测的次数是5次

~个物体,保证能找出次品需要测的次数是6次

3、找次品规律

END

最近精彩推荐1、沙坪坝区年初中入学招生工作20个问题解答,沙区家长认真研读!

2、南岸区年义务教育招生入学实施意见公布!

3、江北区年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招生 策公布!

4、一中大学城、双语,宏帆八,鲁能巴蜀,南开融侨,文德中学招生简章出炉!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ozhoulongxiaa.com/azlxfb/99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