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白癜风医院 https://wapyyk.39.net/hospital/89ac7_map.html

有部电影肉叔错过了。

按理说,它不能不写,毕竟它顶着韩国影史票房纪录第一的巨大名头——

《极限职业》。

但毕竟晚了嘛,没啥热度了,单聊它也没啥意思。

那咱们聊得开放点(嘻嘻),正好,肉叔最近看了一大堆电影,《老师·好》《人间喜剧》,以及复习了一遍的《新喜剧之王》等等,越看越觉得:

电影啊,不是随便拍拍就能好看的。

好嘞,那咱们从头开始聊——

1《极限职业》好看么

前阵子韩国电影圈炸了,仅有95亿韩元(约合万人民币)的中小成本动作商业片《极限职业》,更新了沉寂5年的韩国电影票房纪录。

这片啊,要啥没啥。

大咖?

没有。跟有老影帝崔岷植的《鸣梁》、有男神河正宇的《与神同行》相比,《极限职业》里这帮演员说实话肉叔一个都叫不出名来。

这帮人你能认全算我输

大场面?

没有。跟《与神同行》塑造各种地狱的神级特效、《釜山行》里丧尸爆发的恢宏壮观,《极限职业》里的动作场面最多就是混混打架的小打小闹。

哇靠又没大咖,又没大场面,又没“战狼式”情绪输出,就是一帮濒临失业的废柴警察,开了个炸鸡店破获*品大案、咸鱼翻身的故事。

最多就有点好笑,能有多好看?

要我说,《极限职业》就是个普通的商业警匪动作片。

能创下票房纪录,靠的无非是同档期没人能打,以及成功点燃了韩国人的啤酒炸鸡*。

但有个事肉叔得提一下:

其实大家都知道,《极限职业》的剧本从一开始就是“中韩合作,一本两拍”。

最初剧本出自韩国编剧文忠日。中韩双方团队根据剧本,分别再做本土化改编、润色,最后的成品就是:

韩国的《极限职业》,和我们的《龙虾刑警》。

如果没有后者,肉叔自己真觉得《极限职业》非常一般。

只是……

嗯,有了《龙虾刑警》这么好的对比存在,把《极限职业》这中上水平的动作片,衬得跟杰作似的。

票房,全面落败,亿韩元(约8.13亿人民币)VS万人民币。

评分,全面落败,豆瓣评分是中上游水平的7.7VS完全不及格的4.9。

你说它俩差在哪?

剧本是一个娘胎里出来的,演员都一样不是大咖(甚至我觉得《龙虾刑警》卡司更好点,毕竟我是王千源吹),制作也都没花多少钱。

造成一个大成功和一个大扑街的原因,肉叔想来想去,好像只能怪……

导演。

毕竟《极限职业》的导演李炳宪,至少导过、编过10部作品,其中还有《阳光姐妹淘》这种优质商业片。

而《龙虾刑警》的导演李昕芸,豆瓣上查到她此前导演经验仅仅是网剧,《高能医少》。

李炳宪、李昕芸

2导演重要么

那问题来了,我们整天说,一部电影,导演最重要。

电影好看,先夸导演;

电影难看,先喷导演。

那你有没有想过,“导演”对电影而言,为什么那么重要?

肉叔以前看过郭德纲的一次采访(别怀疑,我是德云社铁粉,但我必须承认德云社的电影都非常难看,甚至包括《老师·好》最后也有败笔),郭老师说:

导演没你们想得那么难。我们有摄影指导,各干各的活儿,对不对啊……我告诉你这个画面我需要什么,我想象是这样的。

郭老师大概意思就是,各专业都有专业职员,摄影有专业摄影师、剪辑有专业剪辑师,导演只需要把自己想要的视听组合告诉各专业职员,最后攒起来就行了。

听着没问题。

实际上,专业的导演,也的确是这么做的。

比如冯小刚,拍《芳华》时,会自己用手比划个“镜头取景器”,提前想好镜头要什么角度、要怎么运动,再交由摄影师罗攀按照他想要的镜头动线,负责具体技术上的实现。

跟郭老师的理论没啥区别,那,如此说来——

“导演”,没啥门槛嘛!我把我想要的告诉专业人士,最后得出我想要的不就齐活嘛!

所以,现在不管是作家、小品演员、二人转演员,还是主持人、歌手,人人都要来分影视圈一杯羹。

但为啥他们拍的基本都是烂片?

有个核心问题,业余导演们可能没意识到:

郭德纲想要的,跟冯小刚想要的,能一样么?

肉叔所说的“一样”,并非审美上的,而是技术层面上的:复杂的镜头运动路线、变化的镜头呈现方式、带有情绪的镜头剪辑,等等。

可以干脆这么问:

就电影艺术本身,业余导演和高级导演想要的“结果”,有高级和低级的差别么?

有。

毫不客气地讲,不仅是有差别,而且是绝对有巨大的差别。

电影啊,没有郭老师想的那么简单。

3导演重要在哪

想想看,为什么业余导演们鼓捣出来的,90%都是烂片?

(90%不准确,实际上比例可能更高)

问题就在这:“导演”,你真的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吗?

举个例子。

知乎电影类大神

李弱可做过一次奉俊昊导演的《杀人回忆》拉片教学,分析了雨中送伞片段,剧情很简单,雨夜,一个女受害者出门送伞。

肉叔当年看这段时,看得提心吊胆毛骨悚然、紧张到手心沁满汗。就这一小段的几个镜头,足以证明:《杀人回忆》牛逼,奉俊昊牛逼,牛逼导演就是牛逼。

这小段的前四个镜头肉叔剪出来送上:

镜头一:镜头从右向左运动,镜头运动速度快于“受害者”走路,从“受害者”滑到路边农田。

镜头二:“受害者”不动,镜头从右向左转动,从“受害者”转到身边的农田。

镜头三:镜头从右向左运动,镜头运动速度慢于“受害者”小跑,从路边农田滑到“受害者”。

镜头四:镜头不动,“受害者”从右向左转动,从“受害者”背影转到正面特写。

发现什么了么?

嗯:

镜头一和镜头三,镜头二和镜头四,无论是画面还是镜头运动形式,是两组严格的对仗镜头。

你看,牛逼导演拍电影,就好像在写诗,平仄押韵、对仗工整,四句组合起来,一起发力烘托出雨夜农田里潜伏着连环杀手的恐怖、惊悚气氛。

(当然也少不了低沉的雷鸣声、雨水打在农田上的刷刷声,以及逐渐加速的脚步声)。

所有的铺垫,都是为了凶手出现的这下

试想下。

如果是个业余导演,拍这段,能想到让摄影师这么拍、让剪辑师这么剪、让音效师这么加声效、让灯光师这么打灯么?

够呛。

肉叔可以不负责任地开个地图炮:99%的导演,都做不到像奉俊昊这般,提前在脑海中想好精确的画面,再交由各部门专业人员具体实现。

换个普通导演,搞不好就是大妹子在雨中走路的大全景,听到农田里有口哨声切到中近景,妹子吓得跌倒时再给个惊恐表情大特写这么简单。

要说拆分镜头太专业,那我们举个更简单的例子。

想表现“警察无能”,奉俊昊这种专业的牛逼导演会怎么拍?

《杀人回忆》片头的案发现场,宋康昊扮演的警察,是搭乘拖拉机抵达现场的,“巧”的是,路上遇到一辆警车。

确切的说,是冒着烟、抛锚了的警车。

不用像业余导演那样直接拍警察挠头皮,这种隐形的镜头语言,足以从侧面让你隐隐觉得,警察好像……不太行。

委婉,又足够你咂摸滋味。

——喏,这就是我们在看很多好电影,只觉得好看、情绪到位,但说不清导演具体怎么做到的原因。

本质上,“导演”是个专业性极强的工作,需要用综合的视听语言来烘托情绪、塑造氛围。

而业余导演呢,很可能只会浅白地让角色通过台词直接说,或者用个什么画面直接表现。

就好像同样的河景,牛逼诗人会说: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普通人很可能就词穷了,最后大喊一声:挖槽这野鸭子真肥!

看似说的是一件事,哪种更美?

更不用说导演的审美还会直接影响画面构图

4龙虾和炸鸡

导演对一部电影很重要,没有异议了吧?

这时候再看《龙虾刑警》和《极限职业》,你就会发现,前者简直是全方位的溃败。

人物塑造,一开始就垮了。

两个剧本的人物设定都一样——

废柴嘛。

你看《极限职业》是怎么做的:让废柴警察,跟精英警察一起吃烤肉。

精英警察们请客,肉刚翻面,还没来得及烤熟,废柴警察们就把肉一块块夹走了。

都不用对准人脸狂拍大特写,也不需要让精英警察说什么台词,只需要一个对准烤肉的固定镜头。

不动声色地就把废柴警察们的厚脸皮,不嫌丢人的急切,从来没破案领奖金、平时吃不到烤肉的无能,统统表现出来。

——就像《杀人回忆》抛锚警车一样,含蓄,高级。

甚至,在片尾,李炳宪还呼应了这个镜头,废柴警察们破获大案,领了奖金,请精英警察们吃饭,还是烤肉:

简单的拉镜头,逐次展示废柴警察和精英警察们的吃相。

这次,两边夹肉节奏是同步的不紧不慢。

——废柴警察们终于立功后,那种咸鱼翻身后的从容不迫,展示得淋漓尽致。

而且首尾镜头的呼应,让人看到这里格外解气、格外能体会废柴们的心境。

好,再看看《龙虾刑警》怎么塑造的。

上来就是人物半身像+大特写,再用台词直接怼:(你)是咱们队的耻辱知道吗?!

这种简单粗暴的拍法,感觉就像是导演实在不知道该怎么拍了一般。

看到这么苍白的塑造,肉叔就知道后面不可能有《极限职业》那般的首尾呼应,想都不用想。

再看剪辑节奏。

关于两部电影的对比,肉叔看很多人说:

哇!《极限职业》看着还挺刺激、挺激燃的。

唉,《龙虾刑警》看得我都快睡着了。

只不过很多人说不清楚——

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差异?

肉叔告诉你答案——

问题就出在剪辑节奏上。

《极限职业》的剪辑,节奏非常分明,起承转合步骤精确得像是工业机器上的齿轮咬合一般,比如高潮戏开始之前的两组镜头。

第一组:

正反打镜头,李炳宪用了两段对仗的、从半身像到胸像小特写的镜头剪辑,强化观众对交战双方的印象。此时音乐响起。

紧接着第二组:

又是对仗,先是一个镜头推向冲过来的*贩,再来一个更快的镜头推向好整以暇的废柴警察。此时,音乐前奏刚刚好结束,五声密集咚咚咚咚咚*鼓,每一声鼓点伴随一个人物大特写的插入。

对仗+特写,进一步烘托大战气氛、突出主角。

让李炳宪这么一铺垫撩拨,你说能不刺激么?

刺激死了!

反观《龙虾刑警》,我天,肉叔为了写稿,反反复复拉了几次片,真找不到这种节奏感。

大部分都是这样:

嗯,王千源和周云鹏互相打一波嘴炮之后就直接开打了。

如果仔细拆分的话——

业余导演李昕芸的《龙虾刑警》跟职业导演李炳宪的《极限职业》比起来,溃败,简直显而易见。

5业余导演

最后,肉叔想聊聊“业余导演”(毕竟现在动不动就有人想当导演)。

肉叔不是要硬吹“导演”这职业有多难、行业壁垒有多深。

相反,我跟郭老师想的差不多,没那么难。

别忘了,有不少业余导演现在都成功得恨不能影史立碑——

克里斯托弗·诺兰,号称“从没拍过烂片”,文学专业出身;

《魔戒》导演“大帝”彼得·杰克逊,在杂志社做了7年照片冲洗员;

更吊的比如文艺青年的精神领袖、邪典主义的旗帜先锋昆汀,这哥们儿以前卖碟的(光盘店售货员)。

上:诺兰和昆汀合影

下:最服他减肥成功的彼得·杰克逊

喏,你看,“业余导演”未必全是坑。

但,请大家记住,不是坑的业余导演们,有个很容易被忽视的共性——

自己写剧本。

诺兰的处女作《追随》,剧本改编自他自己公寓失窃的真事;

彼得·杰克逊处女作,是把自己7年工资砸进去“瞎”写的《宇宙怪客》;

昆汀从22岁开始写剧本,写到自己剧本能卖钱了,才在28岁时,用《真实的浪漫》剧本卖的钱,拍了自己写的《落水狗》。

你别小看“自己写剧本”这五个字。

日本电影天皇黑泽明,也跟来找他学拍电影的年轻人们,说过他对“当导演”的毕生理解:

但如果你真想拍电影,那就去写剧本。

他的逻辑很简单:只有自己写剧本,才能想通电影里的细节怎么呈现。

——没写过剧本,那ta很可能压根就没推敲过画面要怎么呈现、情绪要怎么传递。

而不坑的业余导演们,处女作基本都是自己写的。

比如*渤,想想看《一出好戏》,写了多久?

8年。

甚至王迅说过:

在他心里面一个电影一直到最后做完,剪辑完才是真正的定稿……拍第二天的戏,头一天晚上还在文字上进行推敲,包括台词、形容场景的东西,他都在调整。

就像《龙虾刑警》和《极限职业》的两位导演。

本身就是导演专业出身的李炳宪,写过6个剧本(其中4个是第一作者),而演员出身的李昕芸呢?

2部,但署名第一作者的……

0。

编剧栏署名第三作者的,很难说对剧本贡献有多大

那就很容易有坑。

更不用说这种,编剧署名作品仅仅为1(而且还是个奇奇怪怪的动画片《洛克王国4》),导演处女作剧本还不是自己写的,那我觉得踩坑率就会格外高。

说到这:既然金科玉律都摆在这,为啥他们就不肯自己写剧本,非要前仆后继拍烂片啊?

简单。

昆汀、彼得·杰克逊他们自己写,熬了六七年才熬出头,现在谁有这工夫硬熬啊?

——要么太懒,要么太急,毕竟赚钱要紧。

没错,其实黑泽明老早就猜到了,很多人就算知道秘笈,也还是会继续瞎拍烂片。

所以,他在公布答案之后,紧接着笑了:

我已经把所有事都告诉他们了,但他们还是不会去写。

呵呵。

因为他们会发现,写作太辛苦了。

没错,写剧本是个苦活。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ozhoulongxiaa.com/azlxzf/136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