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斑病医院 http://pf.39.net/bdfyy/bdfzd/

我国属于无*环境已经很多年了,改革开放以后,好的东西进来了,苍蝇、蟑螂也跳了进来。改革开放前后,不少人抓住了商机,赚了不少钱。这时候,贩卖的*品的人开始散播吸*是一种贵族的象征,只有有钱人才能有的享受。当时国家禁*力度不够,对*品的危害宣传也没有现在那么大。现在即使是小孩子,也明白吸*一口,落入虎口的道理了。国民信以为真,于是乎纷纷尝试*品,有钱人还互相赠送*品,以为时髦。

错误的价值观导致了错误的行为。过了很多年,社会的价值观转变了。吸*由上层社会社交行为变成了反社会行为。于是乎,瘾君子叫苦不迭,犹如过街老鼠,人人喊打。

有人吸食*品是因为疼痛,医院,用过吗啡、安定等,觉得这种感觉很奇妙,很爽,于是乎平明寻找更猛烈的药物—海洛因。所有这些药物滥用都会成瘾,但是不用,却会很痛苦。

有些人吸食*品是因为失恋,*友奉劝,吸食这个吧,这个能够忘掉所有悲伤。这些人像李白一样,“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人难过的时候,往往会选择伤害自己。

好奇、壮阳、减肥、享受,是另外的原因。瘾君子描述的时候,不知道自己的具体心理,往往会说,当时我也不知道为什么,*使神差的,就去吸食*品了。有些公安机关人员,医护人员,存在了这些心理。

有些人家人上瘾,埋怨家人意志力不够,自己也去吸,说是要示范什么是意志力,结果可想而知,这类属于无知。我相信,就算是意志力最坚强的张海迪、刘胡兰染上*瘾,结果也是差不多的。

有些人吸食*品是为了壮胆打架。二战时候的日本兵战斗力那么强,可以跟中国人拼刺刀一对五,除了训练有素之外,冰*是重要的因素。现在的小混混,也有些想利用冰*壮胆的。

有些人对自己很得意,觉得自己能够随意控制住吸不吸*,又能享受吸*的美好,又能不上瘾。临床上发现,有这样想法的人,无一例外都坠入了上瘾的深渊。随着吸*的次数增多,成瘾者对*品的控制力越来越弱,这个想法最终会泡汤。

遇到烦心事的时候,成瘾者总是把自己沉浸在沉沦的成瘾物中,无法自拔。我们觉得成瘾物能够填补自己的空虚感、缺失感,纵使这大半上是心理作用。

成瘾的行为都具有共性。这里,我先举出*品成瘾的原因:

1.*品取代了父母、同伴的陪伴作用;

成瘾者的家庭一般来说都是上帝的一个误会。没有或者很少父母的爱,有些不带来伤害就不错了。成瘾者社会化程度比较低,与人合作的技能比较少,孤独。*品产生的飘飘欲仙的感觉,应有尽有的幻觉是一种陪伴,虚拟的陪伴是一种解药,也是药物滥用者慢慢服下的*药。

2.*品满足了成瘾者的社交需求;

大众国民对药物滥用者的排斥,成瘾者本身的情绪控制能力,言语能力一般不强,心理上的自卑,导致成瘾者觉得同是成瘾者才能够理解自己,接纳自己。成瘾者聚集在一起,倾吐内心的忧郁。成瘾者共同使用一根注射针管觉得很是荣幸,这才是真正的朋友。这个能够导致众多疾病的传染,成瘾者不是不知道,但这个又算得了什么,我的朋友,我的知己,你就是我能够活下来的理由啊!

3.释放情绪和攻击性;

成瘾者身体孱弱,平时就是一个闷瓜。用了类似冰*的药物以后,能够抡出暴躁的左勾拳,那姿势绝对不是澳洲大龙虾。

4.*品能够给予成瘾者正向反馈;

成瘾者平时说话没有多少人搭理,大众连正眼都不给一个。但是*品能,用了*品,*品马上缓解了成瘾者的焦虑,抑郁。

*品的朋友圈不停的在成瘾者的脑中灌输一些不能离开*品的理由,比如吸食*品以后可以无忧无虑等,成瘾者信以为真。成瘾者会储存一些*品,以便缓解自己的缺失感的焦虑。拥有了这些存货,即使不去吸食,心里面也会有一种安全感,自己起码不会受到抑郁的侵袭,可以好好的做事了。

当成瘾者决定戒*,心里面会冒出这样一个想法:天啊,我再也不能吸食*品了,最好吃的东西再也吃不到了,以后要面对抑郁、焦虑的煎熬了。戒了多少天,这个想法会伴随多少天,戒了多少年,这个想法会伴随多少年。如果你还有年寿命,那就要忍受年的煎熬。很多人忍受不了这个煎熬,又重新拿起了注射器。

不要想自己已经戒了多久,而要活在当下,心想:我已经戒了,好像从来没有吸过。这样,剩下的日子才会好过一点。

*友圈的洗脑,电影上忧郁的吸食大麻的明星,风骚的、拽酷的烫吸动作,让成瘾者对*品的缓解抑郁作用深信不疑。真的如此吗?*品可以给人带来一时的快感,但是当快感消失之后,你会更加抑郁、无助。久而久之,你要靠*品度过每一天。这只是噩梦的开始,快感越来越少,戒断反应越来越严重,后来就不是为了快感吸食*品了,而是为了缓解戒断反应。锥心刺骨的痛,万虫腐蚀的痒,想抓又抓不到,从床上滚到床下,拿起刀子猛划自己的手臂,只是为了抓痒。可见,长远看来,*品不能缓解忧郁,只是加重忧郁。*品的药理作用也是这样,短暂快乐,长久用下去,人就忧郁了。

用了*品以后,整天晕晕乎乎的,一整天基本就报废了。这快乐吗?鸵鸟们,赶紧把头从沙子里抬起来吧!成瘾者家人通常抱怨的事,他一整天到晚躺在床上,阴暗的床上,什么事都不想做。一听到警车声就大惊小怪,彷佛就要被抓了。这样的生活快乐吗?如果这叫做快乐,那我不知道世界上还有什么东西是不快乐的。

人不能立刻放下*品,是觉得离开*品以后自己会很孤独、迷茫。所以,成瘾者说,我会开始戒*的,但不是现在。就这样,一拖再拖,最后不了了之。I其实离开*品之后,我们又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重新社交,好好工作,获得一种以前从来没有过的快乐。所以,离开*品后,我们不会孤独,而是更加精彩。

*品能够让人死亡,这是事实。*品能够让人慢慢的,舒服的死去,这也是事实。试想,如果让你玩俄罗斯轮盘*,你愿意玩吗?每次扣动扳机都有可能死亡,死亡游戏的过程很快。肯定你不想玩,因为死亡就在眼前。但是*品不同,*品没有那种惊险、恐惧,过程缓慢。虽然成瘾者也知道自己在慢慢的死于*品,但是我们舒服的闭上双眼,选择性屏蔽了这个事实。我们好像被*蛇慢慢吞食的青蛙,我们的腿已经被吞掉了,我们的头还在外面,诗意地看着这个世界,我们不知道自己的腿已经进入了蛇的胃吗?我们知道,只因过程缓慢,不会痛苦(吞食,没有咬),我们已经自欺欺人的屏蔽掉了这个事实。

戒断以后的身体疼痛,流眼泪,冒汗,心理上面的空虚,全部都会让你认为,这是因为没有*品导致的。试想,假如你的腿被截肢了,很痛,或者生孩子很痛,你能忍受吗?答案是能忍受的,不然又能怎么样呢?但是戒断反应却忍受不了,因为这是缺少*品引起的,这是自己能够控制的。人往往对自己能够控制的东西比较在意。假设,让瘾君子用5天生孩子的痛苦换取戒除*瘾,相信很多人都愿意,那为什么不把戒断反应当成生孩子的痛呢?

关于有没有成瘾人格,坊间讨论的沸沸扬扬,有些说有,有些说没有。我不认为有,因为成瘾者都是成瘾人格的话,那就没有成瘾者戒得了*瘾了。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有人在*河边跳河自杀了,那他是否就是有*河跳河人格呢?显然没有,他在*河边自杀,只是因为他居住在*河附近。

成瘾者成瘾是环境影响的。很多成瘾者家族中也有人成瘾,夫妻、父子、叔侄、朋友一起成瘾已经司空见惯。这些人制造的成瘾环境,处理问题的方式,深深地影响了下一代成瘾者。家里来来往往都是瘾君子,所有言论都是*品的好处。吸食*品的方法已经学到手了,*品也知道被大人藏在哪里,大人吸食以后如痴如醉的姿态,引诱了小辈。小辈觉得吸*很平常,不觉得有什么危害,于是也步了前人的后尘。

成瘾者首次戒*成功以后,面对着新的社会环境,新的朋友圈,*友的鄙视与抛弃,感到恐慌与焦虑。就像电影《肖申克的救赎》里面的囚犯,被放出监狱以后感到害怕。很明显,这个囚犯已经习惯了监狱,只有在监狱,才有安全感。首次戒*成功的朋友,就这样,*使神差的第二次掉进了*品的陷阱。

很多成瘾者对我说:“*医生,现在的*品越来越难买了,而且越来越不纯了。有很多混杂其他化学品,有些黑了心的,竟然放了老鼠药。”我问了句:“用了这些不纯的*品以后,能够缓解点瘾吗?”成瘾来访者回答:“可以的。”我感到很震惊,好像发现了新大陆。很多年以前,我以为戒断症状难以忍受是因为身体上面的原因。现在突然明白,心理上的原因占据更大部分。因为成瘾者说不纯的海洛因含*品的量极少,有些根本没有。那么是什么让成瘾者用了这些不纯的*品以后可以缓解身体症状呢?很明显,是心理上的安慰剂效应。我查阅相关医学书籍,咨询处方医生,得出了一个结论:成瘾者的用药中有一种药就是只起到安慰剂效应的。

在一些地区,人民生活贫困,青年们浑浑噩噩,生活没有目标,犹如行尸走肉。他们染上了*瘾,既是走到了地狱,又是走到了天堂。每天聚集起来想办法赚钱就是生活目标,就这样,活下来有了意义。当他们戒断*品以后,生活又开始了没有目标,于是过一段时间,又拿起了锡纸,开始追龙(烫吸*品)。

社会要求这些青年背负起造福社会的责任,对这些人不断谴责,理性上这并没有什么错。但是在感性上,这些人有着暴虐的父母,心灵倍受伤害,没有文化,也做不了正事,除了小偷小摸,还能够干什么呢?

世界上的动物都是弱肉强食,存在的意义就是被淘汰,被消灭,或者吃掉别人。成瘾者脱离了生活,反而观察得更为细致,有了充足的时间思考存在的意义。既然存在是为了死亡,那么存在又有什么意义呢?思考的适度是哲学家,思考的过度就是神经症了。

脱离了生活的人往往有这种思考,富得流油的有钱人会这样思考,不做正当工作的人也有这些思考。清代著名词人纳兰性德,超级大贵族,但是也经常发出“我是人间惆怅客”的感慨,就是这种思考的真实写照。说句不厚道的话,此刻,辛苦讨生活的我只想用我的棉裤把他勒死。

这两种人追求完美,要思考出答案,偏偏又思考不出来,于是喝酒、吸*,这样来麻醉自己。这些人要么得抑郁症自杀,要么吸食*品,在这里,谁又能说他们是错的呢?

面对偶然出现的天灾人祸,人的心理崩溃了,恍恍惚惚。面对偶然的失败,成瘾者觉得这是必然。成瘾者太过低估自己,把所有成功的可能都封死。只能躲在角落,吸食*品,同时被家人辱骂、唾弃。

*品似乎成了成瘾者逃避的港湾。成瘾者对*品的危害认识不深,甚至可以说是自己骗自己。成瘾者认为*品的为还没有这么大,这一切宣传都是 府造谣出来骗人的。医院不是为了戒*,而是因为身体出现了问题,想要治好后继续吸*。成瘾者始终不相信自己成瘾了,而是觉得自己能够控制,自己的状态只是依赖。成瘾者觉得自己有个习惯,这个习惯可以随时停止。上瘾,不存在的,成瘾者总是这样自信。

瘾君子认为吸*可以带来创作的灵感,著名编剧、作家宁财神购买冰*,据说就是为了创作灵感。还有些人觉得*品能够帮人集中注意力。这两种说法都是无稽之谈,人用了*品浑浑噩噩,大脑还怎么运转,只是又浪费了几天时间睡眠而已(用了冰*,人会几天不睡,接着便会连睡几天)。

有些人认为吸食*品能够帮助减肥,医院,我看到了相反的现象,来访者很胖。这是什么原因呢?原来,吸食*品冰*以后,人会有很强烈的空虚感,强烈的空虚感导致来访者不停进食。海洛因的吸食者有些会比较瘦,海洛因是一种镇静类的*品,会使胃肠蠕动缓慢,这样,人就不容易感到饿,也就不想进食了。但这种瘦又有什么用呢?一点儿也不美观,瘦骨嶙峋,免疫力低下,随时都有可能挂掉。为了这种瘦把命都搭上了,如果这个不叫做目光短浅,我就不知道什么是目光短浅了。

什么时候是戒除*瘾的最佳时机,有些人认为这个时刻至关重要。所以选择逢年过节或者自己以为重要的日子。这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但是我认为不是很妥当。因为重大节日肯定会有很多应酬,喝了很多酒,难免酒后乱性破戒。

如果你的手上扎了一根芒刺,你能够忍受在重大节日再拔除吗?所以,对成瘾的机制已经认识领悟以后,就是戒除*瘾的最佳时机,就是现在。

有些成瘾者会采取逐步减少吸*量,或者延长每次吸*的间隔时间来戒*。我认为不是很好。这会在潜意识层面让人觉得*品是美好的,所以我采取了逐步减少的方法。要戒*的话,就应该破釜沉舟,一点儿都不要碰了。

有些人觉得自己意志力薄弱,所以戒不了*。但是,自相矛盾的是,*瘾发作的时候,药物滥用者能够驱车几百公里,只是为了买一克*品。试问,如果意志力不够强大,又如何能够做到。所以,意志力只是觉得自己永远也戒不了*的借口。

瘾君子希望找到*品的替代品,吸食海洛因的找到了冰*,他们听说新型*品不上瘾,这样,通过冰*戒断海洛因,然后不吸食冰*了,岂不两全其美。这个想法太过天真,冰*虽然身体上面的戒断反应比较轻微。但是,心瘾很大。医院,面对一个冰*成瘾的来访者,这个来访者已经快要出院了。我看到这个来访者不停地吸烟,我问他:“此刻,你最想要的是什么?”我以为他会回答,找回我的女朋友,没想到他回答:“吸一口冰*。”同时,冰*对脑部会造成不可逆的损害,人最后会产生幻觉,变成疯子。美沙酮是 府规定的戒断海洛因的药物,也是*品,但是危害比较小,造价也比较低。瘾君子不知道从哪里得来的消息,说美沙酮比海洛因更恐怖,要不然怎么能盖住海洛因的*性呢?这个很可能是*贩子散发出来的谣言。还有一点,美沙酮在体内的代谢周期比较长,要忍受比较长的戒断期,瘾君子产生了错觉,觉得美沙酮读性更大。其实仔细想想就知道,不可能,无论是书本上还是国家,都已经强调了美沙酮比海洛因对身体的伤害要小的事实, 府不可能拿药物滥用者的生命开玩笑。而且你想想,为什么那么多瘾君子愿意美沙酮入组,大家不是傻子。

                *祖龙

觉得好的话点击下面喜欢作者赞赏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ozhoulongxiaa.com/azlxsh/49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