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有好水,好水出好鱼安康市生态渔业
长江十年禁渔,“安康富硒鱼”机会难得 安康,自古鱼米之乡。 从野生野长,到人工饲养,有着多年渔业史的安康,渔业生产逐步走上现代规范化生产之路。上世纪80年代中期,安康稻田养鱼在全省非常有名,年全省稻田养鱼现场会在汉阴县召开,年汉阴县观音河水电站养鱼产量达38.9kg/㎡,创全省最高纪录。年我市引进市外投资者开发瀛湖渔业,安康开始了大水面养殖。年、年,安康渔业呈现两轮发展高潮,特别是年市 府下发了关于大力发展涉水产业的意见,安康生态渔业发展迅速,连续多年渔业面积、产量、产值都居全省第一。 渔业产业既是我市的传统产业,更是优势产业。市渔业生产工作站副站长李志安告诉记者,安康境内江河纵横,池塘、水库星罗棋布,流域面积5平方公里以上河流条,水资源十分丰富,水质优良,发展渔业有显著优势。全市共有水域面积57.3万余亩,可用于水产养殖的水域面积30余万亩,其中水库20余万亩、池塘1.5万亩,另有宜渔稻田8.8万亩。我市渔业资源丰富,天然鱼类有6目13科92种,两栖动物18种,鱼类资源占全省60%以上。安康又是全国最大的天然富硒区,安康鱼类检测体内含硒,“安康富硒鱼”名副其实。年,全市水产养殖面积18.3万亩,占全省水产养殖总面积的24%,渔业经济总产值19.1亿元,占全省渔业经济总产值的35%,可谓“三分天下有其一”。 据权威部门数据,“十三五”期间,我国水产品人均直接食用消费年均增速1.7%,年人均水产品占有量有望达到51.3公斤,未来5到10年,水产品消费仍将会保持年均1%至1.5%的增速。陕西省水产品年消费万吨以上,自产水产品每年仅有17万吨左右,人均水产品占有量不足全国10%。安康本地水产品自供能力不到15%。水产品市场潜力很大,水产品生产前景十分广阔。安康有理由在水产领域特别是在鱼类生产上有新的突破,在全省领先声、做龙头,喊响“安康富硒鱼”,使之成为省之品牌、国之品牌,世界之品牌。 国家关于长江流域十年禁捕已然全面铺开,这对安康是挑战,更是机遇。我们怎样直面挑战而抓住机遇,趁势做大安康渔业?市渔业生产工作站站长任康说:“长江流域禁捕不会影响消费者吃鱼,事实上拉旺了市场。打击非法捕捞行为,可以斩断非法销售食用水生野生动物的违法利益链,为人工生态养殖的鱼类产品提供更大市场空间,满足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 在安康渔业界有识之士普遍看来,长江十年禁渔,对安康是历史性机遇,是真正的弯道超车机会,能否在渔业生产上跃上主导位置,机会宝贵,机会也稍纵即逝,考验安康人的发展智慧和定力。 好鱼品质在生态,富硒让安康鱼“笑傲天下” 提升品质,是生态渔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市县区渔业部门始终把绿色发展理念贯穿于水产养殖生产全过程,引导企业、合作社和养殖户在渔业生产中树立绿色环保、循环发展理念,充分发挥渔业生态属性,利用大水面、秦巴山区高山冷流水、川道池塘和宜渔稻田等资源,大力发展生态渔业,用生态铸品质,用品质塑生态。 旬阳绿富地生态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响应 府号召,年在旬阳县双河镇流转土地余亩,大力发展稻渔综合种养,年成功创建为国家级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区。该公司负责人袁慎稳介绍,稻渔综合种养不用化肥和农药,减少面源污染,实现了“一水两用”“一亩双收”,既提高稻米和水产品的质量安全,也改善了当地生态环境。 年,岚皋县岚翠湖生态渔业开发有限公司利用蔺河库区余亩水面,探索发展大水面生态渔业,实施“人放天养”、集中捕捞,取得了保护水质、生态富民的环境效益双赢,初步实现了“以水养鱼、以鱼净水”的良性循环。该公司总经理李强告诉记者,同样大小的鱼苗同样方式养到同样重,外边有些地方只需要四五个月,而我们这儿需要八九个月,但是我们的鱼品质上乘。公司负责人周伟介绍,大水面放养的鱼好卖,几万斤鱼到了成都水产批发市场被商家一抢而空,都夸赞岚皋的鱼好,肉质鲜美,好吃够味,生态自然。 同样是在岚皋县,绿水生态农业有限责任公司则是一家冷流水养殖企业,凭借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不断加强生产质量管控,迅速成为业界龙头企业。公司年产鲟鱼近万斤,养殖鲟鱼品质好,产品销往了全国各地。 “十三五”以来,全市生态渔业以园区创建为载体,相继开展了健康养殖示范、水产品质量安全追溯、水产养殖疾病监测、养殖水域生态环境改善等一系列产业发展工作,不断强化养殖企业、合作社、养殖大户的生产技能和发展观念,提升发展能力。目前,安康市创建国家级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区1个,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7个,省级重点龙头企业2家,省、市、县三级渔业园区家,市级水产良种繁育示范园22家。全市池塘精养、稻渔综合种养和水库立体养殖面积分别达到1.5万亩、1.6万亩和14万亩。 安康市渔业协会副秘书长单世涛告诉记者,发展生态渔业,打造“富硒”特色,拓展传统渔业转型升级的空间和出路,安康已经先人一步,生态健康养殖在安康已经成为业界共识。 “我们一定要坚持做大做强,这需要全市渔业进一步统一认知,在理念上占先机,在机制上创先机,在效益上增先机,‘安康富硒鱼’必会真正迎来发展的春天。”单世涛说。 安康人增益安康鱼,安康渔致富安康人 安康建设西北生态经济强市,为安康生态发展锚定了现实目标。作为生态经济基础和骨干,安康涉水产业无疑具有做大做强的先决条件。 安康渔业发展的主体在哪里?在资本,更在安康广大农民群众。群众普遍参与,就能筑坝养水,越做越大。 近年来,市县区 府积极引导渔业龙头企业、渔业产业园区等渔业新型经营主体加快现代产业发展步伐,特别在脱贫攻坚的时代大势中,积极与贫困户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带动更多贫困群众因渔增收、因渔致富。 白河县木林森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林奇年返乡创业,通过实地考察,在距离十天高速出入口5.8公里的西营镇双垭村,流转土地余亩,新建虾塘20余个,以小龙虾养殖为特色,打造集渔业生产、科技推广、休闲游玩为一体的生态科技示范园。公司以每亩元的租金流转48户贫困群众的土地,贫困户以租金入股,每年公司返还10%,20年租赁期满后,租金全额返还。“示范园+基地+农户”合作模式,让贫困群众变身饲养员、安全管理员等,在家门口就业,月收入达元左右。走俏的市场行情和“看得见、学得着”的示范效应,也让当地群众信心百倍,欲利用小龙虾精养及莲藕、稻田寄养等方式,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的小龙虾特色产业,拓宽致富门路。 丰收时节,汉阴县永丰生态农业园区负责人陈小松比以往都要忙,因为不仅要忙着收割稻谷,还要忙着摸鱼捉虾。陈小松是县渔业协会会长,也是渔业产业发展的带头人。近几年,在安康水产试验示范站首席专家、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副教授吉红的指导下,带动涧池镇、蒲溪镇、双乳镇、汉阳镇等乡镇,新华村、五星村、双乳村、松林村、中营村、马鞍桥等自然村重点发展生态渔业,建设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区0亩,稻渔综合种养成为村集体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成为近年来汉阴县最具特色的渔业产业之一。综合种养不仅高效利用土地和水资源,带动了农民增收,还成为渔旅结合、融合发展的典范,延长了渔业产业链条,大幅度提高了生态渔业的综合效益。 年10月,蔺河库区共捕捞鲢鱼、鳙鱼18万公斤,销售额万元,实现分红.53万元,带动名库区移民贫困户实现分红增收,8名贫困户实现就业脱贫。“我家4口人,一人元,一共元!”南宫山镇溢河村移民户朱益民格外高兴,“自己从不养鱼,但跟大家一样,也有分红!” 旬阳县桂花香生态农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利用电站库区1亩水域开展生态渔业养殖,共吸纳社员户、股份股,实现户贫困户全覆盖。年至年,合作社社员入股分红共计余万元,每股分红额达元。 在汉滨区大河镇流芳村,主管部门支持当地合作社发展稻渔综合种养70余亩,平均亩产优质稻谷公斤,亩产生态稻鱼公斤。年,34户贫困户与安康市五福鲜食品有限公司签订收购协议,贫困户仅这一项增收余元。 据不完全统计,年以来,全市渔业部门引导和支持55家渔业养殖企业、30家养殖合作社和个养殖大户助力脱贫攻坚,带动贫困户0余户0余人实现脱贫,人均增收余元。同时,以生态养殖为依托,推进渔业加工、品牌营销、休闲旅游等发展,引导经营主体深入挖掘渔文化和农业资源,将渔文化传承、鱼类科学普及以及餐饮美食等有机结合起来,满足群众的多样化休闲需求,有效拓展了产业发展空间,提升了渔业综合效益。 品牌强产业,品质赢市场,市场促持续 没有品牌就没有商机。“品牌化”是安康生态渔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年“安康汉水鱼”集体商标创建成功。为提升安康水产品的知名度,安康市制定了“安康汉水鱼”标志使用管理办法和“安康汉水鱼品鉴店”认定办法,发布了水产品富硒标准,成立了安康生态渔业产业联盟,开展了“安康汉水鱼”优质水产品“一鱼一标”产品追溯示范、“两品一标”认证、农产品优势区申报等工作。 今年,安康匙吻鲟、花鲢、金鳟、虹鳟、南美白对虾等安康汉水鱼水产品,贴着可追溯的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ozhoulongxiaa.com/azlxsh/12174.html
- 上一篇文章: 宠坏你,吃小龙虾不用手剥周大龙懒龙系列
- 下一篇文章: 守护母亲河建设幸福河推动*河流域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