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玲娟:“君子远庖厨”与“清蒸龙虾”

作者简介

廖玲娟:浙江大学法律本科,西南 法大学法律硕士,国家心理咨询师。曾在文成县公安局治安、刑侦、综合等多岗位工作,参与办理数十起治安刑事案件;后选调至温州市信访局,参与办理了上百起群体性上访事件和大量涉法涉诉案件,与全市各级 府各部门联系密切,具有丰富的综合处理疑难复杂案件的工作经验。曾获得“浙江省信访工作先进个人”、多次被评“优秀公务员”、“优秀 员”等荣誉称号。年从事律师工作以来,力求细致严谨,注重法理融合,善用经济、行 、法律等综合手段化解各类纠纷,参与办理了多起重大刑事案件。

清蒸龙虾

以前,我们总以为,小龙虾是黑臭河里捞出来的,全身长满了细菌,很脏是它的概括形象。后来,野生龙虾的市场被科学养殖替代,随着中国的美食传播和宣传力度,不知不觉小龙虾从低档货变成了高档美食,占领了各个美食排行榜。“无龙虾,无夜宵”的潮流风越刮越劲。

从香港中文大学人类学教授张展鸿在一席中的关于《小龙虾.大挑战》演讲中,才知道小龙虾的迁徙可谓是“漂洋过海让你吃”啊。最早小龙虾从美国被带到日本,在日本充当牛蛙的饲料,侵略战争期间带到江苏盱眙,后来就发展成了盱眙龙虾。日本人一直拒绝将小龙虾作为刺身的原材料,是因为骨子里就觉得是饲料;但中国人对于美食的追求将小龙虾的食用价值和经济价值挖出潜力,让小龙虾变成了国际美食。

现在大街小巷里都能见到大红龙虾的形象。我也不免俗,带着试试看的心情走进了一家专门吃龙虾的店。进店后,穿戴整齐的年轻服务员们热情地接待我们坐下,拿出一张塑菜单,共有五种小龙虾的做法,分别为:清蒸龙虾,麻辣龙虾,冰镇龙虾,卤味龙虾,十三香龙虾,然后就是一些小菜。我点了一份清蒸龙虾,然后就等着上菜。

清蒸龙虾上来了!

我掀开竹制园蒸笼,12只粗壮的小龙虾正在蒸替里,不时用鳌试探着。随着蒸锅温度越来越高,颜色由青变红。16分钟之后,服务员提示已经蒸熟,可以享用了。

今年第一次到店吃小龙虾,我也是经历过很多次的煎熬的,因为对小龙虾的误解也还存在。虽然,多年前,跟西 同学一同到矮凳桥那吃过各种口味的小龙虾;虽然,几年前,我曾经想过要饲养小龙虾以改善生活,也特意去观看了农业节目,了解如何饲养澳洲小龙虾,还心想着在瑞安某个平坦的田地里搞个试验基地......后来也只是心里想想而已。

于是,犯了很多人都会犯的行为,就是拍照发朋友圈。看着一个个活生生的小龙虾就这样在蒸笼里边红变熟,确实有些许不忍。我在朋友圈里用了“是不是很残忍”这几个词,结果收到16条留言,“这个残忍了点”、“‘看着它活活蒸死掉,难道不心疼吗?”、“人类啊......确实残忍”、“生命应该平等去对待,所以君子远庖厨”、“我的天,还是熟了再上来吧”、“”太残忍了,君子远庖丁”、“太残忍了,能吃得下去吗?”、“眼不见为好”、“残忍”,只有3条再问哪里吃如何吃。

看到这么多仁慈的心,我很欣慰,突然觉得我是不是做错了什么。于是又发了一条,结果同样收到慈悲与否和君子远庖厨的留言。问题的关键可能就是人不能这样眼睁睁看着龙虾被蒸熟。事实上,也并不是眼睁睁看着,是有蒸笼盖子的。那么大家说的“君子远庖厨”是什么意思呢?

??

仁慈的心是怎么样的?

从小,老一辈要在过节过年时宰杀家禽,都是不让小孩看的,那是一种保护。长大一点,有时候需要搭把手帮个忙,我也是不忍直视。到现在,对我来说,杀活鱼都觉得是一件很难的事情,至今没有处理过活家禽。

还记得小时候养的一只小鸭子生病了。平常我放学回家,都会先去挖蚯蚓给它吃,对它待宠物般好,于是鸭子也跟我亲近,伸手去抓的时候也不怎么逃的。可是,当小鸭子知道自己快要死的时候,就挨着我的脚不愿离开。第二天,这只小鸭子就没了。那时候的我,哭得稀里哗啦的,抱着小鸭子跑到树林中,挖了个坑,还用两个瓦片将小鸭子放在中间,就怕给小狗叼走了。将它深埋在地里,在上面插了一根树枝,上面写了小鸭子的名字,但现在忘记了。

至今,那个哭得很伤心的小姑娘给小鸭子建坟墓这件事情,我还依稀记得。当时,我做这件事情的时候,觉得是一个庄严肃穆的事。总想着小鸭子的灵*还会来找我,或者投胎了另一个小鸭子。

是不是年岁增长,我的仁慈之心慢慢消退了呢?我想不是的。

我不愿意购买每周一束的花,不是不想给自己的生活增添乐趣,而是不想眼睁睁看着从花骨朵到全盛到枯萎到凋亡,不得不一枝枝一把把地扔进垃圾堆里去。

每个草坪或者绿化树,都会在春天抽芽之后被除草机野蛮地割掉。看着鹅*的嫩叶或者鲜绿的青草被无情地除去,都感到好生可惜。为此,我还多次询问修剪工,为什么要在植物发芽抽枝的时候修剪?得到的答案就是会长太高了。

现在,每每看个电影,都能被感动地哭成泪人。比如《摔跤吧爸爸》、《超级巨星》《猴神大叔》等电影,只要煽情音乐响起,马上泪流满面。就是看《一条狗的使命》《哆啦A梦》等动画片,也能让我止不住热泪盈眶。

这么说来,我从小到大那颗柔软的心并没有产生多少变化,或者更加脆弱。

但是,问题来了。今晚对于我看见小龙虾从活的变成熟的,这样让很多朋友认为是残忍的事情,为何我却并不觉得特别违背自己的情感呢?

远庖厨的君子是真君子吗?

那么,既然我无法理解自己是否降低了慈悲的标准,那就多个人提出的“君子远庖厨”来说说吧。

关于这句话,我是不甚了解的,于是直接搜狗了下,内容摘录如下:

最早《礼记.玉藻》:“君子远庖厨,凡有血气之类弗身践也。”也就是说,凡有血气的东西都不要亲手去杀它们。

《君子远庖厨》

出自《孟子》的《梁惠王章句上》

齐宣王①问曰:“齐桓、晋文②之事可得闻乎?”

孟子对曰:“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无以③,则王乎?”

曰:“德何如,则可以王矣?”

曰:“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曰:“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

曰:“可。”

曰:“何由知吾可也?”

曰:“臣闻之胡龁④曰,王坐于堂上,有牵牛而过堂下者,王见之,曰:‘牛何之⑤?’对曰:‘将以衅钟⑥。’王曰:‘舍之!吾不忍其觳觫⑦,若无罪而就死地。’对曰:‘然则废衅钟与?’曰:‘何可废也?以羊易之!’不识有诸?”

曰:“有之。”

曰:“是心足以王矣。百姓皆以王为爱⑧也,臣固知王之不忍也。”

王曰:“然。诚有百姓者。齐国虽褊⑨小,吾何爱一牛?即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故以羊易之也。”

曰:“王无异⑩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以小易大,彼恶知之?王若隐⑾其无罪而就死地,则牛羊何择焉?”王笑曰:“是诚何心哉?我非爱其财。而易之以羊也,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

曰:“无伤⑿也,是乃仁术也,见牛未见羊也。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远庖厨⒀也。”[1][2]

2作品注释

编辑

①齐宣王:田氏,妫姓,名辟疆。齐威王的儿子,齐泯王的父亲,约公元前年至年在位。

②齐桓、晋文:指齐桓公、晋文公。齐桓公,春秋时齐国国君,姓姜,名小白。公元前年至前年在位,是春秋时第一个霸主。晋文公,春秋时晋国国君,姓姬,名重耳,公元前至前年在位,也是“春秋五霸”之一。

③无以:不得已,以同“已”。

④胡龁:人名,齐宣王身边的近臣。

⑤之:动词,去,往。

⑥衅钟:新钟铸成,杀牲取血涂抹钟的孔隙,用来祭祀。按照古代礼仪,凡是国家某件新器物或宗庙开始使用时,都要杀牲取血加以祭祀。

⑦觳(hu)觫(su):因恐惧而战栗的样子。

⑧爱:吝啬。

⑨褊(bian):狭小。

⑩异:动词,奇怪,疑怪,责怪。

⑾隐:疼爱,可怜。

⑿无伤:没有关系,不要紧。

⒀庖厨:厨房。[1]

3作品译文

齐宣王问道:“齐桓公、晋文公在春秋时代称霸的事情,您可以讲给我听听吗?”

孟子回答说:“孔子的学生没有谈论齐桓公、晋文公称霸之事的,所以没有传到后代来,我也没有听说过。大王如果一定要我说。那我就说说用道德来统一天下的王道吧?”

宣王问:“道德怎麽样就可以统一天下了呢?”

孟子说:“一切为了让老百姓安居乐业。这样去统一天下,就没有谁能够阻挡了。”

宣王说:“像我这样的人能够让老百姓安居乐业吗?”

孟子说:“能够。”宣王说:“凭什麽知道我能够呢?”

孟子说:“我曾经听胡告诉过我一件事,说是大王您有一天坐在大殿上有人牵着牛从殿下走过,您看到了,便问:‘把牛牵到哪里去?’牵牛的人回答:‘准备杀了取血祭钟’。您便说:‘放了它吧!我不忍心看到它那害怕得发抖的样子,就像毫无罪过却被判处死刑一样。’牵牛的人问:‘那就不祭钟了吗?’您说:‘怎么可以不祭钟呢?用羊来代替牛吧!’-----不知道有没有这件事?”

宣王说:“是有这件事。”

孟子说:“凭大王您有这样的仁心就可以统一天下了。老百姓听说这件事后都认为您是吝啬,我却知道您不是吝啬,而是因为不忍心。”

宣王说:“是,确实有的老百姓这样认为。不过,我们齐国虽然不大,但我怎么会吝啬到舍不得一头牛的程度呢?我实在是不忍心看到它害怕得发抖的样子,就像毫无罪过却被判处死刑一样,所以用羊来代替它。”

孟子说:“大王也不要责怪老百姓认为您吝啬。他们只看到您用小的羊去代替大的牛,哪里知道其中的深意呢?何况,大王如果可怜它毫无罪过却被宰杀,那牛和羊又有什么区别呢?”

宣王笑者说:“是啊,这一点连我自己也不知道到底是一种什么心理了。我的确不是吝啬钱财才用羊去代替牛的,不过,老百姓这样认为,的确也有他们的道理啊。”

孟子说:“没有关系。大王这种不忍心正是仁慈的表现,只因为您当时亲眼见到了牛而没有见到羊。君子对于飞禽走兽,见到它们活着,便不忍心见到它们死去;听到它们哀叫,便不忍心吃它们的肉。所以,君子总是远离厨房。”[1]

汉代贾宜在《新书.礼篇》中引述了孟子的话后说:“故远庖厨,仁之至也。”

于是,国人就将“君子远庖厨”作为仁的化身。

这就是君子远庖厨的典故,问题看出来了吗?

“大王这种不忍心正是仁慈的表现,只因为您当时亲眼见到了牛而没有见到羊。”

我以为,但大王说不忍心看到牛觳觫的样子而犯了牛,但随即用羊去替代,难打羊就不存在觳觫,就像毫无罪过却被判处死刑一样呢?

如果从生命是平等这个角度讲,牛即是羊,羊即是牛,为何有不同?那正是大王的心情有所不同。

大王因为看到了牛而不忍心,但因没有看到羊而忍心。这种有区别对待,被孟子引申为仁慈的表现。我只能说,孟子太高明,善于投君王所好,至于牛和羊是否要平等对待的问题并不在孟子的考虑范围内。

任何人都能想见,大王不是因为真仁慈而放过牛,而是为了自己的心安理得放过牛,完全是出于自私的想法。这种自私,跟君子如何媲美?

孟子所言:君子对于飞禽走兽,见到它们活着,便不忍心见到它们死去;听到它们哀叫,便不忍心吃它们的肉。

难道没见到就能忍心,没听到就能吃肉了吗?

这确实只是一种自我安慰的伎俩。我不能容忍自己行恶,但是只要我看不到、我听不到,你只管去做,我只要保持仁慈的名头好了。

就跟一个犯罪分子说我不忍心杀人,但是我忍心雇佣杀人一样,难道就可以否认其杀人的邪恶吗?难道还能夸耀其不忍心的仁慈吗?显然是没有道理的。

美国爱护动物协会禁止虐待动物,严禁不人道的残忍的虐杀动物的做法。他们提倡的是人人都要人道对待,而不是我不可以你可以。

孟子和齐宣王都是极其聪明的人,怎么可能会不知道自己言语的前后矛盾、断章取义呢?

因此,个人愚见,“君子远庖厨”的创设,只是孟子需要一个名义来让仁 的 见被梁惠王采纳,而齐宣王也明白不管你说的是仁 还是暴 ,只要有助于我一统天下就可以了。这就是孟子和齐宣王两个人的合谋,各取所需,跟仁慈也就是半毛钱的关系而已。

据史记载:前年,燕国燕王哙禅让王位给宰相子之,太子平被迫起兵夺回权力,反而被杀。齐宣王乘此大乱,派匡章率 攻破燕国,燕王哙被杀,子之逃亡,后被齐人抓住做成肉酱。

这样一位大王,孟子称其为君子,真是笑话!

“君子远庖厨”——因孟子被世人一传颂,成了传统美德,真是呜呼哀哉也!

“君子远庖厨”非真君子也!

end

欢迎







































北京哪里专业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中科白癜风寒假感恩回馈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ozhoulongxiaa.com/azlxsh/26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