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 http://m.39.net/pf/bdfyy/

上游新闻·重庆晚报慢新闻记者王渝凤受访者供图

18岁,刚学了一手川菜手艺的甘浩,去北京实习。

这就像给他打开了通向另一个世界的一扇门,凭借吃苦、钻研、过人的胆识等这些同龄人并不具备的特质,一路从厨师做到合伙人。

这些看来偶然的成功告诉彼时年轻的甘浩:只要努力,没有什么事情干不成。

年3月15日,九龙坡区二郎街道创新大道旁的老甘家小龙虾江湖菜馆里,甘浩和爱人游灿正在对员工们进行培训,再过几天,二郎街道彩云街市即将开街。面对即将“喷薄而来”的客人,他们要求菜品和服务,都必须做到最好。

实际上,老甘家在重庆发展还不到6年,从零起步到现在开了5家分店。甘浩的底气很足:走到哪里,我都不会忘了自己是重庆人,我现在的目标,就是要把老甘家小龙虾,炒成重庆的美食名片。

甘浩和他炒制的小龙虾

爱吃的男娃娃

长大后放弃中师转去学餐饮

一个人的成功,往往和童年有密不可分的关系。甘浩亦如此。

甘浩的老家,在合川草街,小的时候,家庭不富裕,也没啥好吃的。甘浩的家门口,有一条河沟,他和小伙伴们钓鱼回来,爷爷就会施展厨艺。

半人高的泡菜坛子里,泡姜、泡海椒,经过爷爷的一番精心烹制,每一次吃鱼,连汤都不剩。

年,初中毕业的甘浩刚好16岁,面临人生第一个选择,他的成绩不错,当时,大家都觉得考中师,以后回到老家当老师是很好的选择,但甘浩不这么认为,“我也想像爷爷那样,做一手好菜,我要去重庆专业学厨师。”

就这样,甘浩来到了重庆市旅游学校,学起了厨师。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甘浩记得,那会儿学厨师时,同学们来自重庆各个区县,每到周末,大家都出去玩,他自己则窝在寝室里记记写写,到厨房里去感受当厨师的愉悦。

年2月15日,甘浩被安排到北京实习,和许许多多的同学一起,带着在重庆学到的川菜手艺前往北京谋求发展之路。

一年当上厨师长

甘浩开始了北京的餐饮布局

初到北京,甘浩和同学们被安排在一家大型餐饮酒楼实习做服务工作,因为听话、做事踏实、吃得苦,餐厅的负责人让他去厨房当墩子。

墩子要负责切菜,能接触厨房,在学校学习的过硬的基本功,让他很快从众人间脱颖而出。在师傅的耐心指导下,学校学习的理论很快和实际结合起来,他也成为这家餐饮酒楼里最热门的一个新手厨师。

一位哈尔滨的食客留心起自己爱吃的水煮鱼来,鱼的肉质很嫩,口感爽滑,鱼吃完了,配料的菜也要吃个不剩,“是谁做的?这么好吃?”

“是我们餐厅新来的厨师,年轻人。”服务员告诉对方。

“能不能把他喊来,我给他提点建议?”食客说完,服务员就去后厨找来甘浩。

食客没有提建议,而是留了甘浩的电话。没多久,他打来电话告诉甘浩,自己在哈尔滨有一家上规模的餐馆,想邀请甘浩去,还可以组建自己的团队。

这个条件,对于年轻的甘浩,是心动的。

“我们一群人从重庆出来,其实也希望大家都发展得很好,如果可以带团队,那团队里的每个人,都能有更好的用武之地。”甘浩回去和同学们商量后,带着40多个人的重庆团队,从北京辞职,前往东北。

在东北发展的非常顺利的甘浩,一年不到的时间,再次接到来自北京的电话,北京一家餐馆的负责人开出优厚的条件让甘浩带着他的团队一起回来,负责管理两个店的餐饮,职务是行 总厨。

“管一个店叫厨师长,两个店就是行 总厨。”甘浩不由感慨:看来真的和餐饮有缘分啊。

权衡再三,他认为,北京这家店开出的条件肯定更好。一年不到的时间,他又拉着40来号人,呼啦啦地从哈尔滨回到北京狮子楼酒楼,这是年。

机遇青睐有准备的人

这一次他开启了自己的餐饮地图

在北京一干就是9年。

年,甘浩在北京狮子楼酒楼担任行 总厨,而一位叫游灿的重庆女孩引起了他的注意,担任迎宾的游灿很快升任经理,“她做事也和我一样,认真。”

两位同在异乡的重庆人,此时有了惺惺相惜的感觉,爱情的美好最终让他们走到一起,携手一起在北京奋斗。

年,甘浩再次遇到人生的转机。

一位北京的餐饮商人由于自己的生意经营不善月月亏损,每月的亏损额达到20万,非常令人头疼。而此时的甘浩,在北京的川菜圈已经声名鹊起,抱着试一试的心情,对方找到他,希望他能和自己合作。

开出的条件也十分优厚:带着自己的团队一起来,帮他扭转颓势。

人生走到这个十字路口也算是个艰难的抉择了:一边是干了9年的老店,有感情、有基础;另一方面是一个全新的机遇,如果自己这些年在餐饮上积累下的经验都是“货真价实”的,那么这一次千载难逢的机会,将成为他实现抱负的最大可能。

他,选了后者。

时间就像催化剂,开始在他和这家餐厅上铺展开来,3个月以后,餐厅开始保本,7个月以后,餐厅出现排队,一年以后,有资本出资万元收购这家餐厅,被拒。

到底是什么样的魔力让一家面临关门大吉的川菜馆起死回生?

甘浩告诉记者,其实,作为一个厨师出身的管理者,始终重视的是味道。“在外地,水煮鱼、辣子鸡、毛血旺、酸菜鱼等等,都是大家最喜欢吃的川菜,把味道做正宗,把口感最到最好,过硬的烹饪手艺,是不愁食客的。”

甘浩依然奋战在厨房,确保味道。

决定回到故乡

做小龙虾前做了大功课

年,母亲突然离世给他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出门在外打拼多年,在北京餐饮界也算颇有名气的他,没想到,最终没有及时为母亲尽孝,成为人生最大的遗憾。

年,老家传来消息,说父亲退休后,经常买各种保健品,不好好吃饭。“我已经遗憾过一次了,不想再次遗憾。”

在和爱人游灿商量后,两人终于下了艰难的决定,年2月14日,在北京奋斗了整整20年的甘浩,回到重庆。

回到重庆前,两人结束了在北京的所有事业,这一次,他们没有带走北京的团队。“我觉得那边机会很大,他们留在北京挺好的。”甘浩说,离开前,他们甚至没想好回重庆干啥,但离开北京时,夫妻二人在清华大学报名了三天的品牌战略短期培训班。

三天的时间,将他的高度逐渐转变到战略品牌谋划的高度。

“说真的,我在北京拿手的菜,在重庆可能受众会偏小。”回到重庆,他开始寻找机会,最终把小龙虾作为自己新的目标和方向。

没炒过小龙虾,甚至吃得也不多,为了创业,甘浩和游灿坐着飞机全国跑:从湖南长沙到湖北武汉,从湖北潜江到北京,几乎走遍了地图上很知名的小龙虾品牌集中地。

“这些小龙虾不是不好,而是不适合重庆人的口味。”多次否定后,甘浩决定,自己来实验炒小龙虾,一次、两次、三次……很多次的失败以后,甘浩终于炒出了自己心中想要的小龙虾。小龙虾也从最初的潜江到后来的盱眙,因为盱眙的小龙虾,更符合甘浩的选择。

年7月16日,他的第一家店在重庆落地,生意很快火爆,每晚翻台都要四五轮,深谙食客味觉的甘浩明白,菜品只有不断创新,才能抓住食客的胃。

在一家点评网站上,有这样一个点评至今让他记忆犹新:老甘家还招服务员不,服务员顿顿吃小龙虾,实名羡慕。

“实际上是我们不断研发新的菜品,吃都吃不完的小龙虾,服务员只能把小龙虾当成午饭了。”正因为这样不断的实验,甘浩从零起步,慢慢地把“老甘家小龙虾江湖菜”做出了名气。

在此基础上,他又推出了冰煮羊,把经营的范畴从小龙虾、江湖菜,扩大到了养生汤锅系列。

即将开街的美食街——彩云街市

选择彩云湖落脚

看重这里辐射两个区的优势

第一家发展起来了,甘浩开始逐步开分店。

他看重了创新大道这个转角的位置:门面够大、位置很醒目、过往车流也多。事实证明,一个企业一旦有了凝聚核心的力量,剩下的选址,都只是锦上添花。

开业就火爆且从未冷清过的老甘家,成为二郎彩云湖片区乃至整个九龙坡、大渡口小龙虾屈指可数的餐饮企业。

在附近销售汽车的杜先生和同事经常去老甘家吃小龙虾,这么多年,几乎把这里当做自己的食堂:“就算不来吃,也要打包回去给家人吃,吃起瘾了。”

而这条街的确也出现了甘浩当初选择这里的优势,采访期间,记者发现,包括九龙坡、大渡口,甚至沙坪坝、鱼洞等地的居民,也会开车前来吃小龙虾。

夜幕降临,整条街开始热闹起来,老甘家的门前的食客开始络绎不绝地进店,等待、翻台、再等待……夜的喧嚣后是寂静,也记录着食客们的饕餮人生。

本周五,彩云街市即将开街,作为主打美食的一条街,彩云街市上将用麻辣江湖来“诓”住你的胃的同时,也许你会在这里偶遇甘浩和游灿,聆听他们关于美食的故事、品尝小龙虾的吮指之乐、感受重庆美食的别有洞天。

甘浩对自己的选址很有信心

人物素描:

他握在手里的都是好牌

16岁学厨,45岁立志,要把老甘家小龙虾做成重庆的一张餐饮名片。

采访之前,记者认为,这一定是一个踩准来了风口浪尖的投资者,看准投资机会,才能在餐饮市场杀出一片天地。

采访之后,记者发现,在甘浩和游灿的手里,从来就没有握过不好的牌,能把不好变成好的唯一原因,就是学习。

初出茅庐,甘浩利用在北京学习的机会,从一众的学徒中脱颖而出,成为墩子、厨师、厨师长、行 总厨、合伙人……

回到重庆自己奋斗,也知道自身短板在何处,学习战略品牌的谋划。

甘浩的名片也很亮:资深餐饮人,国家级二级评委。多次参加央视的美食节目并担任评委。

有人说,二郎这一片区就是餐饮的洗牌地,好的品牌经过食客的嘴过滤,都会留下来,发扬、壮大,而不好的,几乎是悄无声息,就离开了。

正基于做好了自身的手艺、把握了食材的关键、懂得企业管理,成功就成了顺理成章的事情。

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由于各大餐馆纷纷关门,导致很多外卖小哥乃至居民都吃不到饭,甘浩决定,为送外卖的小哥们,免费提供餐食,这一做就是一年多,赢得了外卖小哥良好的口碑和感谢。

服务于社会、回馈于社会,甘浩相信,把自己的小龙虾做成重庆名片的那一天,不会太远。

免费午餐坚持一年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ozhoulongxiaa.com/azlxsh/116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