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的人都不知道的小龙虾的秘密
小龙虾君是人类的好朋友,每天为我们献上鲜美的小尾巴,可你知道吗?虾君也有着自己的小秘密。 《Science》杂志公布了一项针对小龙虾的新研究,揭示了这类甲壳类动物会经验一种原始形式的焦虑,这种焦虑可能与更成熟发展的人类情感共有某些进化上的起源。最重要的是,一种叫做利眠宁(CDZ)的药物可让这种甲壳动物平静下来(利眠宁可用于治疗人类的焦虑症)。 PascalFossat及其同事用温和但重复的电刺激来让淡水螯虾承受最大的压力,并接着与其它没有受到刺激的淡水螯虾相比,研究它们会有怎样的行为。由于淡水螯虾通常更喜欢黑暗的水域,研究人员设计了一种加号形状的水族箱,其中有2个从中央延伸出的光照良好的“支臂”以及另外2个仍然处于黑暗中的“支臂”。当他们将其淡水螯虾放入这一新的环境中时,他们观察到,尽管未受刺激的淡水螯虾会在水族箱的黑暗支臂中呆更多的时间,但它们也会探索光亮的支臂。但是,在该加号形状的水族箱内,受到刺激的淡水螯虾则有非常不同的行为,它们很少进入光照良好的水族箱支臂中。 Fossat及其它研究人员确定,这些受到刺激的淡水螯虾的回避光亮的行为是由其脑内五羟色胺浓度升高引起的--且他们发现,他们可以通过给其注射这种神经递质而让任何淡水螯虾变得焦虑。然而,当研究人员给他们的受刺激的淡水螯虾一些CDZ,这些淡水螯虾会开始探索水族箱中的较亮区域,并不会有如此紧张的表现。 基因这些发现,研究人员认为复杂的情绪(如内疚或感激)可能根本就不是哺乳动物和其它具有复杂认知功能的脊椎动物所特有的。 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clarkii),艺名小龙虾(海里的正版龙虾君表示老子完全不认识这货)。小龙虾的老家是北美洲,主要栖息地是墨西哥湾沿岸,特别是密西西比河口附近的区域,也就是现在美国路易斯安那州。 早在19世纪末,小龙虾就成为美国很常见的料理食材,通常和马铃薯玉米水煮搭配卡疆粉(Cajun)调味。美国用于食用的小龙虾有98%产自路易斯安娜州,该州在年将小龙虾选为州代表动物,并且每年都举办“小龙虾节”。 目前全球每年的贸易量超过30万吨。其中,中国的数万吨出口量以熟食为主,如龙虾尾、虾仁、茴香整肢虾、辣粉虾、龙虾酱,主要销往丹麦、瑞典、西班牙、英国、法国、美国、加拿大、日韩和东南亚市场,比如欧洲市场上90%的小龙虾来自中国。 “外国人不吃小龙虾”——谣言破解。 年有人从夏威夷带来了20只小龙虾,想将它们培育成牛蛙的饵料,这简直很傻很天真。虾君很快就占领了全日本,到了年代,日本全境(除一些小岛屿外)的地方都发现了小龙虾的身影,它的本地亲戚(日本黑螯虾)几乎被它斩尽杀绝。不过虾君没有得到日本消费者的青睐,毕竟它的出身不好(牛蛙的饲料),而且日本有丰富的水产品,相比而言,小龙虾肉质太柴,弱爆了。 年小龙虾被引入中国,最早的养殖地在南京附近(此时南京还掌握在 国手中),估计也是作为饲料用途,跟日 侵华木有半毛钱关系。与日本的遭遇一样,小龙虾凭借良好的适应能力在各地繁衍开来。而中国的四种土著小龙虾:东北黑螯虾、南京黑螯虾、史氏拟螯虾和朝鲜黑螯虾均被克氏原螯虾击败,数量大减。至于“基因改造”的谣言,主编大人简直懒得辩驳, “小龙虾是为了处理尸体,被侵华日 通过基因改造引进”——谣言破解。 小龙虾作为强悍的入侵物种,不仅将土著同类逼上绝路,还顺便杀掉了很多小动物,包括曾经以小龙虾为饲料的蛙类。 在最近几十年内,由壶菌(Chytridfungus)引发的疾病给青蛙和其他两栖动物带来了巨大的灾难,超过种生物因这种真菌而濒临灭绝。科学家们一直在努力研究壶菌是如何扩散以及起作用的,最大的谜团之一就是壶菌是如何在没有青蛙的池塘中生存的。一项发表在《PNAS》的研究中,南佛罗里达大学的TaeganMcMahon将目标锁定为小龙虾,因为它们分布广泛,体内含许多角蛋白,这种蛋白是真菌破坏的对象。 研究人员将小龙虾置于疾病感染的环境中,其中超过三分之一的小龙虾在七周内死亡,大部分幸存下来的都携带上了这种真菌。随后将感染的小龙虾放入有蝌蚪的水中,并用隔离网将它们分隔开,不过蝌蚪还是被感染了。随后,在调查路易斯安那州和科罗拉多州的湿地时,也发现了感染了壶菌的小龙虾。这说明小龙虾可能就像疾病的储藏所,壶菌似乎可以在小龙虾身上用餐,等待时机成熟后就跳回两栖动物身上。 小龙虾的祖先是生活在海水中的,举家搬迁到淡水区域后,小龙虾的身体需要做出很多改变。因为与海洋相比,淡水生活不太稳定,这使小龙虾成了生存专家。它的外壳,也就是几丁质的外骨骼比海洋里的种类更致密。哪怕是水体高度富营养化而缺氧,小龙虾也可以攀住水面上的漂浮物吸收呼吸空气中的氧。即便是水塘干涸了,只要空气湿润,小龙虾也可以熬上一个星期,等待降雨的再次来临。小龙虾的生长速度也是十分惊人的,刚孵化时它只有大约5毫米长,到第三个月就能长到8厘米。 小龙虾的食物种类繁多,也许只有人类和老鼠能在这方面与之匹敌。它的主要的食物是水底的有机质,水草、藻类、水生昆虫、有机碎屑都是它的食物,当然它也吃小鱼、小虾、贝类等活物,甚至在吃不饱的时候同类相残。但餐馆的小龙虾基本上都是养殖的,比如北京簋街的基本上都来自盱眙的养殖场。 小龙虾能忍受污染的水质,但它们并不喜欢那样的环境。有学者专门做了实验,发现小龙虾更倾向于选择新鲜的食物,更喜欢清洁的水源,所以生活在污水中纯属被逼无奈。而且,小龙虾对环境的忍耐也有限度。如果水质差,小龙虾不仅繁殖困难,而且也长得差,脱壳慢。在养殖条件下,小龙虾密度比较大,如果水很脏,它们的活力就会显著下降,天一热,虾就会大批死亡,而且也经不起长途运输,所以养殖户也会很注意水质保养。 “小龙虾生于污泥,专吃垃圾”——谣言破解。 说起重金属,虾君肉牛满面:“实际上重金属污染同样会伤害劳资,只是俺比其他物种更能扛一些罢了。” 野生的小龙虾能够在污染严重的地方存活下来,但是摄入的重金属大部分被转移到了外壳,随着不断生长和脱壳,这些重金属*素被移出体外,所以肉里的重金属未必会超标。虾的循环系统和呼吸系统和生殖系统都集中在头胸部,腹部可以说只是运动器官。相关研究数据表明,除了外壳,小龙虾体内的重金属大多集中在鳃和内脏中,而鳃和内脏主要集中在头部,我们吃的尾部并无太多重金属,所以引起中*的可能性不大。 早在年,上海的科研人员就对生活在上海地区的小龙虾进行了重金属含量的调查。结果显示,汞、铜、铅、锌、镉等重金属在小龙虾体内均有检出,但全部低于国家卫生标准,而且大部分的重金属集中于虾鳃和内脏中,肌肉内含量很低。年,苏州大学的科研人员对苏州地区的小龙虾进行调查,得到类似结果。 年,江西农大的科研人员考察了重金属污染水体中的小龙虾的重金属富集情况,同样发现虾肌肉中镉和铅很少,却选择性富集了锌和铜等危害相对较小的重金属(锌和铜是人体必需的矿物质元素,但过量摄取也有健康风险)。年,安徽大学科研人员对合肥附近的小龙虾进行调查,也发现其外骨骼和内脏中的重金属要高于肌肉中,并推测把重金属转移到外壳,然后通过蜕皮把*素转移出体内,正是它可以耐受重金属污染的原因之一。 北京市曾对主城区范围内销售的生鲜小龙虾以及餐饮企业内待加工与成品小龙虾开展抽样检测,监测表明小龙虾可食用肉质部分中铅、镉含量均低于国家标准中对于甲壳类水产动物及制品中铅、镉的最大限量值0.5mg/kg。虽然主编大人对于有关部门的“检测报告”向来持保留态度,但是仅食用虾肉是完全木有重金属风险滴。 还有谣言说:小龙虾呈现蓝色是重金属污染造成的。这也是荒谬的,虾壳上的颜色主要由甲壳内的甲壳蓝蛋白和虾青素共同形成,根据含量和结合程度的不同,可以呈现出红、橘红、蓝、青、白、黑等多种颜色,比如澳洲龙虾主要以蓝色为主。网上出现的蓝色小龙虾最大的可能是个别小龙虾的基因变异,这与重金属污染无关。 “小龙虾体内重金属超标”——谣言破解。 洗虾粉的主成分是草酸(乙二酸),从机理上就不具备导致横纹肌溶解症的可能。尽管它酸性较强,但是由于是水溶性,洗完之后又经过很多加工程序,不可能在虾身上有很高的浓度。我们平常吃的很多蔬菜里也富含草酸,比如菠菜。如果短时间内吃下大量草酸的话,草酸本身有腐蚀性,在进入血液之前就会对人的消化系统产生刺激,迅速导致呕吐恶心的反应。而目前肌溶解的病人并无此症状。 南京曾经发生过一次多人因“横纹肌溶解症”入院的事件,流行病学家从病人就餐史分析,高度怀疑小龙虾是导致这一事件的元凶。但是专家对搜集到的样品进行了各种各样的检测分析,包括致病菌、重金属、农药残留、抗生素残留、激素、寄生虫、藻类*素等,并未发现异常,也没有找到可能导致横纹肌溶解症的物质,最终这一事件被定性为“哈夫病”。哈夫病是一类原因不明的横纹肌溶解症,世界各国均偶有发生,一般是吃水产品后24小时内发病,除此之外没有明显的规律。除了吃小龙虾,吃海鱼、淡水鱼都出现过类似案例。 当然,小龙虾的确可能携带寄生虫,但这也不是它的专利,其他水生生物同样可以携带,比如蛙、螺、贝、鱼、菱角等都可以。预防寄生虫病的关键是烧熟煮透(比较保险的做法是度烧煮10分钟以上),尤其不要吃生的或半生不熟的小龙虾。 “洗虾粉致病,肺吸虫、横纹肌溶解症与小龙虾有关”——谣言破解。 关于小龙虾的这些秘密,你都知道吗? 转自知乎! 赞赏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ozhoulongxiaa.com/azlxsh/126.html
- 上一篇文章: 1000亿市值的网红最近身价暴涨,火遍全
- 下一篇文章: 虾病愈演愈烈,这些替代品种靠谱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