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装对于一国军队来说,和手中的武器装备一样重要,在冷兵器时代,因为社会生产力的限制,国家往往无法做到全面的服装统一,例如花木兰从军,就需要自己购买马匹、鞍辔等设备,当然也有秦国大军那种制式化程度较高的,但毕竟是少数。

在17世纪中叶以前,西方国家的军队虽然出现了“翼骑兵”这种统一制服的军队,但是仅仅是一个特殊部队,还不能全面统一,原因很简单,国家没有钱去为那些临时征召而来的农民大军装备服装,社会生产力的限制也无法在短时间里供应如此多的军服。

这一切都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发生了改变,工业兴起,国家的财政收入有了保障,生产力有了保障,军队开始固定下来,职业军人越来越多,部分欧洲国家开启了各自的军服改革。

西方的制式军装全面普及发生在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现代意义的军服是17世纪上半叶开始形成,其中法国就是较早实现的国家,并且结合冷兵器时代的盔甲结构,发展出了肩章等结构,成为后世军服的样式。

17世纪40年代,英国已经有了一定的工业基础,此时正值议会军和保皇派之间交战,双方开始统一火枪等装备。年,议会提议建立新模范军,对军队进行大改革,提升作战能力,而在军服的考虑上,议会经过讨论选择了红色布料,

之所以选择这种颜色,主要原因就是红色是当时印染技术下最容易获得的颜色,利于大规模装备。它所带来的好处也很多,当时的排枪战术还在完善,整齐划一的红色方队能够给对手一定的心理震撼,而且鲜明的军服,更利于高级指挥官观察战场态势。

从那时候起,我们日常所说的“龙虾兵”就正式登上世界舞台,虽然在一百多年里军服样式发生了变化,不过“龙虾兵”的服装样式,整体上还是以红色上衣加白色高腰马裤为主。

早期军帽并不统一,各种船帽、头巾都有,逐渐演化成具有识别意义的高筒帽,现在英国禁卫军的熊皮帽也就是在这一时期形成。普通士兵的红色上衣则越变越短,越来越干练,利于士兵们在战场上奔跑。中下级军官们,那些彰显身份的造型也开始变少变小,这都是为了向实战靠拢,火枪时代,浑身挂满了各种勋章或者漂亮肩章、帽徽的指挥官,在战场上除了好看之外一无是处。

18世纪,英国进一步规范军装,海军军服同样进行改革。与我们在电影中看到的场景不同的是,真正的海军水手并不穿红色军装,船上那些龙虾兵要么是陆军,要么是早期的海军陆战队。

普通水手的服装很宽松,这跟他们的工作有关,需要攀爬桅杆、大动作摇桨等。早期的水手是身着便装上船,出海一个月后,一个个都衣衫褴褛,浑身散发着汗臭味。大约18世纪中叶,英国皇家海军规范了水手制服样式。

基本的上衣为一件蓝色或者棕色等深色的外套,没有袖口等结构,一看就知道是最低级的水手。裤子一般为白色的宽松裤,配有长袜和搭扣鞋。贴身衣服还有衬衣和条纹的背心。水手们工作时还会在脖子上系上领巾一样的东西。

军官们的服装则要优雅得多,18世纪中叶,海军明确规定军官不得着便装在船上晃来晃去,要保持体面。总的来说高、中、低级军官的服装整体样式是差不多的,区别主要在于一些细节上,例如服装的金边宽窄、佩剑样式、袖章样式、口子样式等等。

类似于燕尾服的上衣搭配白色的袖口等装饰,三角是高、中级军官的标准配置,见习士官等就比较随便了,三角冒、没有帽檐的头盔样式帽子都是他们的军帽,不同的是他们的帽子当然没有金边这一类漂亮的装饰。搭扣鞋、白马裤同样是军官们必须的,领结同样重要。

19世纪中叶,英国龙虾兵的服装样式开始向现代化转变,上衣仍然以红色为主,但是样式越来越简便,那些装饰性的双排纽扣等都开始消失,军帽也发生变化,比较常见的有两种,一种和后来日军装备的“屁帘帽”很相似,适合英军驻扎的非洲和印度等炎热地区作战,还有一种白色头盔式的帽子,在影视作品中也比较常见。

真正让英国进行军服大改革的,是19世纪末发生的布尔战争。这场战争中英军以5:1的兵力优势投入战斗,结果在丛林中太过于显眼,被没有制服的布尔人屡屡偷袭。总结经验的英国人遂放弃了穿了大约年的红色军装,改为土色上衣和长裤。

英国的这次改动再次引起了欧洲军装变化的浪潮,这一时期英国形成了贝雷帽、现代船帽、大檐帽等结构,MK1型钢盔问世。短衣短裤的热带作战服出现,长袜不再使用,但使用绑腿带。军装的样式更简便,一般是棕色或者土黄色的单排扣上衣,长裤配作战皮靴。一战中英国还大量发放给士兵呢子大衣,这种大衣具有一定的防水功能,士兵甚至可以用它垫在干燥的地上睡觉,一半当床垫,一半当被子。

二战期间,英军的军装就已经和当前的样式差不多了,除了常规的常服和作战服,还出现了特种作战的迷彩服等样式,到今天大体上没有跳出这个框架。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ozhoulongxiaa.com/azlxsh/14064.html