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君观大连系列bull之十六民以
作者和君咨询咨询师胡建宇 前言: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餐饮业是与人民生活关系最为紧密的行业,不仅关系着百姓的一日三餐,同时连接着农、林、牧、副、渔等产业链。大连餐饮行业通过百余年的发展走到今天,已形成了自身的餐饮特色,那么未来的发展该走向何处,又该如何发力引导,使大连餐饮真正成为代表大连城市形象的一块“金字招牌”? 一、大连餐饮业发展历程 “民以食为天”,餐饮行业关系到老百姓最基本的生活需求,纵观大连餐饮业的发展史,是与大连城市建立的历史同步发展的,从年大连建市开始,大连的餐饮业也随之走过了百余年的历史,这段历史大致可以分为五个时期:-年的俄占时期、-的日占时期、-年的曲折成长时期、-年的改革开放时期以及21世纪以来的自由竞争时期。 俄占时期 年—年 随着年中俄《旅大租地条约》的签订,沙皇俄国开始了对大连长达7年的殖民统治。年9月,沙俄 府决定在辽东半岛的青泥洼建立一个新城市——达里尼,也就是今天的大连。随着城市的兴建,大连市人口迅速增加,从一个只有60户人家的小渔村变成了拥有4万人的城市,其中有着2.6万中国人和1.4万的外国人。 在这一时期,大连的餐饮业从无到有,行业整体规模较小,但有着较快的发展速度。那时的餐馆规模都很小,数量也很少,还没有所谓的餐饮名店,也未形成明显的餐饮特色,属于餐饮业发展的混沌时期。在餐饮原料方面,主要是依靠大连的地理环境就地取材,多是当地海鲜及蔬菜。餐馆经营品种主要以俄餐和鲁菜为主,相应的厨师来自于俄国和鲁菜之乡山东福山,大部分是为当时在大连的俄国官兵提供的餐饮,小部分中国人可以到餐馆用餐。代表性的俄式餐厅是露西亚餐厅,经营俄式面包,位于现在的中山区人民路附近。 日占时期 年—年 年日俄战争爆发,日本于年开始了其在大连长达40年的殖民统治。在年之前的日占前期,大连餐饮业发展迅速,形成了第一个高潮时期,这个高潮体现在餐馆数量的迅速增加和名店名菜的涌现。经营的品类与俄占时期也有了一些变化,变为以日本料理和鲁菜为主,前来消费的人群也变为了日本官兵、侨民和中国居民。 在日占后期,随着战争局势的变化,餐饮业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餐馆数量急剧变少,一些名店关门歇业。同时日本对进出口货物进行严格控制,餐饮业的原料受到影响,为适应当时的战时体制被改为配给制,餐饮原料匮乏导致餐饮业生产急剧下滑。在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本的殖民统治更加严酷,加大了对大连人民的剥削,原本繁荣的大连餐饮市场逐步走向萧条,越来越多的饭店被迫歇业,越来越多的厨师被迫转行。 在这一阶段大连出现了许多餐饮名店,从年市内第一家大型饭店“登瀛阁”营业开始,接下来的几年内大连陆续开设了“共和楼”、“群英楼”、“泰华楼”、“聚仙楼”、“惠宾楼”、“杏乐天”、“宝乐天”、“广源楼”、“春福楼”、“庆海楼”、“福庆楼”、“东升园”、“连升园”等较大的饭店。其中,天津街上的“群英楼”和“共和楼”、民主广场附近的“泰华楼”、青泥洼桥的“登瀛阁”,并称为当时的“四大饭馆”。 曲折成长时期 年—年 随着大连殖民统治的终结,大连餐饮行业进入了一个曲折成长的阶段,出现了一批餐饮名店和特色菜肴,但在后期餐饮业整体遭受挫折,命途多舛。这一阶段在餐饮的石材和财力上都有了较大的突破,不再局限于殖民时期的日俄餐和鲁菜,有着更多的外来食材进入,鲁菜、川菜、淮扬菜、清真菜等多种口味并存,但鲁菜馆仍是大连餐饮的主体。到餐馆用餐的顾客也基本都是中国人,包括大连本地居民和小部分外来人口。 在这一时期,大连市通过成立了专门的饮食服务公司、多批次派人到全国各地学习各种菜系技艺等方式,引进了特色风味餐饮和不同菜系饭店,使鲁菜不再独霸大连餐饮市场,形成了大连餐饮的新格局。当时大连出现了像以川菜闻名的四川饭店、专注扬州菜的苏扬饭店、做宁波菜的山水楼,以及长兴市场旁做老鲁菜的红旗饭店和回族清真菜的西安饭店等,对于来自不同地区的人们都有满足其口味的餐馆。 但好景不长,在“文化大革命”中,餐饮业遭到严重冲击和破坏,传统的小吃、名菜被禁止,餐饮业发展一度停滞,甚至倒退,大连的餐饮业在曲折的道路中成长。 改革开放时期 年—年 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拉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大连餐饮业也有了新的发展,迎来了第二个辉煌时期。这一时期,餐馆数量迅速增多,餐馆规模也在扩大,同时在餐饮业性质上,也由国营饭店扩展到合资和民营饭店。在餐饮市场格局上,传统的鲁菜馆占比明显下降,大连海鲜成为一个独立的菜系品种,越来越多的外来菜系被引进到大连,形成了鲁菜、大连海鲜、江浙菜、清真菜、日本料理等多种经营种类并存的格局,餐饮消费顾客也出现了外国游客。 这一时期餐饮名店的数量显著增加。以大连海鲜为主打的酒店不断涌现,其中知名的有:浪琴酒楼、新海味馆、天天渔港、双盛园、太阳城、万宝海鲜坊等。同时,一些中外人士经营的日韩料理店、西餐厅等国外餐饮业大量入驻大连,国内其他地区的餐饮也纷纷在大连落户。 自由竞争时期 21世纪以来 进入新世纪以来,大连餐饮业空前发展,各类餐饮自由竞争,餐饮规模和餐馆数量都迅速扩张,民营餐饮成为市场主体。在餐饮原料方面越来越国际化,原料不仅来自中国各地,甚至取材于世界各地,如俄罗斯帝王蟹、澳洲龙虾、日本生鱼片等。在菜系方面呈现多元化的特征,外来菜系越来越多,餐饮经营种类趋于完善,包括大连海鲜、东北菜、火锅、川菜、烧烤、日韩料理、西餐等。同时餐馆档次更加丰富,从业人员、消费主体都更加多元化。 随着餐饮市场的充分竞争,出现了各种类别的特色餐饮。比如风靡一时的大连“海鲜烧烤”,成为城市一大特色,形成了五四路等多处“烧烤一条街”,再加上大连的足球基因,“啤酒+烧烤+足球”更是相得益彰。之后,火锅火遍九州大地,大连火锅店又迅速崛起,大批火锅店加盟,如皇城老妈、海底捞等。近年来,烤鱼突然火爆,导致大连烤鱼店数量激增,如万州烤鱼、诸葛烤鱼等。这些特色餐饮的出现,也为大连餐饮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 二、大连餐饮业发展现状 年大连限额以上餐饮业营业额达到27.6亿元,营业额从-年处于上升阶段,从年开始,受东北经济不景气、“八项规定”限制高消费、统计数据“挤水分”等原因影响,餐饮业营业额从年的34.8亿元下降至年的25.8亿元,下降幅度达到四分之一。在这段下降期间,大连市高端餐饮店铺纷纷转型求生,转而面向大众百姓消费,期间也不乏餐饮店铺倒闭停业。年开始,餐饮业营业额增速转正,出现复苏迹象,因餐饮业与人民生活紧密相关,随着我国全面进入小康社会,未来大连餐饮业也必将企稳发展。 大连餐饮业营业面积在年到年同样有着一段下滑的阶段,在年增速恢复到3.1%,营业面积达到22.4万平。 年大连限额以上餐饮业法人企业数为家,从业人数为人,限额以上餐饮在年以后有明显的下滑趋势,大连餐饮市场的活跃度不足,餐饮业对人员的吸引程度下降。 根据美团点评发布的《中国餐饮报告》,大连重点餐饮品类门店包括烧烤、东北菜、日本菜、韩国菜、火锅、西餐、川菜等15个品类。在这些品类门店当中,有烧烤、东北菜、海鲜、火锅等9个品类门店同比增长,其中增长最快的水果生鲜门店,其占比从年的5.26%上升至年的7.06%。门店同比下降的有西餐、日本菜、韩国菜等。其中,同比下降最快的是面包甜点门店,年占比是5.88%,年占比下降到达到5.03%。川菜品类的门店同比持平。线上餐饮消费订单前10位的品类分别为自助餐、火锅、小吃快餐、烧烤、饮品、日本菜、面包甜点、川菜、东北菜、西餐。在价格方面,烧烤、保健食品、面包甜点、东北菜、江河湖海鲜、火锅、西餐、本帮江浙菜的价格都有提升。其中保健食品价格提升最明显。小吃快餐、水果生鲜、饮品店、日本菜的人均消费价格同比下降。 从餐饮消费者的性别上看,女性食客的占比较大,超过六成达到了60.2%,男性餐饮消费者为39.8%。从年龄分布上看,“85后”到“95后”是餐饮业的主力消费者,“85后”占比21.9%,“90后”占比25.6%、“95后”占比20.8%,合计占比超过了三分之二。 从区域分布上看,大连排名前10位的热门餐饮商圈,依次是中山广场/延安路、甘井子万达广场、罗斯福购物中心、三八广场、天津街、华南广场、西安路沿线、胜利广场/青泥洼桥、民主广场、和平广场,餐饮聚集区与商业零售的商圈分布重合度较高,区别在于餐饮业在中山区等核心区域分布更广,如在三八广场、民主广场等非典型零售商圈的区域,餐饮业的分布会更加密集。 从各区餐厅数量看,甘井子区、金州区、沙河口区和中山区的餐厅数量在大连市位居前四,这四个区都超过了家,其中甘井子区餐厅数量最多,为家,占比达到21%。 从各区的人均消费水平上看,可以看出中山区的餐饮消费水平要明显高于市内其他三区,达到了人均消费85元。其他三区和金州区处于第二梯队,人均消费在60元到75元之间。“北三市”的人均消费不足50元,与中山区相差近一倍。 按菜系划分,在大连主要菜系中,东北菜餐厅的数量占据绝对优势,远超于其他菜系餐厅数量,达到家以上。作为大连的特色,海鲜品类餐厅数量排名第二,紧接着是火锅以及川菜。咖啡厅、西餐、韩国料理、日本料理这几类属外来菜系,餐厅数量在家上下,位于第三梯队。其他菜系如江浙菜、粤菜等,餐厅数量都在家以下。可以看出,除东北菜外,在国内各菜系中,大连人更偏爱川菜,川菜麻辣的口感更吸引大连的食客们。 从各菜系的人均消费水平来看,日本料理属于当之无愧的高端餐饮,大连的日料品质在国内也是名列前茅,以人均元的价格位列第一。其他菜系主要集中在人均60元到80元的消费区间,差距并不是很大。 三、大连餐饮业发展趋势 1、餐饮连锁品牌增加,标准化加强 我国餐饮行业集中度极低,中国餐饮集团百强营业收入占餐饮业整体收入的平均比例仅为5%左右。由于中小餐饮特色性较强、数量大、消费者选择成本低,所以深受消费者喜爱,中小商家在餐饮行业中占据主导地位。但创建品牌、标准化的连锁经营是餐饮企业发展壮大的必经之路,因为没有标准化就无法批量化,就无法产生规模效应,餐饮企业的扩张就会受阻。中餐品牌之所以很少有大规模连锁品牌就是因为无法标准化,对厨师的依赖度太高。 随着我国的消费升级,消费者越来越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ozhoulongxiaa.com/azlxsh/5280.html
- 上一篇文章: 光坡镇澳洲淡水龙虾扶贫项目助力脱贫攻坚
- 下一篇文章: 澳洲华人注意你家附近这萌物碰不得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