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刺头澳大利亚,我们如何还击
近日,关于中国停止进口澳大利亚大宗商品的消息频频见诸报端,澳贸易部长伯明翰11月3日甚至威胁将中国告上世界世贸组织,中澳双方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 中澳双边贸易情况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年中澳双边贸易概况。 据澳大利亚统计局统计,年中澳双边贸易额为.7亿美元,增长10.9%。其中,澳大利亚对中国出口.0亿美元,增长18.3%,占澳大利亚出口总额的38.2%,提高4.0个百分点;澳大利亚自中国进口.7亿美元,下降0.8%,占澳大利亚进口总额的25.8%,提高1.4个百分点。澳大利亚与中国的贸易顺差.3亿美元,增长51.1%。中国继续保持为澳第一大贸易伙伴、第一大出口目的地和第一大进口来源地。 以金属矿砂为主的矿产品一直是澳大利亚对中国出口的主力产品,年出口额为.9亿美元,增长29.0%,占澳对中国出口总额的68.7%。动物产品是澳对中国出口的第二大类商品,出口额41.8亿美元,增长47.3%,占澳对中国出口总额的4.0%。纺织品及原料是澳对中国出口的第三大类商品,出口额25.0亿美元,增长4.0%,占澳对中国出口总额的2.4%。由于矿产品在对中国出口中的份额接近七成,矿产品对中国出口的表现基本决定了澳对中国出口的整体表现,而动物产品和纺织品及原料出口的较快增长则进一步推高了澳对中国出口增速。中国是澳年出口增长最快的主要市场之一,仅次于英国。 澳大利亚自中国进口的主要商品为机电产品、纺织品和家具玩具杂项制品,年合计进口.1亿美元,占澳大利亚自中国进口总额的61.2%。除上述产品外,贱金属及制品、塑料橡胶、矿产品等也为澳大利亚自中国进口的主要大类商品(HS类),在其进口中所占比重均超过或接近5%。总体来看,澳大利亚自中国进口出现微降,与其对中国出口的持续高增速形成鲜明对比,这也使得澳大利亚对中国贸易顺差继续快速增长,增幅高达51.1%,中国为澳大利亚贸易顺差最大来源,占其顺差比重超过80%,双边贸易不平衡现象持续。 尽管澳大利亚对中国贸易顺差如此之大,但是澳大利亚更多地视中国发展为威胁,并随之采取了一系列涉华错误言行,导致中澳关系急剧下滑并陷入困难局面。 澳大利亚对华做了什么呢? 一、涉港、涉疆、涉台问题采取错误言行 二、否决中国企业赴澳投资,禁止华为、中兴 三、就疫情问题大搞 治操弄,推动所谓“独立国际审议” 据11月17日外交部例行记者会赵立坚发言,澳大利亚国内一些人固守冷战思维和意识形态偏见,更多地视中国发展为威胁,并随之采取了一系列涉华错误言行,这是导致中澳关系急剧下滑并陷入困难局面的根本原因 《环球时报》记者:近期,中方针对自澳进口的多种商品采取了一系列限制措施。对此,澳贸易部长伯明翰近日表示,是否坐到谈判桌前进行对话,球在中方一边。部分澳媒称澳不应放弃自身的国家利益和价值观。中方对此有何评论? 赵立坚:回顾过去几年的中澳关系,澳大利亚国内一些人固守冷战思维和意识形态偏见,更多地视中国发展为威胁,并随之采取了一系列涉华错误言行,这是导致中澳关系急剧下滑并陷入困难局面的根本原因。我可以给大家举三个例子: 第一,澳方公然违反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屡屡在涉港、涉疆、涉台等涉及中国核心利益的问题上采取错误言行,包括多次在人权理事会等场合就涉疆问题挑头或参与搞针对中国的共同行动,高调干涉香港国家安全立法问题,为台湾企图挤入世界卫生大会站台说项。这些做法我已经不知道有多少次了。这些做法粗暴干涉中国内 ,严重伤害中国人民感情。 第二,澳方一些人在拿不出任何证据的情况下,诬蔑指责中国对澳搞所谓“干预、渗透”,对中澳两国正常交往与合作 治化、污名化并无端设限。澳大利亚率先禁止中国企业参与澳5G网络建设,多次打着“国家安全”的幌子否决中国企业赴澳投资,对中国驻澳大利亚媒体记者进行任意搜查。这些做法严重损害了两国互信,*化了双边关系氛围,也制约了中澳务实合作原有的良好势头。 第三,澳大利亚就疫情问题大搞 治操弄,推动所谓“独立国际审议”,严重干扰国际疫情防控合作。上述中澳关系“时间线”和是非曲直十分清晰,连澳大利亚国内很多有识之士都在呼吁澳大利亚 府在处理对华关系问题上应该秉持理性、公正立场。澳方应当对此予以正视,认真反思,而不是倒打一耙、甩锅推责。 中国一向秉持包括“不干涉内 ”在内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展与其他国家的关系。我们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同时尊重别国根据自身国情选择的发展道路。我们历来认为,中澳之间历史传统、社会制度、发展阶段都不同,双方存在矛盾分歧是完全正常的。关键是要以建设性方式妥善管控,而不是以维护自身国家利益和价值观为借口,将自身的想法和意志强加于人。 我要强调,当前中澳关系面临的严重困难是中方不愿看到的,造成这一局面的责任完全不在中方。澳方应正视两国关系受挫的症结,客观理性看待中国和中国的发展,切实秉持相互尊重、平等相待的原则处理两国关系,多做有利于增进两国互信、促进两国合作的事。 四、参加“马拉巴尔”联合 演 据日本放送协会(NHK)报道,11月17日,美国、印度、澳大利亚的海 和日本海上自卫队在印度洋开始了第二阶段的“马拉巴尔”联合 演,演习时间为4天。 据报道,美国、印度和日本三国每年都会进行“马拉巴尔”联合 演,年澳大利亚为首次参加。 报道称,此次演习分为两个阶段。11月3日起,四国部队在印度近海的孟加拉湾进行了驱逐舰和护卫舰为主的训练活动;11月17日开始,四国海 在印度洋阿拉伯海开始大规模演习,美 “尼米兹”号核动力航母和印度“超日王”号航母也于当天加入。 五、与日本签署《互惠准入协定》 11月17日,日本和澳大利亚宣布,已就签署《互惠准入协定》基本达成一致,这份协定将允许两国武装力量在对方国家进行训练。 报道称,如果日澳《互惠准入协定》未来能够签署,这个协定将成为第二个允许在日本领土上存在外国 队的协议。上一个给予外国 队此类权利的协议,是年美日签署的《日美安保条约》。 日本签署协定,是想让日本自卫队在其他国家的领土上进行训练、演习甚至驻扎,进一步释放日本自卫队的能力。 澳大利亚签署协定,是想利用美国的“大国对抗”战略,拿日本作跳板,将力量部署延伸到东北亚和西太平洋地区。 事实上,澳大利亚作为拥有盎格鲁撒克逊血统的五眼联盟的一员,跳出来对中国做的恶心事不胜枚举,还是在每年对中国贸易顺差这么大的情况下,所以中国通过教训一下澳大利亚来杀鸡敬候是非常有必要的。既然要出手,那就必须抓住它的痛处痛打一顿,如果只是不痛不痒地教训一番,不但不能警示后来者,还失了自己的威信。至于怎么教训,我们不妨一起来学习一下。 一、赴澳旅游、留学预警 6月5日,文化和旅游部发布赴澳大利亚旅游安全提醒,提醒中国游客切实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切勿前往澳大利亚旅游。 6月9日,教育部发布年第1号留学预警,提醒留学人员做好风险评估,谨慎选择赴澳或返澳学习。 据澳大利亚统计局数据,-年度,国际教育对澳大利亚经济贡献为亿澳元(约合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6%,是该国第三大出口产业。 据澳大利亚教育部数据,年中国内地在澳留学人数达26.1万人,占比27.3%,稳居第一;和位列第二的印度相比,人数高出近一倍。 中国旅客对赴澳大利亚旅游的热情也非常高,年中国赴澳旅客达到万人次。中国是澳大利亚旅游业务的主要客源市场之一,而旅游业务在澳大利亚产业中占据着重要比例。中国旅客在澳洲的人均旅游消费为澳元,比平均旅游消费水平高出75%。 因为澳大利亚新冠疫情没控制好,所以切勿前往澳大利亚旅游、谨慎选择赴澳或返澳学习。 二、对澳大利亚大麦征收反倾销税 5月18日,商务部裁定原产于澳大利亚的进口大麦存在倾销和补贴,决定自次日起对上述产品征收反倾销税和反补贴税。 9月1日,因大麦检出检疫性有害生物海关总署暂停澳大利亚1家企业对华出口 大麦主要用于酿造啤酒和作为饲料原料。我国啤酒行业的发展推动大麦需求增长,由于国内生产大麦价格高于进口大麦价格,且国家对于大麦产业保护度过低,进口大麦抢占了国产大麦的市场空间,我国大麦进口量保持增长态势,我国是全球第一大大麦进口国家,大麦进口量远超其他国家。 根据国家统计局调查数据显示:我国大麦播种面积呈下降趋势,年大麦产量为96万吨,较年减少11.9%。年中国大麦进口数量万吨,进口金额为16.9亿美元。 澳大利亚是中国大麦的第一大进口来源国。仅在年,中国就购买了总价值15亿澳元(折合约70亿元人民币)的澳大利亚大麦。 据外媒11月17日报道,当下全球大麦贸易版图正在重绘——中国买家不再青睐澳洲大麦,转而从加拿大、阿根廷和法国等市场寻找替代供应。 报道指出,目前中国买家从加拿大购买的大麦量同比增长超过%,占该国大麦出口总量的五分之四以上。数据显示,仅在今年5月,加拿大就向华输送了超过17.5万吨大麦,同比增加38%。 与此同时,作为我国重要贸易伙伴的阿根廷也在积极对华出口大麦。阿根廷AleayCía公司外贸主管AgustinBaque表示,中国正在加快采购阿根廷大麦,以填补国内供应缺口。据Baque预计,年中国将从阿根廷进口至少25万吨大麦,预计明年的进口量还会进一步提高到80万吨。 此外,尽管法国今年的大麦收成低于往年,但仍有大量大麦流向中国市场。 受中国采购需求增多等因素的影响,世界各地的大麦价格都出现了大幅上涨的情况,然而澳洲的大麦价格今年却下跌了10%以上。 要知道,大麦是澳大利亚农产品出口的主要商品之一。数据显示,澳洲通常占全球啤酒大麦贸易的40%,占饲料大麦的20%。其中,中国还是澳洲大麦的重要出口目的地,澳大利亚超过50%出口大麦(年景好的时候约为万吨)流向了中国市场。 但在我国5月18日宣布对原产于澳大利亚的进口大麦征收反倾销税后,中澳两国之间的大麦贸易几乎因此陷入停滞。 与中国的贸易受阻,如今澳大利亚只好把过剩的大麦储存起来,在国内销售;或者送往沙特阿拉伯等替代市场,但随之带来的新麻烦是,澳还面临着与这些国家协商新协议的难题。 事实上,截至目前,澳大利亚针对中国产品发起的反倾销、反补贴调查多达起,而中国对澳大利亚产品发起反倾销、反补贴调查只有4起。 三、澳大利亚动物食品检验检疫不合格 8月26日,因产品检出禁用药物,海关总署暂停澳大利亚1家牛肉企业对华出口。 因输华牛腰脊肉中检出中澳两国禁用药物氯霉素,海关总署暂停澳大利亚牛肉生产企业JOHNDEEWARWICKPTYLTD(注册编号为)对华出口。检出问题产品被销毁处理,未予入境。 为保障进口肉类产品安全,海关已正式通报澳方,暂停该企业对华出口,要求澳方在45天内对相关企业进行全面调查并向中方反馈。有关暂停信息已在总署网站进出口食品安全信息服务栏目《符合评估要求的国家或地区输华肉类产品名单》中公布。 11月1日,据澳大利亚《悉尼先驱晨报》报道,数吨活着的澳大利亚龙虾正滞留在中国机场的停机坪上,面临清关延迟问题,如果它们被中方拒绝入关或再拖延48个小时以上(超过该时间,昂贵的甲壳类动物将难以生存),将发出信息:这是中澳关系紧张局势下中国对澳出口产品的“又一次打击”。 《悉尼先驱晨报》称,在-19年度,澳大利亚7.52亿澳元的龙虾出口中有94%以上流向了中国,这使其成为该行业的重要市场。在中澳关系紧张的背景下,澳大利亚牛肉、大麦和葡萄酒已被中方采取措施。 四、对澳大利亚葡萄酒采取反倾销措施 8月18日,商务部对原产于澳大利亚的进口相关葡萄酒发起反倾销立案调查。 11月27日,商务部初步裁定原产于澳大利亚的进口相关葡萄酒存在倾销,决定自次日起采用保证金形式对上述产品实施临时反倾销措施。 据人民日报海外网11月30日报道,中国商务部11月27日初步裁定公布之后,澳大利亚最大葡萄酒商之一富邑集团(TreasuryWine)27日股价暴跌近12%后停盘,30日早盘继续下挫超10%。 综合澳大利亚广播公司(ABC)、美国CNBC新闻网消息,中国宣布对澳大利亚葡萄酒加征关税后,富邑葡萄酒集团在27日暴跌基础上,30日早盘继续走低,触及三周多以来最低水平,其在澳大利亚ASX股市市值已缩水约16亿澳元(约合77.8亿元人民币)。 据报道,富邑葡萄酒集团财年近三分之一的收益来自中国,中国市场对其利润率较高的高档葡萄酒需求强劲。受关税影响,中国对澳葡萄酒需求量将“极其有限”。CNBC称,继疫情导致酒吧餐馆对葡萄酒零售量下降后,关税对澳大利亚葡萄酒业造成又一次冲击。 富邑葡萄酒集团30日发表声明称,被加征反倾销关税后,该公司将调整部分出口中国市场的葡萄酒销售方向,转向本土、美国和欧洲等其他市场,同时削减管理费用和供应成本。 五、澳大利亚原木检疫不合格 据11月2日外交部例行记者会,因澳大利亚原木中检出天牛、吉丁等活体检疫性林木害虫,已向澳方通报不合格情况,要求调查原因,采取改进措施,避免类似不合格情况再次发生。 路透社记者:还是关于澳大利亚贸易的问题,有报道称,中方已禁止进口澳大利亚昆士兰州的原木。你可否证实? 汪文斌:今年以来,中国海关多次在自澳大利亚进口原木中检出天牛、吉丁等活体检疫性林木害虫。这些有害生物一旦传入,将给中国林业生产和生态安全造成严重威胁。按照国家相关检疫法律法规,中方对相关木材进行了除害处理。同时,根据国际标准向澳方通报不合格情况,要求调查原因,采取改进措施,避免类似不合格情况再次发生。希望澳方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出口检疫把关,确保出口原木符合中国检疫要求。 据11月12日外交部例行记者会,因澳大利亚原木截获检疫性有害生物,中方有关部门已暂停进口澳大利亚昆士兰州、维多利亚州原木。 路透社记者: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称中国在澳大利亚木材中发现害虫,所以禁止进口澳大利亚木材。澳方有人猜测在中澳关系恶化、中国限制自澳进口商品的背景下,中方发现澳大利亚输华木材有害虫似乎不是巧合。中方对此有何评论? 汪文斌:因为在澳大利亚输华原木中截获检疫性有害生物,中方有关部门已于年10月31日起暂停进口澳大利亚昆士兰州原木。但近日,中国海关又从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输华原木中截获检疫性有害生物。这些有害生物一旦传入,将对中国农林业生产和生态安全造成严重威胁。为从源头上防范植物疫情风险,依据中国相关法律法规和国际标准,中国海关总署决定自年11月11日起暂停进口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原木。 海关总署已就上述情况向澳方主管部门作了通报,要求澳方完善输华原木植物检疫管理体系。海关总署采取的上述措施,是正常的生物安全防范,科学合理,符合中国相关法律法规,也符合国际通行做法。 我还想告诉你的是,中方主管部门依法依规对外国输华产品采取相关措施,符合中国法律法规和国际惯例,也是对中国国内产业和消费者负责任的行为。同时我愿再次强调,一个健康、稳定的中澳关系,符合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相互尊重是各国间开展务实合作的基础和保障。我们希望澳方能够言行一致,多做有利于中澳互信与合作、符合中澳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精神的事,切实为两国各领域务实合作创造良好条件和氛围。 六、澳大利亚煤炭不符合环保标准 据11月25日外交部例行记者会,较多进口煤炭不符合环保标准,中方依法依规加强对进口煤炭的质量安全检验和环保项目检测,以更好地保护中国企业的合法权益和环境安全。 彭博社记者:根据彭博社和有关公司的数据分析显示,大约50多艘装载澳大利亚煤炭的船只在中国的港口滞留,等待卸货。中方对此有何评论?这些船只为何无法卸货?为何无法转移驶向其他港口? 赵立坚:我和我的同事已经多次回答了有关问题。近年来,中国海关对进口煤炭的安全质量进行风险监测和分析,发现进口煤炭环保不合格情况较多。中方依法依规加强对进口煤炭的质量安全检验和环保项目检测,以更好地保护中国企业的合法权益和环境安全。至于你提到的具体问题,请你向主管部门了解。 近期,澳大利亚煤炭船滞留中国港口的新闻,炒的沸沸扬扬。据澳大利亚媒体9News统计,截至目前,已有53艘澳大利亚煤炭船,被卡在中国港口之外,等待中国方面的通关放行,船上煤炭总价值约7亿澳元。除煤炭外,随船前来的水手,因为长时间的滞留,已经出现了身体和心理方面的不适。 素有"坐在矿车上的国家"美称的澳大利亚,煤炭出口是其极为倚重的一项经济产业。根据澳大利亚统计部门发布的数据显示,年,澳大利亚原煤产量5.88亿吨,煤炭出口量3.96亿吨。另外作为一种劳动密集型产业,从采掘到加工,煤炭业每年为澳大利亚创造数千个就业岗位和数十亿澳元的税收。而中国是澳大利亚煤炭的第二大进口国,仅次于日本。据统计,年中国从澳大利亚进口的原煤超过9万吨。 但是今年受到新冠疫情冲击和中澳关系紧张的影响,前九个月澳大利亚煤炭出口同比下降6.2%。失去中国市场,让澳大利亚的众多煤炭企业焦虑不已。 据路透社报道,印尼煤炭开采协会(APBI)25日表示,中国明年将从印尼购买总价为14.67亿美元的动力煤。 根据印尼煤炭开采协会发布的声明,印尼煤炭开采协会和中国煤炭运销协会于25日签署了这一总额近15亿美元的采购协议。印尼煤炭开采协会称,希望明年对中国的煤炭出口总量能增加2亿吨。 事实上,早在印尼之前,俄罗斯和蒙古就加大马力抢夺中国市场。 数据显示,年上半年俄罗斯对华煤炭出口量同比增长10%,达到万吨。俄罗斯能源部副部长阿纳托利·雅诺夫斯基曾表态,到年,俄罗斯对华出口煤炭将达到每年0万吨。 今年9月份,中国对蒙古国煤炭进口量猛增至万吨,当月蒙古国一举成为中国最大的煤炭供应国。而疫情期间,中蒙开通的货物运输“绿色通道”为恢复并扩大煤炭对华出口发挥了重要作用。蒙古国驻华大使馆参赞巴扎尔指出,如今,每天通过边境检查站前往中国的煤炭运货卡车多达0辆左右。 这显然是澳大利亚不想看到的情况。据美媒报道,中国已有多家工厂决定停止采购澳煤炭,例如10月份澳大利亚对华出口的动力煤已经环比暴跌了62%。在俄罗斯、蒙古、印尼的攻势下,澳大利亚恐怕也难以抵挡了。 七、铁矿石顶级谋篇布局 在前面六板斧的攻势之下,澳大利亚虽然受到了打击,但是我们却并没有动其根本——铁矿石。以金属矿砂为主的矿产品一直是澳大利亚对中国出口的主力产品,年出口额为.9亿美元,增长29.0%,占澳对中国出口总额的68.7%。 事实上,除了澳大利亚以外,中国在铁矿石方面的选择很少。 全球铁矿资源分布极不均衡,其中澳大利亚以2亿吨位居首位,约占全球总资源量的17.88%;中国以亿吨位居第二,约占全球总资源量的7.79%;,很多国家和地区铁矿资源相对缺乏。 一、全球铁矿床规模差异大,以大型、超大型为主。虽然我国铁矿资源量排名位于全球前列,但大型、超大型铁矿床数量却不多,以中小型矿床为主,与澳大利亚、巴西、俄罗斯和加拿大等国相去甚远。 二、全球开采的铁矿石品位差距也较大,南非、印度、澳大利亚、巴西等国铁矿石平均品位都在55%以上,中国铁矿石平均品位仅为31.3%,低于全球铁矿石平均含量(48.3%)17个百分点。 巴西、澳大利亚、南非、印度等国生产的铁矿石多为赤铁矿,不仅铁品位较高,大于55%(多为高于60%的富矿),而且矿石中有害杂质较少,可直接入高炉,矿石烧结、冶炼性能都比较好。同时,这些国家大型、超大型铁矿数量也较多,生产的铁矿石品质也比较稳定。而我国铁矿山多以中小型为主,大型、超大型矿山少,贫矿多,富矿少,而且矿石成分复杂,伴生组分多,高炉冶炼有害杂质也多。此外,我国的铁矿石又多为含铁品位较低的磁铁矿石,需提纯烧结制球后才能入炉,生产成本相对较高。 根据《世界钢铁协会》和《全球金属网》统计资料,全球铁矿储量又相对集中分布在以下巨型铁矿区(带)中,它们是:澳大利亚的哈默斯利、巴西的卡拉加斯和“铁四角”、加拿大的拉布拉多、美国的苏必利尔湖区、俄罗斯的库尔斯克和卡奇卡纳尔、乌克兰的克里沃罗格、哈萨克斯坦的图尔盖、巴西和玻利维亚交界的穆通—乌鲁库姆、印度的比哈尔邦—奥里萨邦、中央邦及卡纳塔克邦、中国的鞍本—冀东、攀西及法国的洛林、瑞典的基鲁纳、委内瑞拉的玻利瓦尔、南非的赛申—德兰士瓦、西非(利比里亚和几内亚)的宁巴山—西芒杜等,这些铁矿区(带)不仅在本国占有主导地位,而且也拥有目前全球铁矿储量的85%和产量的90%以上,是全球钢铁工业生产的铁矿资源基地和开采中心。 6月据路透社报道,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的一位高管表示,中国可以将澳大利亚的铁矿石换为非洲的铁矿石,但开采非洲的铁矿石需要4到5年的时间。 根据世界钢铁协会的数据,澳大利亚是世界上最大的铁矿石生产国和出口国,在年全球铁矿石海运总出货量中约占60%。巴西是第二大铁矿石出口国,去年占全球出货量的23%。WoodMackenzie预计,年巴西铁矿石出口将下降4%,延续年13%的同比降幅。这使得铁矿石的在全球范围内的来源几乎除了澳大利亚没有其他选择。 年全年中国进口铁矿10.38亿吨,其中来自澳大利亚的有6.6亿吨;年1月至10月进口铁矿总计9.75万吨,其中来自澳的占比62%。随着中国经济在全球疫情中率先复苏、基建项目继续大规模开设和房地产业的稳定增长,预计年中国钢铁产量很可能突破10亿吨。铁矿石进口总量将超去年,意味着未来中国对铁矿石的需求仍将进一步增加。这也是澳大利亚铁矿石开采商和供应商乐见其成的事情。在刚刚结束的第三届进博会上,澳大利亚铁矿石开采巨头FMG集团一举拿下中国近40亿美元(约合亿元人民币)的铁矿石订单,并与中国主要钢铁企业、采购伙伴和金融机构签署了12项谅解备忘录。FMG集团总裁基恩表示,中国市场越来越高的需求将推升该公司第三季度的出货量涨至万吨的记录高位;澳大利亚另一家大型矿商力拓的生产数据也显示,目前中国市场的铁矿石需求正处于高水平。 事实上,早在今年4月,澳大利亚已有议员提议向中国出口的铁矿石施加限制,“中国是全球最大的铁矿石消费国。中国严重依赖澳大利亚的铁矿石,这对中国经济至关重要。如果对此施加限制将迫使中国不得不放松对我们的贸易制裁。” 为摆脱澳大利亚铁矿石进口占比一国独大的局面,中国在努力开拓其他铁矿石市场,多元化进口渠道和来源地。比如加大对印度铁矿石的购买力度,印度 府公布最新数据显示,今年4月-9月中国累计进口印度铁矿石万吨,占同期印度钢铁出口总量的29%,意味着今年二三季度中国是印度钢铁的最大买家。 另外,今年7月中国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复山东和福建新设4个可以运营超大型铁矿石运输船的专用码头。这些新的铁矿石港口投入运营之后,将为中国从巴西和非洲进口更多铁矿石,减少从澳大利亚进口铁矿石提供了可能。 并且,中国正加大与非洲铁矿石企业的合作开采工作。中国最大钢铁央企中国宝武钢铁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宝武集团)正在筹谋开建位于非洲几内亚的西芒杜铁矿。西芒杜铁矿位于非洲几内亚东南部山区,铁矿总储量累计超过亿吨,铁矿石平均品位65%,被认为是世界上尚未开采的储量最大、矿石品质最高的铁矿。今年6月中国铝业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铝集团)为首的联合体拿下西芒杜铁矿3号、4号区块40%股权,宝武集团正在洽谈接手中铝集团在项目上的股权,并联合其他钢企共同开发。 据商务部网站,年6月9日下午,经几内亚 府内阁全体会议授权,几内亚矿业地质部长马加苏巴代表几内亚 府与赢联盟正式签署《西芒杜铁矿1、2号矿块基础公约》。西芒杜铁矿是目前世界上尚未开发的储量最大、品位最高的优质露天赤铁矿资源,其中1、2号矿块品位65以上的资源储量初步估算在36亿吨以上。韦立国际、山东魏桥、法国UMS公司和烟台港集团共同组建的赢联盟企业联合体,通过几内亚 府组织的国际招标程序成功获得1、2号矿块矿权。基础公约的签署,标志着西芒杜铁矿1、2号矿块开发进入实质性阶段。赢联盟将联合投资伙伴一起组建“大联盟”(GrandConsortium),共同推进项目建设。 该项目的开建为我国铁矿石进口提供了多元化渠道,有助于我们早日摆脱澳大利亚铁矿石进口占比一家独大的局面。 最后,以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11月18日的发言作为结尾: 彭博社记者:澳大利亚国库部长弗赖登伯格今日在演讲中称,澳 府愿本着相互尊重、互利共赢的原则与中国 府进行对话。近期澳方试图通过各种层级和渠道与中国 府接触,但都遭到中方拒绝。在什么情况下中方将重启中澳部长级对话? 赵立坚:近期我们多次就中澳关系相关问题表明立场。中方同澳方在北京和堪培拉的对话沟通渠道是畅通的。但我要强调,相互尊重、平等相待是各国间开展务实合作的基础。 中澳关系下滑的症结在哪里,澳方是十分清楚的。澳方屡屡在涉及中国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的问题上采取错误言行,主动挑起挑衅性、对抗性行动,是造成当前中澳关系困难局面的根本原因。 “解铃还须系铃人”,澳方应该采取实际行动改正错误,多做有利于中澳互信与合作,符合中澳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事,切实为两国各领域合作创造良好的氛围和条件。 陆江离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ozhoulongxiaa.com/azlxsh/7021.html
- 上一篇文章: 澳大利亚龙虾遭遇清关延迟,中方回应
- 下一篇文章: 澳大利亚龙虾遭遇清关延迟数吨滞留中国机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