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吃螃蟹夏吃虾”但是夏季正值禁渔期,大家只能吃吃养殖虾解馋。禁渔期一过,各种海捕虾又开始备受青睐,红绿头(方言音)、白葱(方言音)、硬葱(方言音),都纷纷出现在温岭人的餐桌上。

红绿头学名凹管鞭虾,白葱学名假长缝拟对虾,硬葱学名哈氏仿对虾。虽然学名不同,但从它们的外表来看,已经算是近亲了。皮皮虾、澳洲龙虾、琵琶虾等虽然也称虾,但外形上,和这3种虾差十万八千里。

↓↓↓

红绿头-凹管鞭虾:

俗称红绿头虾,头易断,也不易保存,虾体很容易发黑。分布于浙江中部至闽东渔场水深60米~米深的海域。夏秋季随着外海高盐水北推,在舟山渔场、鱼山渔场的外侧形成较密集的产卵群。次年6月长到可捕规格。捕回的管鞭虾大部分被加工成虾仁出口欧盟国家,温岭沿海地区不少妇女都是剥虾能手。

白葱-假长缝拟对虾:

俗称白葱,相比起其他两种虾,体色偏白,夏秋季浙江中部一带海区分布密度较高,冬春季浙江南部和闽东渔场分布密度较高。

硬葱-哈氏仿对虾:

硬葱,壳较硬,属近岸暖水性种类,分布于沿岸水域及沿岸水系和外海高盐水系交汇的近海混合水区。春季由外侧海区进入沿岸浅水区产卵;夏季幼虾密布于30米等深线内水域,并随个体长大逐渐向外侧海区移动;秋季在水深30米~50米海区密集。

我国食虾的历史悠久,多年前的《尔雅》就有“鱼高、大虾”的记载。以后历代古籍有关虾的形态和生活习性的记载亦很多:

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载有“作虾酱法”、以虾一斗,饭三升为糁。盐二斤,水五升,和调,日中曝之,经春夏不败。

唐代刘恂的《岭表录异》中有记载:南人多买虾之细者,生切绰菜兰香蓼等,用浓酱醋,先泼活虾,盖似生菜,以热覆其上,就口跑出,亦有跳出醋碟者,谓之“虾生”。

《本草纲目》曾记录虾米(即小虾干),“凡虾之大者,蒸曝去壳,谓之虾米,食以姜、醋,馔品所珍”。唐代的唐彦谦还写有“双箝鼓繁须,当顶抽长矛”的诗句,及其形象地描绘虾的外形特征。

虾性温,味甘、咸,富含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谷氨酸、糖类、维生素B1、维生素B2、烟酸和钙、磷、铁、硒等矿物质,具有补肾、壮阳、通乳的功效,属强壮补精食品。

温岭人吃虾的方式很多,醉虾最为鲜美,但醉虾要用活虾,海捕虾一上船就死了,所以不合适。白灼、家烧、下汤、炒虾仁,都是吃海捕虾的好方式,吃火锅时,还可以把虾仁剁成虾滑,入口爽滑弹牙。

不过,虾滑可不仅仅是把虾仁剁碎就可以做成的,温旅君这里为您推荐一个在家做虾滑的妙招:

首先,将虾去壳去虾线,洗净控一下水分;

然后将虾放入搅拌器中搅成虾泥(没有搅拌器要先用刀将虾切碎,然后用刀脊慢慢砸成泥);

在虾泥中加入料酒去腥,加蛋清少许,然后放点盐和糖调味;

用筷子顺着一个方向搅拌(如果感觉虾泥水分太多的话,还可以稍微加点面粉)刚开始时虾泥会比较稀,越搅拌就越黏稠了,感觉搅着有阻力了,那就是虾泥上劲了。

找一个盘子,把搅拌好的虾泥摊开抹平,盖上保鲜膜放入冰箱冷藏2个小时以上就可以端出来下锅了。

饮食禁忌

值得注意的是:

虾为发物,患有皮肤湿疹、癣症、皮炎、疮*等皮肤瘙痒症者以及阴虚火旺者忌食;体质过敏,如患过敏性鼻炎、支气管炎、反复发作性过敏性皮炎的老年人也不宜吃虾;大量服用维生素C期间,也应避免吃虾。

(部分素材转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感谢!)

谢谢阅读,喜欢请点赞,真爱请分享~

点击标题下蓝字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ozhoulongxiaa.com/azlxsh/62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