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修辞手法详解专项练习可打印
引起白癜风原因是什么 http://baidianfeng.39.net/a_zczz/140526/4394583.html 苏苏说 小学语文中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设问和反问等。在小学语文学习中,也会经常出现一些使用修辞手法后的句子,然后让孩子说说这些句子使用修辞手法后的作用,而孩子对这类题似乎难以应对,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常见修辞手法的特点及其在句子表达中的作用。附有习题,学完记得检验一下哦~请拉到文章尾部获取电子打印版什么是修辞手法? 修辞手法,就是通过修饰、调整语句,运用特定的表达形式以提高语言表达作用的方式或方法,使语言表达得准确、鲜明而生动有力。语文中的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借代、反问、设问、对比、反复、双关、引用、反语、联想、通感、顶真、互文、回环、移情、象征、寄寓等。常用的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借代、反问、设问。比喻 什么是比喻?比喻就是“打比方”,即利用不同事物之间的某些相似之处,用一个事物来比方另一个事物。多用一些具体的、浅显的、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比喻的三要素(1)本体:即被比方的事物(2)喻体:即用来作比方的事物(3)比喻词:用来表示比喻关系的词。常见的比喻词主要有:像、好像、若、似乎、似的、好似、如、犹如、放佛、好比、一样、成了、变成、是……如何判断一个句子是否比喻句?虽然有些句子含有上述比喻句,但未必就是比喻句。判断一个句子是否比喻句,除判断句子是否有三个要素以外,还要重点注意:本体和喻体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典型例句(1)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倒映水中。《桂林山水》(2)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色诱人,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美丽的小兴安岭》拟人 什么是拟人?把物当做人写,赋予物以人的动作、行为、思想、语言、感情、活动,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判断要点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拟人的作用把禽兽鸟虫花草树木或其他无生命的事物当成人写,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将什么赋予生命,生动形象地写出某事物某特征,表达作者某情感。典型例句(1)风儿轻轻地唱着歌,唤醒了沉睡中的大地。(2)顽皮的雨滴最爱在雨伞上尽情的舞蹈。(3)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春》(4)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春望》(5)太阳的脸红起来了。《春》夸张 什么是夸张?夸张是对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故意地、合情合理地夸大或缩小。一定要注意:对某个事物进行扩大或者缩小的描述,但不是毫无边际没有原则无限的,不同于说大话,而是艺术的扩大或缩小。夸张的种类(1)扩大夸张对事物的形状、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夸大。如:柏油路晒化了。甚至铺户门前的铜牌好像也要晒化了。(2)缩小夸张对事物的形象、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缩小。如:只能看到巴掌大的一块天地。(3)超前夸张把后出现的说成先出现,把先出现的说成后出现。如:她还没有端酒杯,就醉了。夸张的作用提示事物本质,烘托气氛,给人启示,加强渲染力,引发联想。典型例句(1)这巴掌大的地方,怎么能踢球呢?(2)十几天的时间一眨眼就过去了。排比 什么是排比?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意义相近、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排列起来,借以增强表达效果。判断要点排比的特点明显,句中含有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的短语或句子。排比的作用增强语气,表达强烈的思想感情,有力地说明道理。典型例句(1)晏子回答说:“这是什么话?我国首都临淄住满了人,大伙儿把袖子举起来,就是一片云;大伙甩一把汗,就是一阵雨。街上的人肩膀擦着肩膀,脚尖碰着脚尖,大王怎么说没人呢?”(2)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对偶/对仗 什么是对偶?对偶又叫对仗,是一种结构相同、字数相等的一对短语或句子,表达相近或相反的意思。判断要点结构相同、字数相等、意思相同或相反。对偶的作用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表意凝练,易于记忆。典型例句(1)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2)两个*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借代 什么是借代?借代是不直接说出本体事物的名称,而借用与本体事物相联系的其他事物来代替本体。判断要点用相关的事物代替要表达的事物。它强调两事物间的相关点。典型例句(1)一群泪痕满面的红领巾,相互扶着肩,踮着脚望着,望着。(2)几十把雪亮的刺刀闯进来。反问 什么是反问?反问就是无疑而问,用疑问句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答案就在问句中。用问的预期表达确定的意思或加重语气。说白了就是有问答在句中。反问是疑问句是四种语句中的一种(其他三种是陈述句、感叹句、祈使句)。反问的作用反问表达的意思更坚定,使读者确信无疑,毫无辩驳、怀疑的余地,进而达到强化语气、强化情感的作用。典型例句(1)这不是伟大的奇观吗?(2)难道没有应该责备的地方吗?设问 什么是设问?说话、写文章时,为了强调自己的看法或结论,有时先提一个问题,以引起大家的注意和思考,然后由自己来回答所提出的问题。可以直白的说就是自问自答。判断要点明知故问,自问自答。设问的作用提醒人们思考,有的为了突出某些内容。典型例句她敢从成把的火柴抽出一根,在墙上擦燃了,来暖和暖和自己的小手吗?她终于抽出了一根。对比 什么是对比?对比是把两种不同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的一种辞格。判断要点运用对比,必须对所要表达的事物的矛盾本质有深刻的认识。对比的两种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应该有互相对立的关系,否则是不能构成对比的。典型例句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乐;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臧克家《有的人》)反复 什么是反复?为了强调某个意思,表达某种感情,有意重复某个词语的句子。反复的种类(1)连续反复(中间无其他词语间隔)例句:山谷回音,他刚离去,他刚离去。(2)间隔反复(中间有其他的词语)例句:好像失了三省, 国倒愈像一个国,失了东三省谁也不想, 国倒愈像一个国。双关 什么是双关?利用词的多义及同音(或音近)条件,有意使语句有双重意义,言在此而意在彼,就是双关。双关可使语言表达得含蓄、幽默、而且能加深语意,给人深刻印象。典型例句比如李商隐的《无题》中有一句是:“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以春蚕吐丝的“丝”谐音相思的“思”,就是双关的手法。引用 什么是引用?引用现成的话(成语、诗句、格言、典故等)来提高语言表达效果,分明引和暗引两种。引用的作用使论据确凿充分,增强说服力,富启发性,而且语言精练,含蓄典雅。典型例句(1)明引(直接引用)例句: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如师,师不必贤於弟子。(2)暗引(间接引用)例句:失败乃成功之母,你千万不要气馁。修辞要点 1.比喻:打比方,是用具体的、浅显的、熟悉的、形象鲜明的事物去说明或描写抽象的、深奥的事物。这样可以把事物的形象描写得更生动、具体。打比方的双方要有共同特征。 2.拟人:借助想象力,把事物当作人来写。即赋予它们人的言行、思想、感情等。 3.排比:运用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结构相同或相似,意思密切相关,语气一致的句子或词组,排成一串。这样的句子可以加强语言的气势,表达强烈的感情,增强语言的感染力。 4.夸张:对描写的事物有意识地加以夸大或缩小,以突出事物的特征,表达作者的感情,引起读者的联想,加深印象。 5.设问:为了引起读者的注意或思考,先自行提出问题,再自己进行回答。即自问自答。 6.反问:将明确的意思用问句的形式表达出来,即只问不答,问中有答。 7.对偶:用字数相等、结构相同、词性相同或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应或相近意思的修辞手法。 修辞专项练习及答案 一、判断下列句子中分别使用什么修辞手法,填在括号内。1.豆大点的人也想造反。() 2.春天,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 3.学习如钻探石油,钻得愈深,愈能找到知识的精髓。() 4.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 5.这件事怎么不是你的错呢?() 6.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7.花儿在欢笑,鸟儿在歌唱,小草在翩翩起舞。() 8.老师是园丁,我们是花朵。() 9.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二、说说下面句子使用了哪几种修辞手法,在括号里写出一到两种。1.一串串宝石般的水珠飞腾着,飞腾着,落进深潭。( )2.听了这感人的故事后,你不觉得我们的战士是可爱的吗?( )3.别看小草的身躯是那样的柔弱,却有着惊人的生命力。狂风暴雨休想催垮它;洪水干旱不能灭绝它;即使是车轮将它碾得粉身碎骨,不用多久,它又会从地下挺直身躯,开始新的生活。( )4.蒲公英妈妈为孩子们准备了降落伞,把自己的娃娃送到四面八方。( )5.渐渐的,天边的鱼肚白变成了淡色,好像人们喝了一点酒,脸上呈现出红晕一样。( ) 三、在下列各句中挑出反问句和设问句,并在句后括号内注明。1.浪费也是犯罪吗?() 2.浪费怎么不是犯罪?() 3.勤学好问怎么会是错误的呢?() 4.这一学期他为什么进步得这么快?全是勤奋努力嘛。() 5.如果没有人们的辛勤劳动,这里还不是荆棘丛生的荒坡吗?所以一切全靠人们的辛勤劳动。() 四、选择1.选出对下列各句运用的修辞方法依次正确判断的一项:( ) A.风带着雨星,像在寻找什么似的,东一头西一头地乱撞。 B.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 C.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D.狂风吹不倒它,洪水淹不没它,严寒冻不死它,干旱旱不坏它。 A、比喻 拟人 排比 对偶 B、拟人 比喻 对偶 排比 C、拟人 比喻 夸张 排比 D、比喻 拟人 比喻 反复 2.与“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一句所用修辞方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长虹飞架之处,昔日的交通梗塞长蛇阵不见了。 B、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 C、我好像又回到了梦牵*绕的故乡。 D、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 3.下面句子没有使用修辞的一项是:( ) A、她那红润的脸蛋犹如盛开的桃花。 B、南京的“金城”摩托车在广交会上赫然登场。 C、阅览室里安静得连针掉到地上的声音都能听得见。 D、谁会欢迎脱离实际的空头理论家呢? 4.下列四个选项能在语义上与“天边偶尔漂浮着淡淡的白云”构成最贴切的比喻句的是: A、犹如千万朵盛开的白莲 B、像从别的什么仙境飘来的片片银色的羽毛 C、像千百条闪耀的银链 D、仿佛落入人间仓库的垛垛银棉 5.选出对下列各句所用修辞手法的判断及其表达效果的分析正确的一项( ) A、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春》)(排比。突出了春花的鲜艳美丽。) B、我觉得我简直诧异得要爆炸了,这样残酷无情的污蔑!(《竞选州长》)(夸张。强调了“我”遭到诬陷后气愤的程度。) C、你永远和我们在一起——在一起,在一起,在一起------(《周总理,你在哪里》)(排比。热情地歌颂了周总理的高风亮节。) D、语言,也就是说话,好像是极其稀松平常的事儿。(《人类的语言》)(比喻。生动地说明了“语言”没什么了不起。) 6.对下面四句话所用修辞方法的判断,正确的是:( ) ①那又浓又翠的景色,简直是一幅青绿山水画。 ②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③远寺的钟声突然惊醒了海的酣梦,它恼怒似的激起波浪的兴奋。 A、夸张 比喻 拟人 B、比喻 夸张 引用 C、比喻 拟人 夸张 D、比喻 夸张 拟人 7.选出与“写*写妖高人一等”格式一致的一项( ) A、墙上芦苇头重脚轻 B、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C、风华正茂书生意气 D、刺贪刺虐入木三分 8.下列句子修辞方法运用不当的一项是( ) A、山,好大的山啊!起伏的青山一座挨一座,就像粒粒散落的珍珠,延伸到远方,消失在迷茫的暮色中。 B、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 C、街上的柳树像病了似的,叶子挂着层灰土在枝上打着卷;枝条一动也懒得动,无精打采地低垂着。 D、纺车总是安安稳稳地呆在那里,像露出头角的蜗牛,像着陆停驶的飞机,一声不响,仿佛只是在等待,等待。 9.为下文空缺处选择合适内容填充,最佳的句子是:( ) 围绕在海港周围山坡上的那一片灯光,从半空倒映在乌蓝的海面上,随着波浪晃动着,闪烁着,__________,和那一片片密布在苍穹里的星斗互相辉映,煞是精彩。 A、像一串流动着的珍珠 B、像一块洁白的绫纱 C、像一条波光粼粼的小溪 D、像一片五彩的云霞 10.填入下列横线处的句子,表达效果最好的一句是: 中外古今的诗人,常喜欢将珍珠与眼泪作比。阿拉伯的诗人说,牡蛎在海滩上赏月,天使的一滴眼泪,刚巧滴落在它心上,_____ A、说像一颗晶莹的珍珠 B、变成了一颗晶莹的珍珠 C、就是一颗晶莹的珍珠 D、俨然一颗晶莹的珍珠 11.下列各句中,没有运用反问手法的一项是() A、是云,是雾,是烟?还是沙漠中的海市蜃楼呢?大家猜测不已。 B、此时的南国,椰风飘香,海鸥低翔,人们怎能不热爱这风光旖旎的地方? C、嘴里天天说要职工提意见,职工真的提起意见来又害怕的要死,这和叶公好龙有什么两样? D、有些人虽然只捐了几件衣服、几块钱,但他们都尽力了,人的爱心怎能用捐赠钱物数量来计算呢? 五、按要求改写下列句子1.老师不辞辛苦,用心血培育我们成长。 用比喻手法: 2.鸟儿在树枝上跳动。 用拟人手法: 3.我觉得这个碗很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 用夸张手法: 4.天上的星星一闪一闪。 用拟人手法: 5.树叶很绿。 用夸张手法: 6.他是我最敬佩的人。 改为设问句: 7.苗苗喜欢语文。 改为反问句: 8.颗颗水珠在荷叶上滚动。 用比喻的手法: 参考答案: 一、1.夸张2.拟人3.比喻4.排比、5.反问 6.夸张7.拟人8.比喻9.比喻 二、1.比喻2.反问3.排比、拟人 4.比喻、拟人5.比喻 三、1.反问2、反问3、反问4、设问5、设问 四、1.B2.C3.B4.B5.B6.D 7.D8.A9.A10.B11.A 五、略 END 如何获得打印版?扫描下方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ozhoulongxiaa.com/azlxsh/9952.html
- 上一篇文章: 让人拍案叫绝的排比句
- 下一篇文章: 精品练习届高三一轮复习精品练习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