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ldquo世界海洋日rdqu
西安治白癜风最好的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a_xcyy/131118/4292731.html 喜欢吃海鲜吗? 十有八九是肯定的答案。 面对海鲜,我理解所有不加掩饰、垂涎欲滴的热爱,它是氨基酸的奇妙组合,风味变化细致多样,美味强力无可拒绝。 美食记录片《风味人间1》中渔民捕捞画面渔业是目前全球交易量最庞大的品类之一。据世界自然基金会(WWF)相关数据,渔业支持了价值3,亿美元的产业,包括捕捞业、养殖业、海鲜产品加工及销售等在内,全球约8.2亿人以此维持生计;同时,超30亿人将鱼类作为蛋白质的主要来源。 除了提供食物,在地球覆盖面积超70%的海洋更是我们这个星球最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蕴藏着富饶的自然资源,起着调节气候、合成氧气的作用,还是成千上万物种的家园。 过度捕捞 海洋危机 然而,全球人口不断增长,海鲜产品的需求持续攀升,人类对海洋渔业资源的开发力度不断加大,我们正在迅速改变海洋。 尽管各国都采取了各异的渔业管理方式,譬如实施捕捞许可证、指定捕捞配额、限制捕捞方法、实行禁渔期等,但由于监管疏忽、渔民利欲熏心等主客观原因,加之现代捕捞技术的升级,过度捕捞、违法捕捞的趋势不断上涨从而加大过度捕捞危机,造成渔业资源枯竭。 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数据显示,全球90%的鱼类资源处于充分或过度捕捞状态,其中29%为过度捕捞。 从-这30余年间,地球海洋物种平均数量减少36%,属渔业经济物种资源量的下降最为严重,以太平洋蓝鳍金枪鱼为例,其种群数量与未开发前比下降了96%。 与此同时,诸如海鸟、海龟、鲨鱼等非目标物种也在此过程中遭受波及。过度捕捞正严重影响海洋的可持续发展。此外,原油、塑料等海洋污染以及气候变化,都在影响海洋。 据联合国预测报告,世界人口在年将从现在的77亿上涨到86亿,到年全球人口将达到98亿。在气候变化、自然资源竞争日益激烈及世界经济不确定的背景下,后代如何生存已成为严峻挑战。 08 星期一 年6月 世界海洋日 —为可持续海洋创新 年,“世界海洋日”的概念在里约热内卢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上被首次提出,旨在庆祝人类共享的海洋,强调个人与海洋的联系,并探索保护海洋的方法。年,第63届联合国大会经决议,将每年6月8日设为“世界海洋日”。 年“世界海洋日”的主题为“为可持续海洋创新(InnovationforaSustainableOcean)”。 成为“可持续” 的海鲜消费者 如何成为“可持续”的理性海鲜消费者? 我国是全球最大的海鲜消费国之一。据世界自然基金会的统计数据,中国人均海鲜消费量从年到年间翻了近两倍,从人均14.4千克提高到37.9千克,而全球人均为19.7千克/年。 基于漫长的海岸线,我国还是世界上食用海鲜种类最多的国家之一,近几年随着国际贸易、冷链技术及消费升级,进口海鲜市场也成为广阔的市场,金枪鱼、银鳕鱼、大龙虾、三文鱼等都深受追捧。 保护海洋任重道远。“美味,我所欲也;环保,亦我所欲也,二者如何得兼?”就日常饮食而言,就要知道什么鱼能吃,什么鱼最好少吃。 这一点上,我国台湾地区的“海鲜选购指南”可提供参考: -养殖鱼>海洋捕捞鱼;-常见种>稀有种:如沙丁鱼、青花鱼等,体型小、生长速度快,而鲷鱼、大*鱼等过度捕捞不易恢复且现在数量也不多,最好避免食用;-银白色鱼种>彩色鱼种、回游种>定栖种、泥沙栖性物种>岩栖性物种:沙丁鱼、青花鱼、带鱼等属于前列,而东星斑、苏眉等均属后者,不易恢复;-底食原则:海洋生物链也是一个金字塔结构,底部的生物例如过滤海水的文蛤、牡蛎或者以海藻为生的鲍鱼等螺贝类,对环境影响小、恢复快;而鲨鱼、鲔鱼等位于顶端的大型掠食性鱼类,一是数量少,二是重金属污染累积,吃进体内对身体有害。WWF也采用国际认可的方法来评估海鲜产品的可持续性,发布《海鲜消费指南》,将国内常见的海鲜产品分为鼓励食用、减少食用及谨慎食用3类: 世界自然基金会《海鲜消费指南》版最后,我们选购海鲜时还可以认准两个全球认证标识:MSC与ASC。 前者全称为海洋管理委员会(MarineStewardshipCouncil),是一个国际非盈利组织,其可持续捕鱼原则和标准于年制定,主要围绕鱼类资源状况、渔业对周围生态系统的影响以及渔业管理系统的有效性和绩效这3点来确定标准,认证十分苛刻; 水产养殖管理委员会(ASC)由WWF和IDH(荷兰可持续贸易倡议)在年创建,也是独立的国际非盈利组织,为符合可持续原则的水产养殖业制定认证计划。 如需下载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完整版《海鲜消费指南》,请通过后台留言:海鲜指南获取下载链接-END- 参考资料 联合国网站、世界自然基金会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ozhoulongxiaa.com/azlxsh/6650.html
- 上一篇文章: 隔空尽享来自南太平洋绵延千米的鲜
- 下一篇文章: 真相吃垃圾转基因改造重金属超标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