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自然的含义专访赛肯思首席设计师刘子明
刘子明 赛肯思集团首席设计师 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学士 法国国立凡尔赛高等景观设计学院DPLG (法国景观最高学历) 法国注册景观建筑师 引言 地球孕育万物生灵,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4月22日是第51个世界地球日。现在全球面临疫情考验,我们更应该尊重自然、爱护地球,寻求人类与自然的平衡相处之道。自然是景观的基础,刘子明先生表示尊重自然是景观设计师应有的素养,景观设计师需要为自然创造未来。 01 问题:在地球日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您有哪些关于自然与景观的思考? 刘:自欧洲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发展迅速,建立起灿烂的工业文明。工业文明的机器生产模式,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使人们对环境资源过渡开发,人与自然的关系渐行渐远。此时景观成为人类回归自然的方式,且不断以新的形式出现。作为景观设计师应该具备生态意识,为自然创造未来。 作为景观设计师应该具备生态意识,为自然持续地创造未来。 02 问题:在平时的工作中哪些事情触发了您对自然的思考? 刘:在去年赛肯思游学美国站中,我与硅谷创业的欧阳同学相聚,谈论起他的清华同学王兴(美团网CEO)曾说过:“今年可能会是过去十年里最差的一年,但却是未来十年里最好的一年。”未曾想到,年居然以这样魔幻的方式开启。疫情期间,居家隔离的一个月里,沉下心观察,少了人类活动的干预,自然已经以其旺盛的生命力开始自我修复。 ?图源:纪录片《人类消失后的世界》 ?图源:纪录片《家园》中亚的咸海不会萎缩,非洲乞力马扎罗山的积雪也不会消融 景观设计师不能忽视自然条件,而是要基于地域特征,尊重自然,寻找一个平衡的方式。 03 问题:在您以往历程中,哪些引发了您对景观设计中人与自然应平衡共存的思考? 刘:记得年在法国凡尔赛留学工作的时候,上映了一部关于人类生存与地球环境的纪录片《家园》,看过之后深受震撼。这是一部耗时十五年,走访了很多个国家进行拍摄的纪录片,是一部美到每一帧都无可挑剔的佳作。 ?图源:纪录片《家园》美国*石公园大棱镜温泉 ?图源:纪录片《家园》澳大利亚大堡礁 《家园》用简单而直接的方式描述了人类是怎样只用了20万年的时间,就打破了地球已经存在40亿年的平衡。过度的开发和快速的城市发展,现行的消费方式将透支地球的自然资源。只有从现在起改变人类的生活方式,才能保护我们的家园。 ?图源:纪录片《家园》融化的冰川 ?图源:纪录片《家园》无鱼的海洋 《家园》以俯瞰视角,向我们展现地球的绝美以及日趋危急的现状。 ?图源:纪录片《家园》 合理利用土地及其自然资源,实现向自然适度利用与最优发展间的平衡。 04 问题:您定居在深圳,觉得深圳有哪些地方体现了自然与城市发展的关系? 刘:深圳被评为“国家园林城市”、"国际花园城市",绿地系统完善,拥有很多优秀的城市绿色公共空间。我觉得深圳湾就很好地体现了自然与城市发展的关系。它是真正让城市与海发生了联系,也把大海与自然还给了市民。深圳湾之美,潜移默化地滋养了深圳人的善意,养成了深圳人观察自然、爱惜自然的品性。 深圳湾是我国唯一位于城市市区、面积最小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深圳红树林自然保护区,也是国家级鸟类保护区。湾内现有两处以红树林生态系统保护为主的自然保护地,独特的生境使之成为越冬水鸟和迁飞候鸟的重要中转站。深圳湾明显的原生景观优势,使高效、紧凑的城市空间与自然环境形成了一种平衡关系,为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图源:林石狮,田穗兴,王英永,昝启杰.~年深圳湾鸟类多样性组成和结构变化[J].湿地科学,,15(02):-. 但是受高强度的人类活动影响,导致深圳湾区生态系统极为脆弱。深圳市城市化高速发展过程中伴随着大量的填海造地,使得深圳湾水动力条件发生显著改变,进而影响污染物的稀释与扩散能力。 图源:《中国伶仃湾近期地貌变化与珠三角经济和城市发展的关系》图源:城PLUS根据USGS/NASA底图合成哲学上把未经人类改造的自然称为“第一自然”,把经过人类改造的自然称为“第二自然”。第二自然不可能脱离第一自然,它要以第一自然为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康德说:“对自然美抱有直接兴趣,永远是心地善良的标志。”深圳湾公园提供给市民和访客们亲近海洋、接触自然和放松身心的场所,被市民评选为“最喜爱的海景公园”,是原生自然与城市人文共存的“第二自然”的典范。 景观设计师应该努力追寻人与自然平衡,创建自然城市。 05 问题:在您职业生涯中,哪些作品是体现了“第二自然”呢? 刘:在凡尔赛求学中认识了很多优秀的校友,大家做出了很多优秀的作品。而我在从业后,日积月累中也不停积累了许多优秀的作品,包括在赛肯思的工作过程中也不断积累和实践,做出了一些更贴近于自然的作品。这些作品涵盖了动植物园,各类花园和公园,水敏感与自然河道,湿地公园,生态综合社区及文化小镇等,这些都很好地诠释了人与自然如何平衡共存。 拉德芳斯玻璃宝盒里的自然 设计时面临着几个主要课题,包括地面土壤的缺乏、建筑物本身的高大尺度以及因紧邻其他建筑而缺少日照。于是必须建造一个离地面而生长的空中花园,不仅拥有亲密的尺度也展现神奇绝妙的气势。被人从不同视角看到,它必须使室外的人们产生观赏欲望与羡慕之情,同时它也必须赋予空间一种内化的心理感觉,让人联想到远处世界和某种逃逸后的逍遥境界。首先将平面配置与承载结构作了倒置的思考,所强调的不是地面而是天花板,从上悬挂下来的体量,将支配着整个从天花板到花园楼板的17米高空间。这些体量犹如蚕茧和织布鸟所编织的巢穴,成为空间的主要结构元素。它们表达了一个在园艺与绘画工作中不断出现的主题:暗藏的揭露。其用途在于指出、暗示,但却不直接揭晓,以便激发每个人心中的欲望与梦想。方案的其他部分,则通过对大楼界面的分形来决定空间比例、地面处理和植物的种植方式。一些充满异国情调的热带植物分布在温室花园中,形成一个能够适应室内较高温度的常绿花园。艺术家斯蒂芬妮·布提尔的编织蚕茧与昆廷·卡海尔的植物造型雕塑在这个热带环境中完美地进行对话。 滑动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ozhoulongxiaa.com/azlxsh/5343.html
- 上一篇文章: 精彩回顾当课程遇见自然
- 下一篇文章: 泉州海鼎荟海鲜自助来了澳洲龙虾送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